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乡 >> 文化遗产 >> 文化遗产知识 >> 浏览新乡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新乡非遗: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

2014/2/19 11:29:26 点击数: 【字体:


    《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辉县市冀屯乡褚邱村,如今,辉县市西部诸多村镇能够证实崔莺莺与张生故事的遗迹甚多:在冀屯乡上官村有莺莺坟,在上八里镇的李虎寨、炮台岭、褚邱村西北部有白马将军庙遗址等。而且褚邱村的崔姓在历史也的确有人在朝中做过相国……

    西厢记故事起源

    据考证,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起源于起源于唐代的《莺莺传》,元代戏曲家王实甫将其改编成为《西厢记》被代代相传至今,其发生地在辉县市冀屯乡褚邱村。该市西部诸多村镇能够证实崔莺莺和张生故事的遗迹甚多,如冀屯乡上官村的莺莺坟、上八里镇的李虎寨、炮台岭,褚邱村西北部的白马将军庙遗址等。褚邱村的崔家历史上有人在朝为官,当时皇帝曾授以“崔相国”匾额。

    经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发现中唐著名诗人元稹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传奇故事《莺莺传》。后来,有人根据《莺莺传》的内容,改编出许多小说和戏剧,诸如《西厢记》、《会真记》等。《莺莺传》实际上就是元稹自己在年青时的亲身经历。故事的情节大致如下:

    唐德宗贞元年间,有位书生名叫张君瑞,有一次外出旅游,暂住于普救寺中。这时,有一姓崔的相国之遗孀在回归故里(就是辉县市冀屯乡褚邱村)时,路经此处正好也暂住于此寺。当时正是兵荒马的年代,崔家既有钱财,又带着一位年青貌美的女儿,害怕被劫,故惶惶不可终日。幸好张君瑞与驻守蒲地的白马将军是好朋友,就请其调了一些部队去保护她们母女,方使崔相国之遗孀、女儿渡过了难关。

    不久,地方上安定了,崔家设宴招待张生以表感谢。张生于宴席上看到莺莺十分贤惠、美丽,便一见钟情,爱上了她,并于暗中托其婢女红娘多次致意,但崔莺莺总是不明确表态。后来,红娘于私下告诉张生说,姑娘从小就酷爱诗词。于是,张生就写了一首七绝《春词》,托红娘转交莺莺:

    “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等闲弄水浮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
诗的大意就是,在那草木茂盛的深宅大院中悄无一人。娇柔的黄莺一声不响地藏于树阴中(暗指莺莺姑娘),在感到苦闷、无聊时就戏玩水中的花瓣以寄托自己的无限思念,暗中托付那些落花在流出院门后,能将自己的心里话转告给自己的情郎。

    次日红娘找到张生,给了他一张彩笺,说是姑娘所送。张生打开一看,其中有诗一首《答张生·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此诗非常有名,改编的《西厢记》之名称即由诗中的第一句而来。诗的大意是:锁于深闺的我站在西厢之下,默默地等待着月儿升空。这时,风儿轻轻地将门吹开,只见映于墙壁上的花影在来回摇动着。这难道是我那昼夜思念的情郎在向我招手吗?

    张生揣摩着诗意,自以为崔莺莺在暗示他,可以在晚上夜深人静时越墙而过赴约。去后,崔莺莺果然来了,可她严肃地批评了张生一顿,劝其不要胡思乱想,并未表现出什么爱慕之意。张生自作多情,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回去后便患上相思病,病倒在床。过了几天,红娘突然来告诉他说:“来了!来了!你还傻躺着干什么?”不久,崔莺莺果然来看望他了。尽管见到张生后,崔莺莺羞得抬不起头,但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所以张生的病马上就好了。从此,二人私下往来了两个月左右。后来,张生因为要进京赶考,只好与崔莺莺忍痛分手,约定考取功名后再回来成亲。

