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冲村的民歌手在农家小院里即兴唱起新县民歌
核心提示
我省新县八里畈镇南冲村,四面环山,全村2000多口人绝大部分会唱当地民歌。唐朝时期,这里即诞生了光州八景之一的“赛山樵唱”,去年,南冲村的4位民歌手还被邀请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演播室录制清唱的民歌,中央电视台和音乐网站也都推介过南冲村的民歌。
在村里青壮年劳力不断外出的情况下,这个原本民歌盛行的山村也面临着民歌传承后继乏人的隐忧。由此,有关方面正尝试采取发展相关产业、组织专业歌舞团队等形式,以保护和弘扬当地民歌。
村民几乎都会唱“小调”
虽到了农历正月底,年味渐淡,但在新县八里畈镇南冲村,这个被外界称为“河南民歌第一村”的山村,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里。
记者走进民歌手雷全枝的家,她忙着招呼我们烤火,又是泡茶、端瓜子,又是煮饺子。
很快,另三位民歌手张桂荣、刘光梅、付保秀也来了。她们4人坐在小院子里,即兴给记者唱起了当地民歌:《青枝柳叶》、《送郎》、《茶山歌》、《插秧歌》、《十爱郎》……
歌声嘹亮,悠扬婉转,高昂处如隔山喊人,低吟时又如独自倾诉,一咏三叹,别有一番情调。
就在几位歌手唱歌时,挤到她们中间去的一位四五岁的孩子也跟着一起哼唱起来。
南冲村村支书李保坤说,南冲村有2000多口人,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8岁的儿童,几乎人人都会唱民歌。其中会唱80首以上民歌的艺人就有200多人,全村60%以上的村民都会唱上2至3首民歌。
今年春节期间,南冲民歌还在新县广场上为观众助兴。南冲村民李全帮等5人组成的皮影戏班至今仍活跃在民间。
李保坤说,当地习惯称民歌为“小调”。唱民歌已成为南冲村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除了逢年过节之外,平时干农活如采茶、犁田、放牛等,兴致来了就唱,冬季农闲大家坐在一起晒太阳、聊天也会哼上几句民歌。
小山村民歌走出大山
据新县文化馆馆长陈世松介绍,他自2006年起经常深入南冲村搜集、整理民歌,南冲村保留下来的民歌有100多首。
雷全枝、张桂荣、刘光梅、付保秀是南冲村民歌手中的佼佼者。去年3月23日,这4位民歌手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选》杂志社请到北京,录制“河南有个民歌村”民歌专辑。
站在话筒前、相机前,她们一会山歌,一会叫卖调,一会又是小调、新民歌,形式多样地唱了《打柴歌》、《眼泪汪汪送情郎》等16首民歌,分别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国之声”、“音乐之声”、“经济之声”、“华夏之声”(***台)播出。
去年5月2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选》杂志在南冲村举行了“民歌采风基地”挂牌仪式。此前,这家杂志曾专期重点推介过南冲民歌。
去年11月25日,“百花之夜·民歌飞扬”文艺展演新县专场晚会上演,信阳市领导与1400多名观众一起观赏。南冲村民歌手在舞台上也一展风采。
南冲村村民传唱的民歌都是新县民歌,随着“南冲民歌村”现象引起外界的关注,新县民歌也随之飞出大山。
南冲村村民付保秀、雷全枝、张桂荣、刘光梅四人组合演唱的《青枝柳叶》、《十送客人》等歌曲曾在信阳市“锦绣茶乡”民歌大赛中多次获奖。
2009年2月,八里畈镇因民歌被省文化厅首批命名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新县民歌如《打补丁·表哥与表妹》、《小奴接亲人》等,播放次数均有数万次之多。央视音乐频道“民歌中国”节目中也曾播出过新县民歌。
民歌之河面临断流隐忧
据史书记载,唐朝时期光州八景之一“赛山樵唱”的诞生地,即为今日新县八里畈镇南冲村的赛山寨村民组。至今仍传唱不绝的《打柴歌》正是“赛山樵唱”的最好注脚。
陈世松说,南冲民歌村的形成除了其历史渊源之外,还与它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南冲村四面环山,中间形成一个小盆地,地理位置相对封闭,过去与外界接触较少,使得民歌得以保留下来。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当地人士对南冲村民歌传唱能否延续表示担忧。
李保坤说,南冲村总人口为2029人,青壮劳动力基本都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儿童,不足1000人。
雷全枝说,她们4位民歌手以前是搭伙唱玩花船的,唱了30多年。最热闹的时候,被邻村的人热情地请去,这村到那村,一连唱好几天也不歇。最近几年,由于年纪大了,还要照顾孩子,加上在家过春节的人也少了,基本没有再出去唱玩花船了。
李保坤说,南冲村自2000年修通水泥路后,村民出进山里都方便很多。年轻人大量走出去,他们接受新事物也快,而能唱几十首传统本地民歌或者唱得地道的人越来越少。
在浙江经商的南冲籍人士李勇说,他十分热爱家乡的民歌,但去年着手从老家挑选十几名年轻民间女歌手组成一支民歌演唱专业队伍,没想到招人竟相当困难,他担心南冲村民歌传唱有“断代”之忧。
山村民歌的传承与梦想
提起南冲村民歌,不能不提到陈世松。他不仅为南冲村保留下来的民歌进行搜集整理,并谱曲。还通过走乡串户,记录新县各个村子的原生态民歌。这些年,陈世松整理了200多首民歌,改编了40多首,搬上舞台演出的有30多首。
从2005年开始,县文化馆组建了新县歌舞团,现在团里有演员26人,170多个节目;此外,还开展民间歌手选拔赛,每年都有十七八个来自各乡镇的队伍参赛。
据悉,为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新县还先后扶持发展“杨摆柳”等民间艺术团体36个,发掘并培养了民间演唱队10余支。
如今,新县民歌已成为新县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2009年12月,新县被确定为“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后,新县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力度,对富有特色的新县民歌进行挖掘和保护。以民俗文化旅游为核心的山乡休闲产业已纳入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中。
尝试把南冲民歌变成现实产业并付诸实施的第一个民间投资商是李勇,他在南冲村投资了一座赛歌园。
记者在南冲村赛歌园看到,在一个空旷的广场上,有一座舞台,上面写着“茶香歌甜赛歌园”几个大字。
据投资商李勇介绍,赛歌园是去年投资创办的,占地50余亩,规划总投资800多万元,是集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已申请注册成立河南赛歌园 发展责任有限公司。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投资180多万元,园内建有农家乐酒店一家,民歌文化广场1座、赛歌亭2个。在赛歌园的推动下,注册成立了新县八里畈 镇赛山樵唱民间文化艺术协会,现有会员60余人,带动周边村1600多人发展民间文化产业。赛歌园还被新县文化局授予“民歌培训基地”牌匾。
李勇说,春节过后,准备组织专业民歌手队伍进行专业培训,力争通过这支队伍把南冲民歌唱红、唱响。
李勇说:“南冲民歌优美动听,它的艺术魅力不亚于东北二人传。我对南冲民歌产业化的前景充满信心!”(本报记者汤传稷)(原标题:新县民歌村 传承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