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周口 >> 当代周口 >> 古今豫商 >> 浏览周口

李海燕:打造中国“金蓝领”摇篮

2013/9/27 15:35:25 点击数: 【字体:

    40多岁的李海燕是周口科技职业学院院长,也是周口响当当的女名人。

    李海燕20岁开始从事教育,将只有两间租用的教室、十几部缝纫机的培训班,发展成为占地300多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在校生近6000人,集教学、实验、科研为一体的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国家级示范学校、全国办学先进单位和实用人才培训基地。

    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中间定有很多挫折,为何能一路坚持走下来?李海燕一脸平静:“在周口这个人口多、相对落后的地区,为一个贫困家庭培训一个人就业,就能让他们一家有饭吃、有衣穿,让一个家庭脱贫。”

    ●从培训班到品牌职业学院

    从学校毕业后的李海燕在平顶山一家被服厂工作,1981年打算调回周口工作。一天,在家等工作调动的她在周口市五一路散步时发现,街上几家裁缝店门庭若市,拿着布料来做衣服的人排成了长队。因为那时经济条件不太好,大部分市民还都是买布做衣服,买成衣的还很少。回到家后,她就让丈夫用毛笔写了几张“裁剪培训班”广告贴到大街上,开始利用自己的裁剪技术办起培训班。3天后收了第一批20多名学员,每人18元学费。

    为了节省开支,她既当教师又当采购员,白天黑夜连轴转,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去郑州买书扯布总是当天返回,省下住宿费;下车后,手提肩扛徒步回家,连1块钱一趟的三轮车也舍不得坐。肩压肿了,脚磨出血了,她总是涂点药膏继续工作……

    1981年,她正式创办了周口市第一家民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海燕技校,之后改为海燕职业中专,2008年正式更名为周口科技职业学院。

    2008年8月8日,记者在周口科技职业学院采访时看到,来校咨询的学生和家长络绎不绝。来自周口项城市的匡修兰对记者说:“现在我们村只要打算外出打工,就一定来这里学习一门技术,这样再出去就很好找工作了,这已经成了一个规矩。”

    ●就是想给农村娃找饭碗

    每到招生季节,学校都是门庭若市,前来报名的学生把大门都挤破了。为了让孩子进“海燕”学本事,家长甚至给李海燕跪下。本来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有一技之长,立足社会而办学”的李海燕坐不住了,学校先后三次征地扩建,每一次搞建设,她都心力交瘁,东拼西凑借钱。

    她说,周口是一个农业大市,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缓慢,每年17万初中毕业生,只有8万左右能考入高中,近10万要流入社会。这些人要在社会上求得发展,就必须要有一技之长,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从大的方面来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迫切需要进行职业技术和职业道德教育,这不仅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稳定、长治久安的需要。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那些考不上大学的孩子学一门技术,到社会上有一技之长,有份工作有份收入……”8月18日,李海燕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是校长也是“妈妈”

    来自信阳息县贫困山区的范操正是“海燕职业中专99维修班”的学员,他双腿瘫痪,走路靠两手按地,一掌一掌地往前挪。当他来到学校用颤抖的双手拿出一分一角攒的1000多元钱交学费时,李海燕说:“这钱你留下买零件吧!将来学会了技术,没零件咋立摊呢?学校全免你的学费。”

    为了方便他的学习,李海燕还特别在讲台旁给他铺了张床,让他半卧半坐地听课。该毕业了,她又派人专程到郑州,为他购置了400多元的电器零件。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在离校那天,孩子似的声泪俱下,喊了李海燕声“妈妈”。

    回去后,范操正立即开起了家电维修部,仅仅两三年的光景就盖起了新房、成了家。每年春节,他都回到学校看望自己的第二个“妈妈”李海燕。

    据了解,来“海燕”求学的学生95%来自农村。20多年来,李海燕共为社会培养各类技术人才10万多名,其中有9万多名被输送到沿海知名企业就业。还培训孤儿和特困生1万多人,残疾学员4980人,下岗职工3990人,为其减免学费820多万元。她所创办的学校也先后被评为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职业指导先进单位。

    ●打造中国“金蓝领”的摇篮

    “现代社会不但需要高层次的科研人员,更离不开熟练的技术工人。作为一所职业学校,我们的职责就是为社会多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使他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很好地发挥作用,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自己也能勤劳致富”。本着这样的思想,李海燕在办学中始终以学生能掌握过硬的实用技术为出发点,在理论教学中贯穿实践,坚持在学中练,在练中学,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李海燕采取“长短结合、校企结合、订单教育、因人施教、适时就业”的办学模式,使短期培训和三年制学历相结合,教育与就业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以服务三农为导向,以安置毕业生就业为动力、以职业技术培训为重点、以使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脱贫为目标”的民办职教新路。

    谈到学校的发展,李海燕说:“5年之内,我们要建一个千亩校园,万人学校。努力把周口这个人口大市变成人力资源大市,把学校打造为中国‘金蓝领’的摇篮。”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东方今报(2009-04-2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