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周口 >> 当代周口 >> 古今豫商 >> 浏览周口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赵启三:“善变”30年

2012/1/16 17:02:47 点击数: 【字体:

  赵启三:“善变”30年

赵启三:“善变”30年

  人物档案  <<<   

  赵启三,上海金丝猴集团董事长,全国劳动模范,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经济视点报记者   贾玉丽/ 文     陈代述/ 图

  和赵启三的采访预约,一开始看起来非常顺利。4月中旬,公司相关人明确答复,采访安排在5月初进行。

  而5月10日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我再打电话确认采访时间时,对方说:赵总在忙着处理金融危机,哪有时间接受采访?

  接下来,我多次和赵启三本人电话联系,除有一次回答说“很忙,有很多事要处理,没有时间”,他总是“正在开会”。

  赵启三带领金丝猴创业30年,被媒体誉为“糖业巨子”。企业一次又一次遇到困难,但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

  这一次,今年已61岁的赵启三,频频奔忙于上海、周口、咸阳、内蒙等地查看市场。面对异常复杂的经济形势,他能不能让自己的故事像过去一样有惊无险、并且迎来一个新开始?

  从跟风到引导

  憨厚的笑容,这是媒体中最常见的赵启三表情。

  31岁时,他临危受命,凤凰涅槃般地扭转了一个乡办小厂的命运。之后,他创立的“金丝猴”声誉鹊起,成为中国名牌产品。他被媒体誉为“糖业巨子”、“金丝猴大王”。

  他的企业生涯,几乎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从1979年接手一个负债100多万的破败小厂,到如今资产13亿元的行业领袖,30年的创业史曲折起伏。

  从沿街叫卖和上门推销的原始模式到现代化的零售终端,从家族企业到公司改制并计划上市,从低级的产品跟风到高级的市场引导,赵启三一次次显示出其商业智慧,并最终与中国经济一起成长起来。企业的命运曲线就像中国经济运行图,虽有波折,但总体上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1992之前的13年里,赵启三的商业秘诀只有两个字:跟风。他到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考察,当地流行什么,他回到河南后就生产什么。他上马一个又一个新产品,绝大部分都能赚钱,但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转产,因为更多的模仿者像他一样成了新的跟风者。

  赵启三是“善变”的。“市场变我也变,我变随着市场变;市场不变我也变,我变引导市场变。”这是他奉行的“变”字经。他生产过月饼、点心、牛肉干、罐头,企业在不停的转产中渐入佳境,但始终没有核心产品和核心竞争力。

  直到1992年金丝猴出世,赵启三才找到清晰的方向:糖果、巧克力。从此他坚守主业,打造金丝猴品牌,至1996年金丝猴集团成立时,企业的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已是全国三大糖果生产基地之一。如今历经十几年的发展,赵启三从一个跟风者成为一位行业领导者。

  市场是跑出来的

  赵启三喜欢站在市场的最前沿,感知、判断并做出决策。他常常来到销售市场“微服私访”,他的儿子说他是个“不回家的人”,只要有时间,就到处跑,进行市场考察。
一线管理,成为了赵启三最显著的管理风格。他说:“市场经济就得跑市场,95%的客户我都拜访过。”

  跑市场可以追溯到他早期当工人的时候。

  高中毕业后,赵启三在家乡沈丘县付井镇乡办企业付井电器厂当了一名工人。他的工作不是操作机器而是外出跑业务、购买原料。这个在当时看来辛苦的差事,却使赵启三开阔了眼界。所以,当1979年,赵启三被任命为负债112万元的电器厂厂长时,他在上海感受到的当地食品的美誉度,促使他摘下“电器厂”的牌子,在当时生活必需品贫乏的年代转而生产食品。

  挂上“沈丘县食品总厂”的牌子后,赵启三从上海请来糕点师傅,开始生产月饼、糕点。之后,赵启三自己当销售员,拉着架子车,沿街叫卖,回忆创业时的艰辛,赵启三至今感慨良多。“蹲过码头,睡过车站、澡堂,一两天吃不上饭是常事。”但是,这次转战食品的变化使企业“起死回生”,当年的工厂产值达7.5万元,净赚3万多元。

  改革开放初期,“沈丘县食品总厂”随着赵启三对市场的观察和把握,不断地调整产品项目。当上海的一位糕点师傅去世后,食品厂开始生产牛肉干。当市场上接连出现效仿的牛肉干产品时,赵启三开始开发腐竹产品。腐竹销售渐入佳境,赵启三则又转战罐头产品了。
不断地转产,得心应手,赵启三还清了厂里的债务。

  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乡镇企业备受打压。赵启三又开始了市场调研。两个月后,他从上海引进了巧克力生产技术,食品厂也由此进入了全国为数不多的巧克力生产的队列。