    不料张生这次并未金榜题名。他自感无颜回去求亲,就只好留在长安等下次再考。两年多以后,崔莺莺见张生毫无音信,就嫁了他人,张生此时亦结了婚。后来,张生路过崔莺莺的丈夫家,声称自己是莺莺的表哥,希望能见上一面以叙前情,但莺莺始终不肯与其相见。张生感到崔莺莺忘恩负义,十分生气。崔莺莺获悉,深知张生误解了自己,就写了一首《寄诗·绝微之》让红娘转交于他:“自从销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傍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微之”就是元稹的字,“绝微之”意即要与其断绝来往。诗的大意是:你我分别之后,由于想念你,我坐卧不安、茶不思、饭不想,容貌很快都变得憔悴了,但你却音讯皆无。我不是为了别的不与你相见,只是为你的所作所为感到伤心,可又为你的薄情感到羞愧。

    过了几天,张生将辞。崔莺莺又赋《告绝诗》一首,再次谢绝了张生探望之意:“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诗的大意就是:对于一位你所抛弃的旧时情人,还有什么可说、可留恋的呢?尽管在当时你我二人是那样亲近,并山盟海誓。你还是将过去对我的情意,去爱你现在的夫人吧!再不要胡思乱想,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元稹以自己为原型写就《莺莺传》

    后来,元稹就借名张君瑞,将自己的传奇经历写成一部《莺莺传》,以寄托自己对崔莺莺的思念之情,继而又被后人改编为《西厢记》、《拷红》等戏剧、评书等,并一直流传至今。读者如若能了解一些有关《西厢记》的来历等,定会从中增添不少乐趣。

    辉县市冀屯乡有关西厢记的遗迹

    冀屯乡位于辉县市西南20公里处,全乡46800口人,辖33个行政村,76000亩耕地,81平方公里。辉焦公路、辉吴公路穿乡而过。

    多年来,褚邱广大群众有口皆碑,传说莺莺是本地人氏,张生和莺莺的恋爱故事发生在褚邱地区,并能找出一定的依据,这一切听来倒栩栩如生,让人真实可信,可遗憾的是,没有什么文字可考,又不足于相信它的真实存在。

    西厢记中孙飞虎的原型叫李虎,传说乃辉县市孟庄人氏,当年围困的寺院就是普救寺,即现在的辉县市西30里的褚邱乡境内。莺莺本姓崔,传说乃褚邱崔家人氏,白马将军姓杜名确。占山为王的响马王李虎当年就盘踞在辉县市上八里镇西马头口北部太行山的半壁间,当年杜确炮轰李虎寨的炮台就扎在上八里境内上河坡自然村的东岭上,现在人们都叫它炮台岭。

    莺莺坟就位于上官庄西地的小石河,千百年来在民间传得出神入画,传说莺莺曾为上官庄的人作过善行,庄里人念起功德,依她托梦:“我的脚小,行路不便,褚邱和上官庄之间的小石河石头太多,河水也大,回娘家作难,能在小石河上修个桥就好多了”的言告。就这样,民间集资修了一座小桥,取名叫莺莺桥至今。

    褚邱村西北一百米外,有白马将军庙一所,残碑记载又作了有力的佐证。

    距普救寺西北约5华里处的双塔寺,也是唐朝修建的寺院,据说有五进院落,北院为寺院,南院为戏台,曾一度香火鼎盛,最兴旺时,双塔寺曾聚集和尚五百人之众。只可恨李虎在此一带经常抢男霸女,弄得上香进院的善男信女们路断人稀,激起寺院和尚公愤,一怒之下生擒了李虎,李虎迫于威势,相言从山上为寺院供柴烧用以减其罪过,岂不料一肚坏水的李虎将柴背的整整围住了寺院,趁一个月黑风高夜,一把火把寺院烧个净光,至今人们提起这一千年往事,还骂声不绝,痛恨不已。

