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乡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记 >> 浏览新乡

河南郭亮村――悬崖上的桃源

2013/7/22 11:00:51 点击数: 【字体:


 
 古村镇如今已经成了“热”村镇,但北方的古村落毕竟要比南方的古村镇相对贫瘠一些,因此“热”度也少了些许。从郑州往北一路经新乡往西便到了辉县市,郭亮村就在这里--河南与山西的交界处,莽莽太行山的一隅。这一地域的独特地貌因其集雄、峻、奇、险为一体,1990年确定为“河南省风景名胜区”,郭亮村便是这群山当中峭壁之上耸立的村庄。

  一直从平原疾驰的越野车,到了这里,突然一头撞到了高耸的石壁。如斧劈的石壁地处两省交界地,成了各自的一道院墙。直上直下的断崖容易让人想起一幅图画:华北抗日的战士与军民隐形在太行山的山壁之上,宛若钢铁长城。没错,除了本身悠久的历史,郭亮村还是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的司令部所在地,是著名将领许世友战斗过的地方,山下一带也是李向阳“平原游击队”的活动根据地。

  绝壁长廊郭亮洞到达郭亮村,必须要穿行太行大峡谷,峡谷绝壁的岩石呈红色,过去有条绝壁路,曾是大山中惟一通往中原的古道,困扰着一代代山民,阻碍着与外界的交流,被称作“天梯”。“天梯”是由块块不整齐的岩石垒起或直接在90度角的岩壁上凿出来的石坑组成。“要到郭亮村必经郭亮洞,了解郭亮村先要走天梯”――它书写着郭亮村一段历史。

  天梯高百余米,建在悬崖之上,宽处1.2米,最窄的地方只有0.4米,720级台阶。天梯始建于宋,至清末历代不断扩修,如果你注意,在天梯的崖壁上可以看到一块40厘米见方的石刻,虽然字迹被岁月冲刷得有些模糊,但仍然能分辨出“道光叁拾年叁月立,岭西村赵昌立施”等字样。天梯因其蜿蜒曲折,临渊而行,稍有不慎便会命丧崖底,天梯以险峻而得名。多少年来,郭亮人吃的油盐酱醋和日用品都是从天梯下背上来,买来的牛犊、小猪全是从山下抱上来,养大后,再绕道30多里经山西地界下山去卖。天梯维系着郭亮人的全部生活,被郭亮人称为“生命梯”。

  为使郭亮的乡亲们不再贫困,为让身后的子孙不再行走险峻的天梯,1971年的秋天,在村党支部书记申明信的提议下,村民申新福、王怀堂、申福贵用绳子测高度、距离,用土法绘图,到县里请教专家征求意见。第二年的春节,由村中十三名壮劳力组成的凿洞突击队顶着风雪,腰系着麻绳,悬于峭壁之上握紧铁钎,舞起铁锤,在红岩绝壁上凿出一排排炮眼,由此,郭亮人用雷鸣般的炮声炸碎了祖辈人的封闭与贫困,为后代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由于郭亮村海拔高,耕地少,无霜期较短,一年只能种一季农作物,全年粮食收成不过8万余斤,而这区区8万斤粮食却是全村几百口人的全部口粮。在这种状况下,13名突击队员每天只有0.12元的伙食费,玉米粥、玉米饼、窝头野菜便是他们的一日三餐。就这样每人每天也只有两斤玉米的配额。为了早一天打开通往外界的通路,郭亮人卖光了牲畜,变卖成材的林木,甚至全村的老老少少,无论男女都利用农闲外出打工,用所挣到的全部收入购买雷管、炸药等材料。历尽6个寒暑在绝壁上开凿出总长1250米、宽6米、高4米的行车长廊。共计用掉12吨钢材,打烂了4000把8磅重的铁锤,清理石碴24000立方米。被人称为绝壁长廊的郭亮洞终于在1977年5月1日正式通车了。为此,王怀堂等村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条绝壁长廊,被日本裕田影视公司惊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今天的我们得以一路车行入村。车开进半山腰,这条走廊伸出来,山道弯弯,崖石峭立,在漆黑的洞穴中,如北京的地铁隧道,当初是为了便于清排石碴的天窗,如今已成为通风透光的观景台。满目狰狞的石壁遗留着当年人们劳作之后的印迹。道路在光线的作用下呈现一条条奇异的光影变幻,很有宗教的神秘感。

  山崖对面,也是直上直下的山崖地,山体就像被生生在这里撕成两半,中间幽深的峡谷中有溪水流过的痕迹,但是早已干涸。对面就是山西的地界,有人在悠然地放羊,一山之隔,他们便属于另一个省份。

  石头村,山西面村寨里朴实随处可见:石磨、石碾、石巷、石桌、石凳、石床、石阶、石房、石坝、石路、石碗、石筷、石桥、石斧、石锄……让人完全溶浸在石头的奇妙怀抱之中。当问起村民为何用这笨重的石头营造一切时,老乡笑道:“石头是我们的一切,那儿有祖辈的灵气,是后辈的希望,制造石器只花力气,不花钱。为何不用……习惯了!”石头房很多都是二层楼式,屋脊沿线都有灰砖装饰,虽然身处河南的地界,还是带有明显的山西风格。

