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乡市水利志》记载,卫河航运新乡段在经历了历史上的辉煌后,终因水源枯竭,成本上升,于1969年被迫停航。虽然卫河航运已成为历史,但与卫河、舟船、码头紧紧相伴的一座座卫河桥仍屹立在河上,续写着历史荣光。
在诸多民间人士眼中,卫河桥是有生命的,是需要维护的,需要挖掘的。总之,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老态龙钟青龙桥
位于卫河上游合河村村北口的青龙桥早已龙颜不再,老态龙钟了。在新乡卫河上所有的桥中,属青龙桥最年长,历经沧桑400多年。青龙桥长47米,宽6.5米,青石筑成,桥有7孔,现多已被淤泥堵塞。据村中老人讲,从明朝万历年间至上世纪60年代,卫河清澈无比,河中多鱼虾,村民的生活用水都取自卫河。那时的青龙桥形态精美,气势恢宏,是卫河上游的重要桥梁,当属标志性建筑了。桥旁边是个码头,船来船往。从青龙桥码头起程,顺水行舟,走山东、过河北,用十七八天可以到达天津。船老大和船工们把这里的物资运出去,再把那边的货物运过来,物流通畅,商贸活动相当发达。
如今的青龙桥已失去了当年的风采,桥面坑坑洼洼,桥护栏也损坏不少,桥周围堆满了垃圾,污染相当严重。尽管如此,苍老的青龙桥仍为村民的出行发挥着作用。
长期关注新乡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钱玲保老先生说,青龙桥是河南为数不多的明代大型石拱桥,对研究明代建筑史、美术史、科技史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修缮青龙桥,并治理好这一带的环境卫生,让青龙桥再现雄风。近闻新乡县已把青龙桥列为该县“18景”之一,看来修缮青龙桥大有希望了。
繁华远去火磨桥
新乡现在知道“火磨”的人不多,常走火磨桥的人也不多。火磨桥位于京广铁路桥东100米处,原市面粉厂对面。桥长70多米,宽6米。桥与厂紧紧挨着,在历史上,桥与厂有着密切联系。
该桥建于上世纪30年代,当时叫通丰桥,名字缘于通丰面粉厂。后来,可能是因为通丰面粉厂把动力系统由水力驱动改为电力驱动的缘故,老百姓都管面粉厂叫“火磨”,管这座桥叫火磨桥。新中国成立后,火磨桥还一度叫中苏友好桥,但后来又不叫了。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火磨桥南北两岸是大码头,来往船只络绎不绝。一船又一船的麦子运进厂磨成面粉,再装船运到外地。桥南岸是当时新乡最繁华的地区,商铺林立,经营种类繁多,很多商贸活动都经过此桥,火磨桥在当时相当火。但后来,随着公路、铁路的发展,再加上卫河变窄,舟船无法通航,码头渐渐消失了,火磨桥也由繁华慢慢走向了平静。
今天你看到的火磨桥已非常破旧,少有人问津,一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样子。新荣街的老住户说,火磨桥的“火”,缘自卫河、码头、工商贸企业的昌盛繁荣,火磨桥若要再“火”起来,非要有新的商业元素刺激才行,现在看还差较大的火候儿。
功勋卓著解放桥
与卫河上的其他桥相比,解放桥显得单调、老态、鲜有特色。单孔身架,灰色外衣,通体看不到一丝雕琢。然而就是这么一座看似平常的大桥,却翻开了我市桥梁史崭新的一页。
1954年,新中国经济建设如火如荼,我市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解放桥原址上那座单薄的老木桥,已难以承担贯通卫南行政区、商贸区与卫北工业区的重担。就在这年5月,解放桥建设拉开了序幕。
