2005年年初,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上任后,因地制宜,依托优势资源,狠抓城市硬件建设,转变作风树形象,提出了打造女娲文化、老区文化、胡辣汤饮食文化、板城果县农耕文化,树精品意识的战略发展观。以规划建设中国(西华)女娲城、做强做大逍遥胡辣汤文化为龙头带动,使精品产业文化发展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原是华夏文明发源地。西方有亚当夏娃,东方有伏羲女娲。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便有女娲造人补天。无论是家喻户晓的千古传说,或是史料记载,抑或是专家学者的考察论证,作为人类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就在西华县。宋代史书《太平寰宇记—卷十》记载:“(西华)县西二十里,古老传云女娲之都,本名娲城。”清《读史方舆记要—卷四十七》记载:“娲城在西华县西,女员所都也。”《东野记闻》载:“东之长平(西华),即女娲炼石补天处,上有女娲城在焉。”西华县龙泉寺现存明代万历年间古碑文撰:“西华县治北十五里许有城遗址,半就淹没,相传女娲之故墟也。”
1984年,经上级文物部门专家挖掘考察,在西华县城北10公里的思都岗村发现了春秋时期因黄水泛滥而淤埋地下的女娲城遗址。古城呈正方形,分内城和外城。外城边长1000米,墙外有9米宽壕沟;内墙边长360米,墙高3米,宽8米。同时还挖掘出城中古陶排水管道,“娲”字古砖及其他文物。 1986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女娲城遗址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3月,中国旅游协会会同国家、省、原周口地区三级文物、旅游部门专家组成规划论证评审委员会,确定西华女娲城遗址为重点旅游景点建设项目。
在西华,位于县城中心广场的女娲托举五彩石补天的雕塑,是目前全国惟一的重现“华夏之母”伟大形象的塑像。在这里,人们推崇女娲纪念女娲,以 “女娲”冠名引为自豪。城区干道命名中涵盖着女娲文化,女娲商贸城、娲泉酒业等冠名的商场、商品、企业名称均彰显着娲皇故都古文化风貌。由西华文艺工作者创作,西华县豫剧团编排演出的大型神话剧《女娲》,2002年9月在省会演出,引起了较大轰动,该剧本获国家创作奖银奖。同年6月,西华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女娲城修复委员会。1995年启动了象征古代娲皇故都的“女娲城”旅游景点修建工作。10年来,投资5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景点园门、围墙、女娲陵、五座祭殿等工程。随着女娲城知名度的日益提高,来自全国各地的祭祖观瞻者也与日俱增。农历初一、十五已成为规模盛大的庙会,最多日客流量达10万人,年游客量超百万人,由此可带来综合效益2000多万元。
娲皇故都西华女娲城,同周边近邻淮阳人祖伏羲“太昊陵”、鹿邑道教鼻祖老子“太清宫”圣迹,构筑成古代人类文明的“金三角”,华夏儿女来女娲城祭祖寻根,拜谒观光从古延续至今。
为充分挖掘女娲文化资源,打造女娲文化精品品牌,西华县委、县政府以“弘扬女娲济世救民、造福人类精神;开发女娲文化资源,实现互利共赢”为初衷,以“人文”招商,诚邀四方宾朋来娲皇故都,共绘实现“中国女娲城”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计划新建的“中国女娲城”大型旅游景区,位居风景秀美的贾鲁河畔,从县城延伸至现景区女娲宫。规划建设女娲城、昆山女娲宫、世界妇女文化博览图、世界妇女名人碑林、民俗风情园、休闲度假村、民间庙会市场等人文和自然景观,总投资2亿元。
西华县委、县政府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光临娲皇故都,共同开发先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资源。不论是您的先期投资,还是全部投资,您都将得到丰厚的回报。
开发女娲文化资源,上仰人祖圣母,惠及子孙后代。娲皇故都人民愿与您共结情缘,携手走向幸运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