  饮食也是这样,村民以面食为主,我们美美地吃上一顿山西面食就开始在村子里转悠。村口不远的一处院落十分突出,门楼上有砖雕,门板上有精致的铁门环。春日的树形被投射在古色古香的院门之上,把春节留存的红对联也罩上了一层朦胧的暖意。正屋的门下还特地为猫进出凿出一孔,可见主人的细心与讲究。正看着,主人应声出来,是个一身素衣、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她介绍说这个院落是村子里最古老的,也是保存最好的,到现在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老伴与儿子都先后离世,如今的她把这里改成了一个家庭旅馆,日子过得还算凑合。老太太的目光有着些许的惆怅,眼角的纹路似本古代的线装书半开半合,但是又有说不出的平静和温暖。这个院落当初也算是村子里的大户人家吧,老太太的身世想来也浸染着一些不平凡,就在这一问一叹之间,仿佛许多的岁月就这样默默流过去了。

  村边山路上偶尔有红纸条被石头压住,据说这是村里有人结婚,为迎亲的队伍专门留下的,为的是讨个“一路见喜”的好口彩。想象着山外的姑娘跋山涉水地来到这个几乎完全封闭的世界,这条山路怕是见证了这里每个人的一生。

  村旁的山涧里有山上流下来的溪水,到了平缓的地方积成一汪小潭,因为过于清澈,人的倒影就清晰地如照镜子一样。因为周围的山高峡窄,巨大的阴影笼罩在上面,更使得潭水发出幽蓝的光泽,一如秋日的晴空。峡谷里只能看见一线蓝天,而潭水中给出的蓝天似乎更宽大一些……村外还有一处废弃的小庙,庙里供着落满灰尘的关老爷,门外却有人新刷上了鲜艳的彩绘,令人忍俊不禁。不知道这座小庙在这里孤独地度过多少岁月,想当年也必然是有过烟火鼎盛的时代吧。门口的老水车已经停转多时,被荒草簇拥着,等待着有人去注解它的年轮。

  种子与希望 郭亮村,现有83户人家,共329人,大都为申氏。据说,这个村子源于公元9年~公元23年之间的西汉末年,当时王莽建立“新”王朝,这期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领袖郭亮建立了农民政权,欲凭借太行绝壁峡谷与敌交战,失利后,兵败山西。后人为纪念这位农民英雄,将他当年战斗过的大本营誉称为郭亮村,直至现在。而申氏家族元朝末期在南京做官,明初朱元璋清洗京都,将申氏家族发配青海做苦役,途经山西申氏家族逃离。全族几百口人砸掉大铁锅,一户分一块铁,各奔东西,但愿来年拼回原锅,全族团圆,故称“大锅申”。一小部分申族人进入河南,躲进太行山中隐居于郭亮村。这就是郭亮村中两大家族的来历。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种现象,住在高高的山顶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农作物生长及水源都非常困难,但是还是有村落在这里形成。可见人们生活的意识与欲望多么的强烈,生命就是在这种强大的毅力之下得到发挥和创造。多少年来,每逢夏季,村民总要受到山洪、滑坡的侵袭,房屋倒塌。但事后村民又痴情地垒起“新家”,死守在这里,汲取着祖辈的先训和气息。

  如今,村里年轻人很少,大都外出打工挣钱,而村中的老人则古风不改,守着这个老村落。老人很孤独,就像山顶上的树木享受不了应有的水分滋润,满目沧桑,但是他们的根扎得很深。

  申五孩,一个祖祖辈辈生活在郭亮村,面带憨厚,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起初听到他的名字觉得挺有意思, “五孩”想必他在家一定排行第五,后来证实他确实有四个哥哥,都在县城里工作安家。

  遇到他的时候是下午三点半,他刚匆匆吃过午饭,午饭很简单,一个中号的搪瓷饭钵里,一半是米饭,一半是青菜豆腐混炒的杂菜。吃饭的当口还不停地接着电话,听得出来他是在回答前来郭亮旅游者的咨询。看到他放下饭碗稍事休息的当口,我便递上一支烟和他聊起了家常。

  他告诉我,他夫妻俩还有两个在乡里上学的孩子与老父亲一家五口。由于郭亮这个地方耕地面积少,贫瘠的土地根本养不活郭亮人。前些年村里的壮劳力都靠去外省的建筑工地打工养家糊口,只有在农忙时才会有一部分人回来耕种收割少得可怜的农作物。申五孩也只能收拾行囊,走出大山。那时候他一天才挣8块钱,除去必要的花销,一年打工算下来还拿不到1000元钱,这些钱就是他们一家全年的生活费。7年前,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他将家里仅有的三间房腾出两间也搞起了民俗村接待院,全家老少一齐上阵洗菜做饭,收拾房间。靠着勤劳和质朴,生活才逐渐地有了起色。

