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领导商部族运用战争的暴力手段,一举推翻垂死腐朽的夏王朝,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在这场革故鼎新的变革中,鸣条之战是其关键的一着。
鸣条之战是我国军事历史上一篇辉煌的杰作,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场以暴力形式推翻没落王朝的战争,也是中国古代通过“伐谋”、“伐交”、“伐兵”、“用间”达到战争速胜的最早的成功战例。
(志贤)
后世曾盛赞“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里所说的“汤武”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的缔造者——商汤。商汤,姓子,名履,又名天乙,字汤,又字成汤,号武王。汤领导商部族和其他反抗夏王朝残暴统治的同盟部族,运用战争的暴力手段,一举推翻垂死腐朽的夏王朝,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在这场革故鼎新的变革中,鸣条之战是其关键的一着。
战前准备
公元前16世纪,商部落逐渐强大。商的第十四代部落首领汤礼贤下士,任用奴隶出身的伊尹和仲虺为左右丞相,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在不断壮大部落经济的同时也极大增强了军事力量。至此,汤开始积极筹备灭夏的计划。
不过,虽然商部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延续了400多年的夏朝相比,还只是一个小部落,夏王朝总体力量仍然强大。为了在战争中获得优势,在与夏决战前夕,汤作好了一切准备工作。
在古代,尤其是比较讲究礼仪的古代车战时期,交战双方分外注重师出有名。如果不能找到一个攻打夏军的合理借口,商军不仅会沦为不义之师,反而有可能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成为众矢之的。因此,汤创造性开展了“间谍”活动。为了彻底弄清夏朝的内部情况,汤大胆派遣伊尹数次打入夏桀内部,充当间谍,刺探夏王朝内部情况。通过伊尹的打探,汤掌握了夏桀的骄奢淫逸、暴虐无道和他因对奴隶残酷压迫,对其属国和周围部落不断打击讨伐而使民心涣散、属国离心离德的真实情况。
汤的用间策略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利于有针对性实施自己的战略方针。同时,基于商部落的整体实力还不足与夏抗衡的客观情况,伊尹向汤献计,在表面上继续臣服夏朝的同时,先出兵攻灭那些死心塌地追随夏朝的部落与属国,剪除其羽翼,使夏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为最后决战创造条件。
汤依伊尹之计,以给夏朝纳贡为借口,出其不意率军灭了离夏都较近的昆吾国(许昌东),然后出兵灭了葛国(宁陵北)。在回到商都休整数月后,他又举兵北上,相继攻灭了夏的另外两个同盟国顾(山东鄄城)和韦(滑县东南),并屯兵于韦地。在先弱后强、逐个打击、分步瓦解的政策指引下,汤已是“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为了不引起夏桀的疑心,商汤故意把这些国家给夏桀的贡赋承担下来,加倍缴纳。这些欺骗手段,既满足了夏桀纵欲欢乐的物力需要,又以假象瞒过夏桀过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