  不断地调整、变换,在寻寻觅觅中,赵启三却仍没找到让自己满意的产品。1991年年底,当人们在为春节忙碌时,赵启三为寻找新的商机,带领他的团队又开始了市场考察。

  这次,上海食品工业研究所研制出的新型枕式奶糖吸引了他,他果断买下了这项技术。1992年2月1日,双方签订合同。2月20日,开始安装设备,5天之后,试车成功。

  1992年,猴年,金丝猴奶糖闪亮登场,当年就实现销售额2000多万元。

  不断的市场摸索,赵启三终于为企业定下了主营方向。

  “不断地跑市场是老赵成功的秘诀。”不少人如此评价赵启三。

  在起伏中变化,在变化中向前

  金丝猴的第一次亮相,是在1993年。这一年,赵启三成功兼并了上海蓬莱食品厂,并注册了上海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上海的一些新闻媒体称之为“蛇吞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接下里的金丝猴,先是连续3年的黄金期,接着从1997年开始,又进入连续3年的停滞期,营业收入一直在3亿元的门槛前徘徊。赵启三开始了渠道变革,现代化的零售终端让金丝猴销售猛增,到2001年营业收入已达4.6亿元。

  自2003年起,企业连续5年以30%的高增长率,成为糖果业的领袖。

  “金丝猴”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金丝猴”糖果系列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产品不仅国内畅销,还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蒙古、拉美及东南亚地区。

  在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赵启三的选择往往与众不同。

  2003年,非典。在黯淡的经济时期,赵启三比所有的人显得更有信心,他提出要“二次创业”。当年,金丝猴在困境中完成销售额4.5亿元,实现利税4500万元,经济效益比上年增长30%。

  2008年,在席卷奶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下,很多奶糖纷纷下架,而金丝猴却幸免于难。因为早在几年前,金丝猴已在河南、内蒙古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当初建乳业公司,反对者众多。然而,正是由于赵启三的坚持,使金丝猴躲过了一劫。

  今天的金丝猴,已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下辖10家核心企业和十几家合作型企业的大型集团,产业不仅紧扣糖果、巧克力的上下游,而且涉足豆制品、房地产等。公司资产超过13亿元,员工6000多人。

  不确定的上市时间表

  2008年11月20日,在上海锦江汤臣洲际大酒店,上海金丝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揭牌。
出任新公司董事长的是赵启三的儿子赵东旺。赵东旺宣布,金丝猴已经完成公司改制,此次股份公司的成立,整合了金丝猴的主营业务和优质资产,增加了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金丝猴正式开始上市之旅,并已进入上市辅导期。

  在这次揭牌仪式上,赵东旺满怀深情地回忆了公司创业史,赵启三的“变字经”被总结为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正确指引金丝猴企业发展的经营之道”。

  事实上,迫于行业利润降低和复杂的经济形势,金丝猴已经开始了创业以来又一次重大变化。

  2008年6月,金丝猴投资近7000万元,上马豆制品深加工项目,一种名叫“馋嘴猴”的豆腐干,定位于中低端路线,借助金丝猴的营销渠道快速发力。1年来, “馋嘴猴”的销售每月都在以30%左右的幅度递增,豆腐干的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除了位于沈丘县付井镇年销售收入可达5亿元的生产线,赵启三还要在内蒙古扎兰屯市、陕西咸阳、上海等地分别建厂,他预计豆制品的产值将达到15亿元。

  在赵启三看来,“主攻豆干”是集团的一次战略调整。他把2009年定位于“豆干元年”。在3月份的全国营销会议上,他再三强调,公司推出豆干产品的决策是正确的,全体人员都要为此努力。在公司内部的新闻中,如此描述:金丝猴的上市步伐将随着这款主力品项的推出而稳步推进。豆腐干显然被寄予厚望。

  公司改制、新的产业选择,一切都和金丝猴的上市战略密切相关。在金丝猴股份的揭牌仪式上,赵东旺甚至明确了上市时间表:2009年登陆A股。

  但现在看来,金丝猴要在2009年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目标恐怕难以实现,复杂的经济形势使金丝猴的上市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在不久前的一次媒体报道中,金丝猴关于上市时间的表述已经改为“今年下半年或明年”。

  以“不断否定自己,永远追求卓越”为企业理念的金丝猴,正在经历一次关键的考验。过去17年,凭借小小的奶糖,赵启三带领金丝猴成为行业领导者;如今,这一片小小的豆腐干,能否推动金丝猴上市,并帮助赵启三再写传奇?(原标题:赵启三:“善变”30年)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经济视点报(2009-08-1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