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同古小鼓始于明末清初,该村现存的“火帝真君盛会碑”证明东同古小鼓至少发源于清代乾隆39年(公元1774年)以前。据考证,东同古小鼓和民间有影响的“火神圣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每逢农历正月初一和初七,群众在火神庙前举行宏大的祭祀活动,祈福保佑平安。
东同古小鼓自形成以来,小鼓没有文字记录,传承方式以口传心授为主。1984年以后,老艺人张致用根据周路、段占斌等先辈的口传,将鼓谱整理成册,方便了小鼓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近期,在村两委的关心和支持下,该村成立了东同古小鼓协会,定期对喜爱小鼓艺术的村民进行培训,使小鼓艺术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东同古小鼓鼓谱由《头一鼓》、《二长枪》、《三间头》、《双夹边》、《黑老鸹叼食》、《翅背嚓》、《五回头》、《小鼓身》、《小班锤》、《猴转圈》、《红窟窿》、《风交雪》、《大得胜》、《小得胜》、《小二姐下神》十五段老曲牌组成,且有许多模仿动物的内容,诙谐风趣。每一段都有固定的曲牌,鼓音节奏鸣快、悦耳。表演时舞鼓手手持鼓槌,变换手花擂动,鼓队前后两人持铙、两侧各四人持大镲和着鼓点敲打节奏,横步斜挎八字行进,为典型的农村走会形式,具有浓郁的民间鼓乐表演风格。小鼓打击动作独特,其“打五花”表演是别的鼓类艺术所没有的,且鼓点沉稳悠远,文化内涵丰富。
东同古小鼓300年沿承不衰,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使全民健身运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老艺人年事已高,年轻人因生活、经济方面的压力,对小鼓的学习兴趣不高等原因,东同古小鼓的传承受到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