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情筒产生年代较早,源于道教。郸城原属鹿邑,是道教的发源地,道家为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就广收门徒,传经布道,所用宣传工具就是道情筒,至今艺人所流传的排行论辈也是按道情序列的,如“道德通(同)玄、静,正(镇)、乾(长)、守(寿)、太(泰)、清……”等,第一字就突出了“道”字,排下去的字,又多有道教的意味。道情筒流传很广,明清间已成为全国性的曲种,从艺人们传说和史书记载可以断定,道情筒经历上千年的历史,传承至今。
郸城道情筒是一种说唱并举的演唱形式,多是单独,或是夫妻、师徒、父子一起演出。演唱时以唱为主:使用卧嗓(沙哑腔)、立嗓、乡音土韵、夹有少量的说白。书目主要有:《三国志》、《杨家将》、《小八义》、《关云长月夜盘貂蝉》、《陈元打擂》、《说唐》等。
郸城曲艺道情乐器简单,一根道情,一副简板,携带极为方便,演唱内容多是师徒口传的传统剧目,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多少年来,听道情书一直是当地群众主要的娱乐形式之一,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2015年,被列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