说起当年建桥时的日日夜夜,家住工人街的王桂青老人心绪激荡:“以当时的技术水平,要建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那老难了。建解放桥是当时市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调集了大批人力物力支援施工。打桩时,要在河里打下500多根10米长的木桩,工人把打桩机放在船上,100多人用缆绳控制住船的位置才能打桩作业。解放桥是第一个钢家伙,桥身的钢筋焊点有几千个,几个大厂的电焊机全调来了。浇筑水泥时,更是累得人仰马翻。通车典礼是12月31日,当时真高兴,这就是咱们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这就叫自力更生啊!”据传,解放桥通车后不久,几家中央直属企业相继落户卫河北岸。
很多老市民说,解放桥虽少见褒奖,却真是我市的功勋桥,这不仅是因为它为我市的建设发展发挥了极大作用,更因它的诞生,为我市的桥梁建设积累下了宝贵经验。大家不妨到卫河下游的桥上走一走、看一看,看是否能瞅到它的影子。
今天的解放桥繁忙如初,朴实如初。
魂牵梦绕北关桥
说是北关桥,其实就是劳动桥东侧立于卫河及岸边的6个旧桥墩。至今“老新乡”仍坚持管这6个旧桥墩叫北关桥,并且一说起此桥话就收不住。为什么北关桥让“老新乡”如此牵挂呢?“老新乡”描述出这样一幅动人画卷:
百米宽的卫河碧波荡漾,大小舟船穿梭不断,成群的野鸭和鱼鹰嬉戏水中。河两岸杨柳成荫,林荫下三五个渔翁摆弄着粘网。一座8孔北关桥连接两岸,接纳着南来北往之人。船工的号子声、小火轮的喇叭声、商家的叫卖声、孩童的喧闹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漫步桥上向南眺望,壮观的北关城楼跃入眼帘。这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前的北关桥一带,这番美景怎叫“老新乡”不牵挂呢?
上世纪80年代初,劳动桥建成通车了,功能彻底殆尽,破旧得不能再破旧的北关桥被拆去木制桥板,只剩下6个老桥墩晾在了那儿。
“老新乡”念念不忘北关桥,魂牵梦绕。近日,几个“老新乡”又凑在了桥墩旁,合计着一个好主意:结合滨河大道及卫河两岸开发,好好利用这6个古韵尚存的老桥墩,在北关桥原址上建一座步行观光桥如何?卫河还在、杨柳还在、桥也在。野鸭飞来了、游船开来了、渔翁也赶来了,再漫步桥上与岸边,岂不美哉?
风姿典雅园林桥
牧野广场北边的牧野拱桥是一座典型的园林桥,风姿典雅,很受市民的喜爱。如果把劳动桥、和平桥、牧野桥比成一个个壮汉,那么牧野拱桥就应该是一位婉约女子了。
牧野拱桥是我市卫河上桥面最高的桥,桥面最高处距水面有10多米。站在桥的最高处,清风拂面,神清气爽,凭栏远望,美色尽收。高高拱桥、弯弯卫河、郁郁林苑,堪称绝配。来我市就读的学子常聚会于此,书声朗朗,诗意满满。如此美景之下,自然也少不了卿卿我我,少不了海誓山盟。
我市卫河上现有6座园林桥,5座小型桥同在卫河公园。不少市民感觉少了点儿,新乡可是国家级园林城市,就是再建上八九座大家也不会嫌多。
最美当属彩虹桥
与不远处的牧野东西两湖一样,彩虹桥的确养眼、“有范儿”。宽大壮硕的桥体,一主两辅三联式的结构,两座椭圆形钢管塔通体橘红,恰如两道彩虹悬挂在卫河上空。
伴着东区快速发展的步伐,彩虹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彩虹桥的出现立即引来了诸多话题和谈资。一位工程设计人员说:建任何一座桥,都与区域和时代有着很大关系,彩虹桥就带着鲜明的区域特色和时代风格,漂亮、大气、时代感强,在东区建这样的桥是必然的。河南师大一位教授说:古老的卫河,现代派的彩虹桥,再加上两岸的竹林、松林、柳林和桃林,这是一个完美体系,现代、天然,天地之大美也。很幸运,单位和家都离此不远。附近一位居民说:彩虹桥不仅漂亮时尚,还很震撼,立体的大桥给人的视觉感受真是大不一样。
大家对彩虹桥之美津津乐道,却只字未提桥的使用价值。此桥乃市区通往石武高铁车站的快捷通道,极大缓解东区的交通压力,作用大得很呢。看来,在今天这个时代,人们对美的期望和要求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人们尤其关注桥,因为桥不仅是当代的风景,更是一个时代留世的作品。□本报记者 苏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