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乡 >> 传统文艺 >> 文艺知识 >> 浏览新乡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大平调在河南的著名红脸演员

2013/4/16 10:08:27 点击数: 【字体:


    大平调是个古老的梆子声腔剧种,流行于豫北、豫东、冀南、鲁西南、皖北、苏北一带。由于它的定弦、唱腔都比号称高调的山东梆子、定名反调的横笛梆子(即河北梆子)低,所以称为平调。又因它使用的梆子长50厘米、5斤多重,当地观众也叫它“大油梆”,故又称为大梆戏、大油梆。本世纪五十年代之后通称为大平调。我省豫北人,所以大平调也是我的家乡戏,自然,对她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大平调分为三个地域流派,即东路平调、西路平调和河东平调。我省豫北大部分地区,除了濮阳离山东较近,“东路平调”的色彩较浓外,其他都属于“西路平调”的流行地盘,以唱腔深沉浑厚,念白吐字清晰,做功细腻,动作粗犷有力而著称,著名红脸刘玉坤、张发旺为其代表人物。其中刘玉坤创立的流派称为“猴派”,而这张发旺创立的流派称为“道妞派”。从网上能够搜索出刘玉坤、张发旺的相关资料,今介绍给大家。
    
    刘玉坤(1888—1968) ,大平调演员,工红脸。艺名猴头。汤阴县白营乡西木佛村人。十二岁进汤阴县黄村龙王庙大平调窝班(班主县衙老班头张九)学戏,机窍难开,师傅几次令退,他苦苦相求,加倍努力,刻苦磨练,两年后一跃为班中优秀。三年出科被汤阴县衙二部大平调班招为红脸主演,其间得浚县县衙头皂大平调戏班红脸主演张兴明指教,与名红脸张发旺等切磋技艺,广撷精英,戏艺大进。民国十九年(1930)后曾到汤阴县的西水磨湾、北周流、菜园集等诸多戏班搭班。
      
    由上可知,刘玉坤是靠刻苦努力,“大器晚成”型的演员,他演技精湛,唱功尤为突出。他嗓音清越,长期的苦心钻研,练就了铜音及吼腔。唱腔高亢奔放,出口急促有力,尾腔多“带喊儿”,唱时多衬字,几乎每句一衬,甚者一字一衬,韵味别致。因他长得头小面狭,演武戏轻巧敏捷,得艺名“猴头”。并创立了大平调“西路的又一分支——猴头派”(另为张发旺为代表的道妞派),汤阴县及附近的许多红脸演员均师法子他。南至新乡,北及邯郸,随班每到一处,戏迷即奔走相告。群众中有顺口溜云:“晾了地,住了耧,不能不看真猴头。”他一生主演过三百多个剧目,较为拿手的有《斩黄袍》(饰赵匡胤)、《李炳下江南》(饰李炳)、《雷振海征北》(饰雷振海)、《辕门斩子》(饰赵德芳)等。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刘玉坤应聘到汤阴县南水磨湾大平调戏班任教,以后潜心授艺,培养出一大批演员,如“假猴头”王雷武、“麻红脸”李文秀、郝金明、张仲然、张仲田、郝文、郝斌、张公田等。1956年应邀参加河南省首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与翟德贵合作展览演出了《三传令》。1960年返归故里,仍天天喊嗓习武,偶有聘邀顶角之机,即欣然前往。1962年曾应邀参加河南省名老艺人座谈会。1968年的一天傍晚,出门喊嗓,突然喑哑,遂黯然失神,两天后猝然而逝,享年八十岁。
      
    张发旺(1907—1964) ,大平调演员,工红脸。艺名道妞,滑县高郎柳村人。梨园世家,父亲张兴明(艺名黑妞,绰号黑大旗),工红脸,驰名豫北。张发旺襁褓丧母,被父寄养亲友家。七岁随父入汲县同乐班学戏。八岁粉墨登场,饰演《罗成显魂》中的罗成,一时传为趣事。九岁被父亲送到汤阴县司马科班严教,拜师廷妞,十四岁师满被聘回同乐班。十六岁首次演出《下高平》饰赵匡胤,大受欢迎,从此成为班中台柱。民国十九年(1930)随班迁至卫辉(今汲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同乐班解散,他自立科班,仍称同乐班,流动演出于豫北、冀南广大城乡。
             
    翟德贵(1921—1961)    大平调演员,工红生。乳名“喜儿”,濮阳县郎中乡翟寨人。十一岁入濮阳大公团学戏,拜师刘歧山。三年后补缺登台,数年后跃为主演。初演花脸,因喊腔力猛,留下仰脖习惯,后改红生,被观众呼之为“仰脖红脸”。民国三十一年(1942)大公团解散,辗转到安阳、菏泽流动搭班。民国三十二年大公团被昆吾县(现王 称 固 乡)抗日民主政权接管,翟德贵返回。配合民族民主运动,扮演了《风波亭》中的岳飞、《反徐州》中的徐达、《逼上梁山》中的林冲,现代戏《沙区扫荡》中的王老汉等人物形象。民国三十四年三月参加对冀鲁豫行署的慰问演出,受到首长的赞扬和鼓励。从此更加发愤,悉心钻研,在继承红脸唱腔基础上,大本腔与二本腔巧妙结合,自成一派,成为“东路平”红生唱腔的主要代表。在唱做方面,他造诣深博出众,形成独树一枝的红脸唱腔,高亢圆润悠扬,其艺术沉稳、正道,并富有神韵。所演《哭头》中的赵匡胤、《三传令》中的诸葛亮很有特色,至今乡人还仿其声唱路戏以为乐事。民国三十七年加入南乐县万家大平调班(后为南乐县大平调剧团)。1954年被选为南乐县人民代表。1955年被吸收为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省分会会员。1956年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饰演《三传令》中的诸葛亮获演员一等奖。1958年赴京参加全国群英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陈毅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同周总理合影留念,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赴北京参加“群英会”,主演的《收姜维》、《白玉杯》被文化部灌制成唱片在发行全国。1960年南乐县大平调剧团撤销,转调濮阳县大平调剧团。1961年病故,享年四十岁。
      
    他生前灌制的唱片保存完好,今天在网上很容易搜索到。另外两位演员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了。【原标题:大平调在河南的著名红脸演员】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戏文网 2012-8-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