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信阳 >> 信阳风情 >> 民间习俗 >> 浏览信阳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商城商业贸易民俗

2013/9/16 14:30:53 点击数: 【字体:


    1、旧的市场交易的方式

    共和国成立前,当地坐商主要有商号和行栈两类。清代,县城和一些较大集市的商店有米店、盐店、烟店、酒店、糖店、药店、京货店、广货店、杂货店、土布店、绸缎店等,有的专事买卖,有的前店后坊,多面街临市,本小利微,以外籍迁居的商贾居多。同治年间,于县城大十街开办的“陈信义”商号,经营红、白、冰糖和胡椒、海带等用品,并兼营煤油等“洋货”。随着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到2003年至今,城乡商业网点密布,商品种类应有尽有。乡村顾客来源大都是本地人前来购买。而城镇则是经济商贸中心,各种高档及日用商品名目繁多,城城乡乡及南来北往的顾客到此购货。卖主的身份大都是农民、下岗职工、市民、及原从事经营的商业职工干部等,改变了过去供销、商业国有职工经营的单一模式。

    2、座商的种类繁多

    家电、商业、烟酒、日杂等。名称有:烟酒门市部、米面销售部、五金门市部、酒店及餐饮业、服装等。农村座商一般座落在集镇、村部、村小学附近。城市则座落在大街小巷及商品批发市场。各类商品贴有商标均可销售,产品广告宣传或电视或报纸,有时经销商出动宣传车、宣传员四处散发传单、贴海报对产品进行广告宣传。

    3、行商的种类

    清代,往来商城进行贸易贩运的行商,以徽州、湖北等外地商人为主,经营商品有棉、布、盐、药、茶、丝、猪、牛、羊、杂货等。县城设同籍或同行业的会馆,有江南、湖北、江西、山陕之分。民国时期,淮北行商多以独轮红车结伙成队载来食盐、食油、仔猪、羊肉、犁枣、烟叶、陶瓷等商品应市。县内也有专业行商,称“老票”,或由行栈供养,到四乡收购农副土特产品,或以代办身份到汉口、芜湖等城市为商号采购百货,或自雇挑夫,肩担本地产品外销。此外,尚有串乡买卖者,称“货郎”,大多分行帮,肩担游乡,销售嫁衣、首饰、糖果、香皂及针线等小商品,手摇波浪鼓,串村吆喝叫卖。其经营方式或以货卖钱,或以货易物。小本经营,赖以养家糊口。至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县有货郎200人左右,以县南山区居多。共和国成立后,货郎日渐减少。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行商又开始兴生起来,他们用三轮车、摩托车、中巴车送货到村到组到户,口头叫卖。以物易物,用稻、鸡蛋直接换水果和其它物品。县城超市和量贩兴起,人们对超市和量贩的信任度较高,为大多数购物的首选地。

    4、集市的发展变化

    集市大都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除了交易外,还经常举办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各种法律、科技、形势等宣传,更是当地群众捕捉信息的地方。近些年,各种庙会普遍恢复,当地政府和商家看好庙会的商机,利用庙会搭台、经济唱戏。以庙会为载体,促进商贸的发展与交流。

    5、民间金融信贷方法

    民间有私贷私放的行为。共和国成立之前,商城县高利贷活动猖獗,尤以农村为甚,人民深受其害。高利贷借贷通常以1年为限,也有半年、月期、天期、利率不一,形式亦多。

    驴打滚通常月息四至五分,到期不能付息者,利息加倍按八分或十分计算,而利又折本,利上加利,象滚雪球一样利息越滚越多,民间称为“驴打滚”。

    放青苗     放债人青黄不接时放款或实物给经济拮据者,借债人以庄稼青苗作抵押,到收获时借一还三,若粮食市价每担1元,放青苗只付4角。

    印子钱     债主先扣下借债利息,亦称“贴水”,如借10元,当即扣除利息3元,借债人实得7元,并在限期内按10元还本。

    天期利     亦称“出门利”,即借债人不管半天1天、3天5天还债,均按1月计息。也有按昼夜计息的,即1天1夜按2天计息,民间称之为“日夜忙”。

    借早熟     债主将早熟粮趁湿借出,借湿还干,利钱加三。

    劳役利     债主让借债者认劳役代利,限定工日或包活计,至还清债为止。

    典押债     将房屋、土地或实物典押给放债主使用,限期赎回。否则,加倍付利或将所典押之物由债主占有。

    共和国成立后,民间仍有私贷私放行为发生,利息高出商业银行的利率。一般为私办企业利用高息向群众揽存私贷,这些私贷企业一般讲信誉,但存在一定风险。

    6、民间消费者组织

    县成立消费者协会,新的商业信仰讲信誉,讲质量,讲价真货实,讲簿利多销,忌欺诈、伪劣。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