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伞舞也叫“刘二姐赶会”。据传境内有户刘姓人家,家中一母二女,大姐出阁后,次女与母相依为命。母每有事外出,总嘱二女紧守闺房,致使二女一十八载未出门一游。这年春宵,闻庙会花灯甚多,二姐一心要逛庙会,其母思想封建,再三劝阻,二姐执意要去,无奈,母只得亲领二姐赶会。二姐天生丽质,稍事梳洗便风姿迷人,母疼爱女儿,特备雨伞一把,一防骄阳照晒,二防天变雨淋。在赶庙会途中,引得不少人的青睐,二姐为避人窥视,撑伞遮之,岂知赶会者甚多,怎奈遮之不及,加之她对人情世故不懂,闹出不少笑话。由此引出歇后语:“刘二姐打伞——赶会。”后来艺人们又以此情节编演了三人歌舞“刘二姐赶会”。同时,也有另外一种说法,相传花伞舞早在唐宋时期,商人从江浙沿淮而返,把江南雨伞带回,打伞以示炫耀。民俗打伞为富人,很时尚。先有早期一把伞演变成二把伞,再演变成三把伞。后经过中央歌舞团、省歌舞团来采风改编后,借用芭蕾舞的特点将花伞舞改造成经典民间舞蹈,1959年参加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获银质奖。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演变成五把伞、六把伞、乃至多把伞。特别是第一届信阳茶业节组织的花伞舞方阵达到100把伞。在郑州东建材大世界和纺织大世界开业组织了120人的大型花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