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千里淮水十八弯,留下万顷淮河滩。曾留下红四方面军和刘邓大军战斗足迹的固始县三河尖乡就坐落在淮河滩上。三河尖乡平均海拔仅24米,淮河、史灌河、泉河三河在这里交汇。
三河尖乡的滩涂多、洼地多。因滩涂多、洼地多,适宜在滩涂、洼地上生长的柳树就种得特别多,柳条也长得特别好。因为柳树多、柳条好,三河尖人会柳编手艺的就特别多,而且柳编技艺也都非常高。正是因为拥有这种人力和技术优势,柳编就成了三河尖人致富的“金钥匙”。近几年来,三河尖乡以柳编贸易为中心,成立了几十家柳编制品企业。2004年,该乡的柳编企业资产达2.6亿元,柳编产业完成销售收入2.1亿元。
到了三河尖乡,你会发现,家家户户正从事着的工作几乎都和柳编有关———
有专门贩卖柳条的,比如邓维刚。老邓是开商店的,可门口堆了好几垛柳条。上前一问,开商店是副业,贩卖柳条才是主业。他告诉记者,这几年三河尖乡的柳编加工厂越来越多,从事柳编的农户也越来越多。加工厂从本地买的柳条不够用,到外地买又嫌麻烦;加工户自家产的柳条不够用,到外地去买又不划算。而他,到邻近的安徽一次就能进个二三十万公斤,质量又好,价格也公道,散户和工厂都愿意买。“别看一斤就挣个几分钱的差价,量一大收入就很可观了!”老邓说。
还有专门卖绳子的,比如张怀昌。老张的绳子店门面不大,但他卖出去的绳子可不少,一年就有十几吨。“凡是做柳编的,甭管是散户还是厂子,他都得用绳子!要用绳子就得到我这儿来买!为啥?我这儿不但便宜,而且专业,都是打绳机打出来的,长的、短的、粗的、细的都有。要是自家加工,那成本就高了去了!”老张说。
还有专门经销柳编的,比如张德平。在他租来的仓库里,小山似的堆满了精制的柳编筐子、提篮、椅子。他告诉记者,自己每年都要参加广交会,每年都能拿回百十万元的订单,每年都能帮老乡卖出去百十万的柳编。而在这买与卖之间,他每年获得的纯利润十分的可观。
当然,更多的还是搞柳编加工的。在三河尖乡采访,你随便推开一家农户的门,都会见到男女老幼编柳编的场景,而且都是订单生产。订单来自像张德平一样的经销商,更来自像正和、远东等知名柳编集团。在望岗村,正带着一家老小编柳条筐的张有海用一段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向记者表达了他的喜悦:“不怕粮价低,不怕大水淹,编出楼房编家电,编出幸福小康院!”(原标题:三河尖里话柳编)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200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