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路上追逐梦想——记“80”后老板刘芳和她的小芳玻璃文化
2013/9/24 12:01:56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是充满激情的一代,是充满活力的一代,是敢想敢做的一代。别看他们年轻,可他们肩负的责任并不小,而且他们也能吃得苦,耐得劳,在创业路上始终保持激情和梦想。
他们,就是“80”后。随着时间的变迁,他们正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刘芳就是“80”后中的一员,小芳玻璃文化创立者。创业以来,刘芳的最大感受是辛苦。虽然辛苦,但她仍坚持。在和记者聊天时,她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从这微笑中,可以看出她对工作的热爱,对前景的乐观。
初出茅庐:学到一技之长
2000年,刘芳从焦作艺术学校美术系毕业后,便只身南下广州,在一家工艺玻璃厂打工。
刚进厂工作的时候,因为不会用传真机,刘芳曾被办公室的同事笑话,就连经理也看不起她,认为她只会穿衣打扮,不是干活儿的料。后来,刘芳被分配到车间做学徒,跟着师傅学习玻璃刻花手艺。
“做学徒的日子很累、很苦。”刘芳说,她每天至少要搬运200块玻璃,楼上楼下来回跑40趟,平均每块玻璃清洗4遍。因为清洗玻璃时用的是酸类清洗剂,有很强的腐蚀性,刘芳的指甲变得凹凸不平,“惨不忍睹”,双手干燥粗糙、毫无光泽,一点儿也不像女孩的手。
由于工作认真、吃苦耐劳,再加上有很好的美术功底,刘芳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玻璃雕花技术,成为车间组长。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别人聊天的时候,刘芳在工作;当别人休息的时候,刘芳跟着其他车间加班。很快,刘芳熟悉了整个工艺玻璃的生产加工流程,上彩、立线、雕花等程序,样样精通。后来,在工厂内部招聘的时候,刘芳凭借全面的技术、出色的表现,从全厂200多人中脱颖而出,从车间调到财务科担任出纳。
创业体验:酸甜苦辣咸五味杂全
南方的打工经历,让刘芳深深地感到,工艺玻璃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既然如此,与其给人打工,不如回乡创业,为家乡的发展也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2004年4月,刘芳毅然辞去了工作,怀着回家创业的梦想坐上了返乡的列车。跟随她的,还有9名技术娴熟的玻璃工艺师傅。“虽然她那时一没资金,二没经验,可她敢想敢做,敢说敢干,从不服输,我们相信她,支持她!”创业伙伴赵永香说。
回到家乡孟庄镇郑屯村后,刘芳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融资60万元,于2004年6月在高村建立了东森工艺玻璃厂。同时,招聘了40多名擅长国画的工人,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确保技术过关、质量合格。
产品做好了,销售就成为首要问题。有了好的销路,才会有好的发展路子。为了推销工艺玻璃,刘芳开车四处奔波,到全国各地建材市场洽谈生意。由于生产的玻璃美观大方、质量过硬,玻璃厂的生意蒸蒸日上,远销山东、安徽、西安、内蒙等地。然而,受到物流运输成本及周期的影响,再加上经营失当,东森工艺玻璃厂逐步陷入困境,被迫关闭。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经历了重重困难,但是刘芳并没有气馁,而是始终坚信自己创业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一次偶然的机会,刘芳接触到了一个全新的行业——玻璃移门行业,这让她重拾希望,重整旗鼓,蓄势待发。
2010 年2月,刘芳多方筹资20多万元,在东环路创立了“小芳玻璃文化”,专门生产玻璃推拉门。然而,正当她满怀信心,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惊闻远在信阳的婆婆被查出患有直肠癌。为了给婆婆治病,刘芳只能将事业暂时搁下,生意也因缺乏资金周转,再次陷入困境,停滞不前。
对此,刘芳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咬紧牙关,熬过了一段最难捱的日子。终于,“小芳玻璃文化”逐步好转,生意日渐红火。为了扩大经营规模,2012年12月,刘芳将“小芳玻璃文化”迁至家天下建材市场,经营面积1000多平方米,专业生产卫生间门、阳台门、吊趟门及窗系列,固定客户达300多户。特别是代理的派雅门窗以其首发的中空平开门、吊趟门系列而瞩目于全国同行业,使铝门文化日趋浓厚、成熟。
谈及今后发展计划,刘芳说,她有一个梦想,就是未来几年,将“小芳玻璃文化”打造成移门行业第一品牌。
创业体验:痛并快乐着
创业和成功的梦想隐藏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但它需要智慧和勇气。
刘芳觉得,想创业,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只有让别人认可你,认可你所做的事情,你才能更加脚踏实地地做事。其次,要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古人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要创业,就先得思考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关键的还是要分析怎么做。再次,要做好吃苦承受挫折的准备。凡事不会一帆风顺,要创业,就会承担更多更重的担子,遇到挫折就退缩,那不是创业者应有的表现。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算辛苦也是快乐的。与其活在羡慕中,不如让别人来羡慕自己。”回首创业经历,刘芳有感而发。创业是艰苦的,但也是精彩的,创业丰富了她的阅历,使生活更加充实、快乐!(邢丽凤)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辉县市人民政府网(201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