  2004年他贷款14万元,连同前几年省吃俭用的积蓄建起了现在的两层建筑--乐缘旅社。现在他的旅馆有房间22间,床位60个,可以同时接待游客 70人用餐,晚上他的锅炉还可以让住在这里的游客洗上热水澡。因为这两年游客的不断增加已经忙不过来了,除了妻子帮忙外,还雇了5个服务员。今年五一前他还买了几台电视机,打算过了节,准备安装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让每个房间的客人都能看到电视节目。

  短短的30分钟聊天时间里,他还在不停地接电话,张罗着来往的客人,带他们看房间,看卫浴,看厨房。他们大部分都是回头客和朋友住过后介绍来的,对这里的卫生、环境比较满意。

  临别时当我问到他4个哥哥时,他说原来非常羡慕他们在县里的生活,拿工资住楼房。但现在随着自己经济状况的改善,他已经不再向往兄长们的城镇生活。他很自信地说:“我现在的生活比他们好。”说这话的同时他用力拍着自己的胸脯,脸上显现出憨憨的笑容。

  也有新人为了生路从外地来到这里,如一对田姓的50来岁的夫妻便是从县城来这里开饭馆,白天做饭,晚上就睡在灶房里,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但他们依然觉得在这里比在县城里挣钱容易。然而他们的孩子并不跟着他们过来,在城里玩,而他们挣的钱还要供养孩子们,孩子们一年也上来不了一次看他们。

  村中依山而建的民居有十多户,有的院落早已人去房空,一些农具和生活物件散落四处,纺车、旧式木箱、耧耙、锄头都在风吹雨淋之中,而村外的一排排饭店和旅舍正在加紧修建,准备迎接旅游旺季的到来,村里经营旅游业的人越来越多,目光都投注在爱吃农家饭睡农家炕的城里人来的方向。也有更多的人顺着开凿出来的路外出打工,选择了离开……这条路所带给村里人的究竟是什么,怕是一个要等到百年以后才能盖棺论定的问题。

  一处荒废的土地上留有一个半新的播种篓,犹豫了半天,我还是决定把它背回家中,挂在我的书房里,但是我的土地和种子在哪里呢?

  景点介绍:

  ◆郭亮洞 沙窑乡前往郭亮村的必经之路, 横空悬挂在九十度的陡崖上。郭亮村的标志,天下一奇。

  ◆太行绝壁 郭亮村即位于太行绝壁之上,整个沙窑、南坪乡蜿蜒的绝壁构成了太行峡谷。天气好的时候,几十公里外都能看到那一带太行山直上直下的影子,太行山的峡谷因为花岗片麻岩、砂页岩和石灰岩经过千百万年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了干姿百态的竣岭峡谷。红色砂岩的绝壁在清晨傍晚霞光的辉映下更显雄伟壮观。

  ◆溶洞 郭亮村一带的溶洞极多,已经开发的有白龙洞、黑龙洞、红龙洞与黄龙洞,这些溶洞集中于郭亮后山两公里处,从村子徒步过去大约半小时就到了。有村民在洞口卖票,至少要凑足8元才开门,这些钱包括黑龙洞、红龙洞的灯光以及全程导游的费用,收费实是相当低廉了。溶洞皆较窄,小巧别致,更兼人迹罕至,洞内清静自然,野趣十足,颇能满足人们探幽入微的心理。黄龙洞甚至要猎奇者趟过一米深的寒水才能进入,很有寻访小龙女“侠情谷底”的感受。

  ◆天梯 在绝壁上凿出的“之”字形道路。天梯的上方是郭亮村,下方是西梯坡村,从天梯上山,可以省下20元的郭亮旅游门票。至于如何衡量登天梯所消耗的体力与这20元钱,就由你自己定夺了。

  ◆攀岩场 郭亮村原有一个攀岩场的,因为阻碍交通,结果攀岩场移到了南坪乡。不过村子周围可攀岩的地方实在太多,喜好攀岩的人到这里大可过一把攀岩旅游的瘾。

  旅游小贴士:

  ●行车:郭亮村在河南省新乡辉县市沙窑乡郭亮村,位于河南省北偏西的太行山区。南来的游客从郑州乘火车到新乡站下行车大约1小时。北方游客在新乡下车,转乘汽车到辉县市行车30分钟,车费3元。辉县市每天8∶00及13∶00有开往郭亮村和南坪乡的汽车,行车3.5小时,车费10元。也可乘车到小寨乡(10元)下,再转乘三轮车(2元)前往郭亮,随时有车。 住宿与饮食:家家户户提供食宿,食宿12元/人/天,可淋浴,有电话、卫星电视。村子的气温比郑州低10摄氏度左右。村里物资供应丰富,价格公道。

  ●季节:10月份满山红叶的季节引来许多写生与摄影者,摄影以晴天一早一晚阳光辉映的悬崖绝壁为最佳。当然也可绕到附近古朴的山村拍拍村民们宁静的生活。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胶东在线 2007-06-2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