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新区休闲广场,经常有一些偏瘫病人在这里进行康复锻炼,因为这里有一名康复老师,义务为他们进行康复锻炼指导,他就是现年57岁的关喜彬。
10月16日上午,在高新区休闲广场南门处,8名偏瘫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正在进行康复锻炼。关喜彬一会儿为这个扳扳脚,一会儿指导一下那个如何活动手。
关喜彬约1.8米的个头,说话慢条斯理,根本看不出他曾是一名患过两次偏瘫的患者。就是这两次患病经历和刻苦康复锻炼的经历,使他总结出了一些偏瘫患者的康复办法。
原来的关喜彬性格比较急躁,遇事耐不住性子,加上他患有多年的高血压,又不注意按时吃降压药,在50岁时因脑出血造成左侧偏瘫。起初,他不能站立,但又不甘心整天躺在床上,就自己用右手扶着床学站立。结果,七八天的时间,他就站了起来。当看到他拖着左腿能蹒跚行走后,女儿高兴之余,赶紧为他买了拐杖。
那时,住在中原路西段的他为了让自己尽早康复,每天早上坐出租车到附近养老院里锻炼。那里不但有各种健身器材,而且有不少和他一样的偏瘫患者。既能锻炼又能相互交流康复经验,这让他的劲头更足了,每天都锻炼到很晚才回家。
偏瘫患者的康复锻炼并不如正常人锻炼那样轻松,每伸一次胳膊,或者扳一下手指,都会非常疼痛。关喜彬在咬着牙、流着泪坚持锻炼了半年后,说话正常了,左侧肢体活动也自如了。
没料到,在他53岁时,因疏忽没有吃降压药,再次因脑出血而偏瘫。这一次,比前一次明显严重。他刻苦锻炼了半年后,效果并不如前一次好。不过,他没有气馁。
“偏瘫患者的恢复,不但要锻炼肢体,还要有技巧。”关喜彬搬至高新区后就到环境优美的休闲广场进行康复锻炼,如今已经恢复得像正常人一样了。当他看到这里有多名偏瘫患者,而且在康复锻炼中不得法,就主动帮助、指导。
偏瘫患者走路时,病腿多是顺势一甩一甩的。关喜彬就指导其走直线,在走的过程中矫正走姿;有的患者脚出现内弓翻,他就告诉他们要及时调整过来……
在他的指导下,有的患者在康复锻炼中恢复了正常,有的明显好转。家住青青花园的范先生的老伴儿李思凤偏瘫有3个月了,他听说关喜彬指导的康复效果好,就带着老伴前来咨询。如今,才七八天的时间,李思凤已经从原来的一走三歇,提高到现在的一股劲走一二百米。
50岁的刘先生是一名医生,他说,患病后,他曾在郑州一家大医院康复治疗一年多,也曾在我市一家医院接受康复训练,费用花了10余万元,没多大效果。像在医院做康复训练时,他一说疼,护士就停下来,以致患病后一直是双腿弯曲、身体倾斜着走路。后来经过关喜彬的指导,俩月后,他的双腿已经能够直立。当初拉伸腿部时确实很疼,但是在关喜彬的鼓励和指导下,他坚持了下来。现在,他在关喜彬的指导下学习抬腿走路,以训练左侧髋部的功能。对于康复训练,医护人员多是根据理论来进行指导,而关喜彬的经验是从实践中获得的,效果确实不错。□记者 平爱梅【原标题:广场上的康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