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信阳 >> 当代信阳 >> 古今豫商 >> 浏览信阳

信阳企业家龚家亮:身揣百元创业 心怀大爱感恩

2012/1/18 17:16:21 点击数: 【字体:

 
    中新河南网信阳10月31日电
  他是这样一个人——自家经营着餐馆不愁吃不愁穿,却只身到北京打工种蔬菜闯出一片天地;自己无缘大学生活,却先后资助35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舍不得花10万元为家人买一台车,却毫不吝惜地将100万元捐给了慈善机构;自己蜗居在简陋的办公室,却将富邦国际大酒店中2000平方米的地方用作全县商会活动场所……这个人就是信阳市光山县富邦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家亮。

    龚家亮今年36岁,从捧上“铁饭碗”到“下海”经营商务宾馆;从身揣130元外出打工,到回乡创业拥有资产千万元,龚家亮演绎了“感谢生活、感动身边、感恩社会”的精彩创业历程。近年来,龚家亮先后当选为信阳市优秀个体私营经济协会会员、市工商联代表;2009年被评为“第二届信阳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2010年获得“信阳市第二届慈善新闻人物”称号。

    感谢生活

   
1973年,龚家亮出生在光山县杨墩乡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远在西藏的一名志愿军战士。在他的童年记忆中,自己是与奶奶和邻居一起度过的。1983年,当父亲转业回到乡镇农技部门工作时,龚家亮才认清熟悉而又陌生的父亲。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龚家亮全家5口人,仅靠父亲每月32元的工资维持生计。因为大米贵,家人就在房前屋后开辟菜园种植蔬菜,餐桌上总是蔬菜多、米饭少。因为家庭收入少,他父亲就在工作之余,为供销社代收红麻、麦子、油菜,每斤赚个三厘五厘,一年也能赚个几百元,补充家庭开支。因为收购农副产品是季节性的生意,十多岁的龚家亮就利用假期帮助父亲看磅、缝包……从家庭缺钱花的经历中,龚家亮在心底萌发出要做一个有钱人的心愿,让家里不再为钱而发愁。

    高中毕业那年,龚家亮带着难圆大学梦的遗憾离开了校园,按照有关政策,他被安排到县农业局上班,在别人看来是“铁饭碗”的工作,却让他想到父亲一生的艰难。1992年,龚家亮毅然抛下“铁饭碗”,在县城开了一家早餐店。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从中尝到了“比鸡起得早、比狗睡得晚”的滋味,离他“做一个有钱人”的梦想相去甚远。

    “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1993年春节刚过,龚家亮放下在家相对稳定的生活,怀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揣着130元踏上了北上创业之路,决心在首都北京闯出一片新天地。

    俗话说:“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为了节省10多元路费,龚家亮从光山坐运煤的车到郑州,然后再乘火车到北京;为了一天能挣80元,龚家亮在钉电线卡时不慎将锤子锤在自己的拇指上;为了运送秧苗,龚家亮边学边开手扶拖拉机,结果在弯道上翻车差点送了命。那段日子,龚家亮就像在簸箕上,然而,敢打敢拼的龚家亮在“盲流”市场上渐渐小有名气。

    “文钱憋死英雄汉”这句话,龚家亮深有体会。北京郊区西小营的蔬菜基地2000多亩,一眼看不到边。在北京“盲流”市场,有位老乡介绍龚家亮到此承包种菜,龚家亮就在“盲流”市场上找到信阳老乡和四川、湖南的工友赶往蔬菜基地,付清公交车费后,龚家亮身上仅剩2元钱。

    更让他为难的是,那个菜队的队长盛气凌人,一看龚家亮的身份证,便不耐烦地说:“才20岁的毛孩子,能领队干活?”身高1米8多的龚家亮最不喜欢别人小看自己,当时就立下军令状:只要生活费,年终一次结算工钱。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龚家亮带领10个人的承包队,每月才200元生活费,开始了种菜历程。由于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也大,需要猪油补充营养,但是,他们也只能买3元一公斤的肠油;尽管吃菜是免费的,但是,为了多赚钱,他们只吃卖剩下的黄瓜、白菜、西红柿。

    蔬菜难得卖个“鲜”。每天早晨天刚亮,龚家亮就带着工友起床,趁着露水下地摘菜:白菜一捆一捆,西红柿一个一个,黄瓜一排一排,既好看,又鲜嫩,然后运到指定的北京菜市场交易。每天六七点钟开始吃早饭,饭后下地整田、浇水。别看这样单调的活儿,也有技术含量。与光山的黄棕土壤的性质不一样,北京地区的土壤性质呈砂壤、中壤和重壤等综合性,一场雨,一茬草,地上的草比脸上的胡子长得还快,三五天就要锄一遍。特别是浇水,沿着一垄一垄沙土浇水,不像光山的“大满灌”,水浇多了菜根容易烂;水浇少了菜没有足够养分难以生长。龚家亮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不懂就问、边学边干,每天能浇五六亩菜地。

