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信阳 >> 名人名家 >> 逸闻趣事 >> 浏览信阳

司马光《训俭示康》教育意义深刻

2014/12/10 9:47:08 点击数: 【字体: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曾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社会风俗习惯日益变得奢侈腐化,人们竞相讲排场、比阔气,奢侈之风盛行——当差的走卒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农夫脚上也穿着丝鞋,许多人为了酬宾会友常“数月营聚”,大操大办。这种习气上的破败,让熟悉历史的司马光感到深深的焦虑,他深知那种社会风气对年轻人的思想腐蚀作用很大。为使子孙后代避免蒙受那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侵蚀,司马光特意为儿子司马康撰写了《训俭示康》家训,以教育儿子及后代继承发扬俭朴家风,永不奢侈腐化。
 
    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对儿子司马康说:我本来出身在卑微之家,世世代代以清廉的家风相互承袭。我生性不喜欢奢华浪费。一般的人都以奢侈浪费为荣,我心里唯独以节俭朴素为美,人们都讥笑我固执鄙陋,我不认为这没什么不好。一辈子对于衣服取其足以御寒就行了,对于食物取其足以充饥就行了,但也不敢故意穿脏破的衣服以显示与众不同而求得好名声,只是顺从我的本性做事罢了。古人把节俭看作美德。
 
    司马光还说:近年来的风气尤为奢侈浪费,跑腿的大多穿士人衣服,农民穿丝织品做的鞋。近来士大夫家,酒假如不是按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菜肴假如不是远方的珍品特产,食物假如不是多个品种、餐具假如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宾客好友,常常是经过了几个月的经办聚集,然后才敢发信邀请。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有权势的人即使不能禁止,能忍心助长这种风气吗?
 
    司马光自己在生活方面,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常常教育家人,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在家书中他明确要求亲属做到:其一,不满于奢靡陋习。他说,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他又说,近几年来,风俗颓弊,讲排场,摆阔气,当差的走卒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农夫也脚上穿着丝鞋。其二,提倡节俭美德。司马光赞扬了宋真宗、仁宗时李亢、鲁宗道和张文节等官员的俭约作风,并为儿子援引张文节的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告诫儿子这句至理名言是“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接着,他又援引春秋时鲁国大夫御孙说的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接着,他对道德和俭约的关系作了辩证而详尽的解释。他说:“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反之,侈则多欲。其三,教子力戒奢侈以齐家。司马光为了教育儿子警惕奢侈的祸害,常常详细列举史事以为鉴戒。他曾对儿子说过:西晋时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子女们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朴,表面上看来皆不是经国大事,然而,实质上是兴家繁国之基业。正是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司马光关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警句,已成为世人传诵的名言。
 
    古来有许多故事值得发人深思。孔子曾说过:“与其骄纵不逊,宁可简陋寒酸”。节俭,是最大的品德。有德行的人都是从节俭做起的。因为节俭就会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免犯罪,使家室勤劳富裕。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的品德共有的特点。如果奢侈就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恋爱慕富贵,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挥霍,败坏家庭,丧失生命。因此,做官的人如果奢侈必然贪污受贿,平民百姓如果奢侈必然盗窃别人的钱财。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如今,我们党号召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要求各级干部以俭朴自律,建立优良清新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也教育全党要把力行勤俭节约作为践行修身、齐家、治国的美德。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廊坊日报(2014-10-15)
0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