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信阳 >> 历史传说 >> 红色革命故事 >> 浏览信阳

金振中 打响中国全面抗日第一枪

2013/9/9 11:00:31 点击数: 【字体:


金振中 打响中国全面抗日第一枪

图片1

   
    金振中(1904—1985),河南省固始县城关镇人。抗日民族英雄。家贫,读过私塾,当过学徒,24岁加入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曾在张自忠任校长的“西北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旅长等职。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喜峰口战役”,指挥“七七事变”卢沟桥保卫战,参加汉口保卫战,淮海战役中起义回乡,做小贩为生。1958年,被定为伪军府警宪人员中的反革命分子,监督劳动。1969年,全家从县城被遣送到农村劳动改造,改为农民户口。1978年,金振中按起义人员落实政策。1980年,全家从农村迁回固始县城,改为居民户口,被安排在县文化馆工作,并任固始县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委员。1985年3月1日逝世,8月14日,骨灰安葬在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旁边的青松翠柏之中。

  备战

  1936年春,麦苗起身返青,油菜花黄遍了华北原野,如诗如画。

  这是一个多雨的春天。

  满城阴霾里,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219团三营奉命接替卢沟桥和宛平城的防务。

  三营营长叫金振中。

  三营是个加强营,有步兵四个连,重机枪一连,重迫击炮一连,轻迫击炮一连,合计1400余人,战斗力量相当于一个团。派一个团的力量驻防称作一个营,可能是一个韬略。

  宛平,自古为北京城南的门户;城西的卢沟桥是北京进出蒙古高原、南下中原的唯一通道,战略位置重要,古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金振中登上三百年沧桑的宛平城楼,举目四望,心头像压上了铅色的城砖。丰台已被踏在了日寇的铁蹄下,卢沟桥车站已成了日军的演练场;阵阵喊杀声和枪炮声不时冲撞着宛平城。宛平城在战栗。城外,中国的土地上,除了正生长的庄稼,百姓和牲畜一同在逃亡。金振中感到自己的心在流血,汩汩流淌着一个军人耻辱的鲜血。

  一番筹划之后,金振中马上着手实施布防。他把战斗力较强的第11连布置在铁桥及其以北龙王庙;把第12连布置在城南角到南河岔一线;把第九连布防在城内,第十连集结在铁桥西首,作为预备队;重迫击炮连布置于铁桥西首,主要用于歼灭日军战车和日军密集的步兵;轻迫击炮集结石桥南侧,便于支援第12连,重迫击炮连布置于城内南北两角,便于远距离支援两翼部队。金振中每天都要多次巡查阵地,像走在自己的红薯地里,红着疲倦的眼睛检查每一处设防的具体情况。他要求战士时刻准备迎战来犯之敌,歼灭来犯之敌。他说,小鬼子快,要瞪大眼睛瞅着,小蠓虫过眼的功夫,小鬼子就到跟前啦。

  这支队伍和日寇血战过,虽然取得过喜峰口战役胜利,但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金振中深知日寇武力的强大。不过,他更知道,他的队伍最大的优势就是来自民族危亡时刻战士的同仇敌忾。这种力量的强大会胜过所有的武器。为此,他拟了两句口号:“宁为战死鬼,不当亡国奴”,在军中叫响。在每一顿饭前,在每一次睡觉前,他都带头呼喊:“宁为战死鬼,不当亡国奴!”一千多名战士一起呼喊,山鸣谷应,响遏行云。每当此时,战士们热血沸腾,齿碎眦裂,泣血流涕,誓死保卫城、桥,保卫中国军人的荣誉,保护民族仅存的一点尊严。

  金振中痛下了决心。

  金振中拜谒国民军37师师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冯治安,陈述当前情况说,大敌当前,日寇不分昼夜地围绕宛平和卢沟桥演习,其用心险恶,目的是趁我们麻痹懈怠之机,或偷袭,或硬夺我城、桥,届时如何应付?

  冯治安说,平津是我国著名的大都市,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要地,国内国际都深切关注,稍有失当,即时就要遭到国内外人士的指责和唾弃。

  金振中说:“我将本着师长的一系列训示,不惹事,不怕事,维持目前局势,但是到了最后忍无可忍的关头,如日寇偷袭或硬夺我城、桥,我只得抱定和城桥共存亡决心,以维护本军名誉,报答举国同胞殷殷期待抗日的热情。”

  冯治安听罢沉吟片刻,说,好罢。

  这个夏天的雨水也特别多。一个雨季过去了,一个雨季又到来啦。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固始县人民政府 2011-09-10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三里店杀敌的故事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中国皮影艺术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