    天道酬勤。在西小营2000多亩蔬菜基地,像龚家亮这样的种菜队有7个,但是,能够做到善始善终达到善成的,却只有龚家亮这个队。年终结算时,龚家亮和每个工友都领到1万多元的工钱。那个菜队的队长不仅破例请他们吃饭,还主动要求与他们继续合作。龚家亮一时名声大振:工友们说他舍得,领队夸他硬气,西小营蔬菜基地的人传颂着一个了不起的河南小伙子。

    感动身边

   
龚家亮是土生土长的光山人,对外界有损光山人形象和伤害光山人自尊心的话刻骨铭心。有人说光山人在外面“一个人是条龙,三个人是条虫”。龚家亮的切身体会并不是这样,他对身边的人说的最多的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朋友为龚家亮写了一幅“拼搏”字画,字画上配有“人生路处处风雨阻,莫为难有志事事成”的警句。龚家亮将它当做座右铭挂在自己办公桌的对面,这也是他在京打工期间的收获与启示。

    这样的收获与启示来之不易。

    当年在北京西小营农场种菜时,10个工友就有4个光山人。他们同在一口锅里吃饭,同在一块地里干活,从没红过脸,从没发生过口角。1993年刚到北京,龚家亮第一次当“包工头”,带着工友到农场插秧,20天每人挣了200多元,龚家亮用自己的一份钱请工友们改善生活“潇洒”一回。尽管有老乡,也有四川、湖南等地的工友,但是年轻的龚家亮用慷慨赢得了众人心。

    不仅如此。当时20岁的龚家亮在工友中是最年轻的,但威信却是最高的。大家知道他家开有餐馆,却能同大家一样一年四季用凉水洗脸、洗澡,夏天经常用凉水拌米饭吃;大家知道他在家是独子,却在干赶马车、开手扶拖拉机等重活、险活时抢在前面;大家知道他原来有一份“铁饭碗”工作,却为了工友们的报酬与发包方斤斤计较。当年春天,龚家亮离开光山时,全家的积蓄也不到3000元;那年腊月二十六,龚家亮揣着8000多元回到光山,很是风光,在家人的眼里龚家亮已经长大成人。第二年,龚家亮的原班工友齐聚北京,不仅继续承包蔬菜地,而且承包了200亩稻田。当年,龚家亮赚了近5万元。这5万元对现在拥有千万资产的龚家亮不足为奇,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可是“富翁”级别。从中龚家亮明白了“心齐土生金”的道理。

    1994年,龚家亮在光山承包了一家宾馆,开始涉及饮食服务行业。全家人齐心经营生意红火,声誉渐起。没料到,几年之后龚家亮的“蛇吞象”让光山人为之一惊。

    在龚家亮经营的个体宾馆对面,有一家单位的宾馆因经营不善对外承包。1998年,龚家亮用家中积蓄的4万元交付了承包费。为了尽早开业,龚家亮请一位老板垫资装修,当年10月开业时,龚家亮采取边装修边经营边完善的方式。到年终,所有员工没有人催着结算工钱,龚家亮却首先发放了员工的工钱,不欠员工一分钱。

   外人很难想到,当时龚家亮厚待员工可谓“打肿脸充胖子”。因为年二十九的夜晚,最后一位债主为了2000多元的工钱,守在龚家亮的办公室不走,两人谈了一夜,龚家亮许诺第二年正月十五以前全部付清,债主勉强答应,但走时不解地说,没有钱正月十五还能营业?年三十中午,正是全家团圆之际,龚家亮身上仅有500元钱,那是留着孝敬奶奶和给儿子的压岁钱哪!

      谁也没料到,第二年正月初一那天,在县城几十家宾馆几乎家家关门歇业之际,龚家亮的宾馆却敞开大门照常营业。龚家亮说这是运用在北京种植“反季节蔬菜”的原理。不错,从外地返乡探亲的人陆陆续续住进了宾馆,每天收入两三千元,不到正月十五就还了那个债主的账。令龚家亮感动的是,尽管是最艰难的关头,尽管是春节万家团圆之际,尽管是没有承诺加薪,但是,宾馆前台和客房的服务员以及后厨人员没有一个离开,他们在家吃罢年晌饭后,都准时回到宾馆的岗位上。尽管那年的正月初一是雨夹雪的天气,龚家亮至今仍感到温暖在胸。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以心换心的效应!现在,龚家亮经营的这家宾馆已经十多年了,这里的服务员80%以上都是老员工,他们说龚家亮处世不亏人,做事不亏心,让人舒心、称心、放心。

