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板凳龙是在一条家用板凳上扎制一条龙,每条龙由3人玩。一般玩时少则两条,多则七条或几十条龙(玩七条,即七条龙,每一条一种颜色,包括红、黄、蓝、白、黑、青、紫)。另外,由一人或多人舞绣球者领着玩。玩的过程中配上欢快而激昂的锣鼓,整个舞蹈热烈壮观。
板凳龙在息县流传200多年,先后经过四代艺人的不断创造革新至今。这是他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一大贡献,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成,是吉祥和欢乐的象征。
1957年由由艺人吴家超、李德厚、丁乐宝等进一步作了加工和提高,增加了绣球,并在原有基础上设计出了“二龙出水”、“二龙戏珠”、“二龙纹尾”、“二龙滚身”等舞蹈组合。1986年被河南省评为中国文化艺术学科重点科研项目一等奖,并将该舞收入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河南省卷》。 1992年是“板凳龙”发展的鼎盛时期。2011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栏目演出向全国展播。
2015年,被列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