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6500多年前,淮阳就有大量捏制“泥泥狗”的习俗。这种泥制玩具,以黑色垫底,周身饰以五彩纹饰,吹之可响,其造型古朴,粗犷,具有浓重的神秘感。对河南民间文化有深厚研究的王今栋先生介绍说,“泥泥狗”是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太昊陵”相传是埋葬伏羲头骨的地方,因此此处广泛流传着伏羲与女娲结为夫妇,捏土造人的传说。作为“太昊陵”独有的民间艺术品,“泥泥狗”的许多造型都与伏羲和女娲的神话传说有关。
例如,在南阳汉画像中,伏羲手捧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金鸟;女娲手捧月亮,月亮中间有一只蟾蜍。而“泥泥狗”中,也出现了背上绘有圆形太阳纹的金鸟和造型与南阳汉画像中蟾蜍极为相似的青蛙。淮阳城内有八卦亭,亭前有个“白龟池”,相传是伏羲得白龟而掘地放养的地方。而在淮阳泥玩具中,也有许多泥鳖造型,龟背都呈八角形。以奇异的造型,暗合神奇的传说,这种穿越时空而存在的泥玩具,以一种拙朴而美好的形式,记录着历史。
“泥泥狗”不仅承载了悠远历史,更保留着远古时期“生殖崇拜”的遗俗,展示了人类的生命意识和种族繁衍的永恒主题。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人面猴”形象。“人面猴”半人半猿,其头和身上四周都长了毛,身上密密的花纹显得神秘而稚气。“人面猴”没有猴子的嬉戏顽皮,而是庄严而肃穆,形态竟酷似神像。据王今栋先生介绍,这“人面猴”就是传说中的“人祖”,是人们对传说中的人类祖先的神秘想象。而这些“人面猴”胸腹部夸张绚丽的纹饰图样,实质上都是一些女性生殖符号,是由生殖器官抽象变形而来的一些近似于符号样的花纹。
“这是因为在混沌初开的远古时代,人类数量稀少,生殖繁衍便成为重要主题,这些图案就是当时母系生殖崇拜观念的一种体现。”王今栋向笔者解释道。 “这些生殖图案,可以说是原始图腾文化的一种延续,寄托了人们对生命延续繁衍的朴素希望。”不仅仅是“人面猴”,猴头燕、双头狗等“泥泥狗”形象,胸前都绘有母系社会崇拜的女性生殖图案。它们如此鲜活而生动,周身散发着强烈的吸引力,将人们拉入神秘而遥远的世界。
这种神秘的图腾力量如此强大,就连常年从事“泥泥狗”制作的民间艺人们也沉溺于此,难以自拔。王今栋先生就曾见过这样一个老人:这个老艺人居住在一个简陋的窝棚里,一心一意地做着“泥泥狗”。在那个与世隔绝的窝棚里,他看不见太阳,也望不到月亮,忘了白天,也忘了黑夜。累了,就打个盹儿。就这样,这位老艺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窝棚里延续着祖上心口相传的手艺。
窝棚里光线幽暗,老人总是觉得“泥泥狗”的色彩不够鲜亮:红色不够艳,就再涂一遍;绿色不够亮,就多抹一笔……一遍又一遍,一笔又一笔,不知道反复涂抹了多少次,才觉得满意。这时候老艺人把做好的“泥泥狗”拿出窝棚一看:嗬,那跳跃的颜色,强烈鲜明,有如神来之笔动人心魄!“泥泥狗”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就在这样独特的无意识的情况下,得到了超越形式与框架的一种升华。
形式上,“泥泥狗”没有约束,更没有局限。千百年来,它在人民的朴实想象中得以继承和延续,并用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诠释着特定时代的民间艺术。【原标题:庙会上卖的最红火:泥泥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