    确实心齐土生金。龚家亮从1998年经营宾馆,2009年成立光山县富邦置业有限公司,规模从“二人转”的“夫妻店”发展到拥有100多名员工的企业集团,资产也由当时的4万元发展到现在的3000万元,成为光山县民营企业的后起之秀。

    感恩社会

   
近年来,龚家亮在自己企业渐入佳境的实践中,也渐渐明白了善做与善成之间的关系。让他受到启发的是在一次全县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当时,一位上级领导在光山县专题调研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时,指出该县是老板多、企业家少,原因是该县个体老板的座驾不仅高档,而且比较多,但是,该县由民营企业兴办的慈善事业却少而又少。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在自己每天生活的现象中,竟然存在着这样的大道理。原来,“大老板”与“企业家”的区别,不仅仅是钱多钱少的表象问题,而是承担社会责任多少的内质问题。

    大道理蕴藏在生活的细节之中。从父亲的军人作风中,龚家亮学会了自强;从母亲在餐馆中起早贪黑的经营,龚家亮学会了勤劳。尤其是与奶奶一起生活的童年时代,龚家亮看到奶奶借给邻居的一碗米、一勺油、一撮盐,从来没有向邻居讨还过,从奶奶的行为中,龚家亮懂得了什么叫做“施恩不图报”。

    不喜欢高谈阔论的龚家亮,认为说得好不如做得好。生性腼腆的龚家亮,外界评论他说得不多做得实在。

    龚家亮经营的宾馆与光山二高距离不到100米,该校是省级示范性学校,在校生4000多人,由于他的宾馆既便捷又实惠,每年高考之后,在宾馆举行的谢师宴一拨接一拨。每当听到该校学生考取北大、清华等全国名牌大学时,龚家亮就像自己考上大学一样,心里为家乡莘莘学子而骄傲。但是,当听到不少贫困学生考取大学又为筹集学费而发愁时,龚家亮的心情常常难以平静。一次,龚家亮与该校领导一起闲谈时,表示想为贫困学生捐款,但自己不了解学校情况,又不认识学生。该校领导建议采取设立奖学金的形式,只对事、不对人。于是龚家亮以个人的名义在光山二高设立奖学金,对该校考取名牌大学的学生,每人每年资助学费2000元,6年来,龚家亮已资助该校学生35人,是该县5名成功人士在光山二高设立奖学金时间最长、坚持最好的一个。

    该校有位学生,父亲意外丧失劳动能力,兄弟俩同时就读光山二高,家庭由母亲一人照料。2010年,该生成为龚家亮资助的两个特困生之一,去年农历腊月二十三,龚家亮带着妻子和孩子冒雪找到该生一家租住的地方,不仅给他家带去过节的食品,还给他家送去5000元现金。该生的父亲病卧在床上,在农历小年这天感到素不相识的人送来的不仅仅是钱物,更是一种人间真情,当时哽咽着说不出一句感激的话。春节过后,龚家亮又为他家送去5000元,作为该生新学期的费用。

    俗话说“大河无水小河干”。龚家亮明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能空喊口号,得靠实力,只有将企业做大做强,才能够承担起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2005年,龚家亮在服务行业完成原始积累,开始进军房地产和市政工程。2009年,龚家亮注册资金1000万元成立光山县富邦置业有限发展公司,其中“富邦”的含义,既有民富国强,又有富帮他人。2009年,龚家亮在众多竞争中胜出,承揽全县重点工程之一的智慧园建设。近6年来,龚家亮先后完成全县4个重点项目工程建设,总投资1亿多元。
 
    “择其善而从之”必将产生善果,龚家亮在回报社会的实践中,自己的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进程中,龚家亮担当的社会责任也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

    2009年,龚家亮在光山县城牌坊路兴建10层的国际富邦酒店,是该县又一个用“国际”名称的建筑,总投资近2000万元。去年,正当县工商联为选择商务活动办公场所而发愁时,龚家亮主动将其中的2000平方米作为全县工商联商务活动场地,为全县非公企业安了一个“家”。

    今年4月,因严重干旱农民缺水插秧,龚家亮及时捐款10万多元,为光山县弦山办事处吴林孜村民组挖掘一口万方大塘,今年秋该村民组的夏粮喜获丰收。今年8月,在光山县慈善总会募捐会上,龚家亮一次性向光山县慈善总会捐款100万元,成为光山县历史上为慈善事业一次性捐款数额最多的3个人之一。(原标题:信阳企业家龚家亮:身揣百元创业 心怀大爱感恩)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新网河南新闻(2011-10-3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