    不久前一个暮秋的午后,披着暖暖的秋阳,怀着要探个虚实问个究竟的心情跋涉十余里,翻过几架山,攀上了人们传说中高达千米的李虎栈道。这才明白,李虎栈道位于上八里境内马头口村北的太行山上,是一道长几十里的赤崖。

    相传李虎为占山为王,笼络草寇,在赤崖中当腹开辟了一条大路,说是大路,不过有五尺来宽,据说东到洒水老潭翁,西到将台山,李虎就将寨点安扎在栈道的中间,栈道正处在赤崖的半腰间,半腰上方是如刀削的陡崖,下方是如斧的直壁,山洞正悬在半腰间,李虎的营地就扎在这个山洞间。怀着千古的愤懑之情,踏上了这个可恨可恶的栈道,栈道凹凸不平,弯弯绕绕,随山依势,只是年代久远,部分栈段已经坍塌,不能相连,只好上上下下,拐拐绕绕。在荆蓬乱石间艰难躅行,一步步接近李虎盘踞的窝点。李虎洞到了,翘首仰望,只见洞口被碎草茂林掩住,洞口踞地面足有四、五丈高,洞口下面垒起的石摞已倒去一截,人们要进入李虎洞需带绳索,先有人攀踏其上,再拉人上来。只是地处险要,没能上得洞口,但据随行的当地人老冯说有人上去过,说是里面有一盘磨,洞内有一股清水长年汨汨流出。有一口大水缸依在洞壁,还发现已经岁月剥蚀沤烂变形的女人绣花鞋。

    这一切我不能亲眼所见,令我不能相信。但老冯却带我到洞口下面的边坡上,我的确看到了一片片沤黑发烂已不成型的人头骷髅。传说当年李虎将抢来的民女奸淫玩腻后就将人抛之崖下,久而久之尸骸成堆,骷髅遍野。只可叹一个个无辜民女成了李虎手下的冤鬼。这不由让我想起在民间盛传的李虎当年抢女霸男的种种恶行,不由让我想在山西、河南广为流传的“山西怕马五,河南怕李虎”。

    “朴楞楞”一只山鸡在我眼前激飞而过,搅酣了梦幻般的思绪,秋阳已藏到山后去,大山的光线顿时黯淡了许多,秋风凉凉地在山道里吹起来,蒙在山间的雾霭,被秋风悄无声息地扯来撕去。愤激之心被眼前迷人的太行秋景所驱散了。我不由随势向山下一望,炮台岭依稀可见,它南北横亘,莽莽苍苍,一起一伏,从居高临下的视角上看,它确实形如炮台,位置适中,无遮无拦,无怪乎当年李虎难逃厄运。

    我收回远去的视线,重又踏上一截李虎栈道,脚步滞重地走下这千年栈道,向下面的千年古刹显阳寺走去。

    晚上,我投宿在显阳寺,头南身北,正对着寺院后紧依的李虎栈道,尽然登山筋骨疲惫,身心乏累,但我久久难以入眠,老冯心领神会,赶忙从抽屉里拿出《拷红》光盘,迅速安装在床边桌上的机内,刹那间,一代名家常香玉的高亢有力而字正腔圆的演唱便弥漫了整个屋内。听着这一句句的演唱,寻着剧情的发展,不由让我心潮滚滚,思潮起伏,我不禁想起已故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辈写的一首诗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活着,别人便不能活。”李虎这个坏蛋不正是这样一个可恶之徒吗。是的,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人民永远会把他记在心上,代代相传,并为他树碑立传,流芳百世,这就是为民除害的白马将军杜确。相反一个有害于人民的人,人民也会把他记在心间,世世相告,并唾骂不绝,遗臭万年,这就是横行一时毁誉千古的李虎,孰好孰坏,孰取孰舍,孰是孰非,已成历史明断,让后人好好记取吧。【原标题:新乡非遗: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新网 2011-10-08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潞简王陵四瑞兽现形(文物与考古)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