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里来是清明,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然笑春风……3月14日晚,记者在陕县文化馆馆长尚根荣的陪同下,来到有着百年剪纸历史的“剪纸窝”——陕县西张村镇南沟村。在南沟村小学一间教室里,一位老人娴熟地拿着小剪刀,纵情唱着剪纸歌,只见纸随剪动,剪落曲终。
崇尚黑色的剪纸文化
南沟村现有2000多口人,有300多人从事剪纸,其中200人称得上剪纸艺人,且大部分是男性。南沟村的剪纸主要采用掏剪的方法,剪纸素材以花草动物为主,构图简洁、粗犷豪放、质朴夸张、厚重凝练,极生动地体现了中原农耕文化的特征。在剪纸创作中,村民们将自己的情思才华和对生活的美好心愿倾注指间,形成了独特的南沟村剪纸艺术。
南沟村的剪纸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剪纸一般都是以红色为主,而南沟村的剪纸却以黑色为正色。这种现象在一般尊崇红色,以红色代表喜庆,忌讳黑色的中国来说并不多见。对此,尚根荣解释说:“南村人崇尚黑色,认为黑色雄壮、庄重,且黑色不易褪色,保存比较持久。另外,2006年4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美术史专家薄松年等专家经过实地调查,走访民间剪纸大师,查阅大量史料后发现,豫西为夏文化的衍生地,而夏朝崇尚黑色,把黑色作为国色,三门峡属夏的衍生地,喜用黑色是历史流传的结果,从而使长期困扰专家的谜团得以解开。”
南沟剪纸省会“露脸”
南沟村剪纸协会会长任更厚告诉记者,今年2月7日至2月17日,该村12位艺人应邀到郑州参加“艺人都市行”活动。当天,活动承办单位在人民路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南沟村剪纸艺人们现场边唱边剪的形式,吸引了数以万计的郑州市民。琳琅满目、巧夺天工的剪纸作品张贴在身后的展板上,12位艺人一字排开,纷纷拿出各自的绝活儿,手起剪落之间,一幅幅蕴含着美好愿望的金猪报春、十二生肖、富贵牡丹,以及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的剪纸立时生成。2月8日,他们调整了营销战略,两人一组,分别在客流量大的路段安营扎寨。
原汁原味的剪纸艺术,边唱边剪的剪裁形式,再经媒体的大力宣传,南沟剪纸顿时在郑州声名远扬。久违的剪纸艺术勾起了郑州市民的窗花情结,他们争相购买,有的除了自家贴用外,还将这些“宝贝”珍藏起来。
今年30岁的任育新是村里最年轻的剪纸艺人。据他介绍,他们每晚八九点收摊,回去后又剪到凌晨两三点。即便如此,剪纸还是供不应求。10天时间,每位艺人平均赚了1000元,最高的达3000元。
学习班里热情高
初战告捷,群情高涨。
为弘扬民间文化,带领全村人致富奔小康,头脑灵活的任更厚有了举办学习班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全体会员的一致响应。3月6日(农历正月十七),刚刚从春节的喜悦中走出的南沟村人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
任更厚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无论男女老少都“动”起来了,一些剪纸艺人的屋里天天都挤满了人,正应了一句老话:“南沟剪纸一窝蜂。”3月14日,记者目睹了这个“剪纸窝”学习剪纸的热情劲。
南沟村小学一间大教室就是学习班所在地,全村公认的剪纸最好的70岁的老艺人任孟仓当天讲课。只见他手起笔落,一条活灵活现的龙出现在黑板上。偌大的教室里,桌椅不够用,许多村民就站着听。任更厚指着教室里满当当的人,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操剪刀的多是成年男性,现在女性和娃娃也多了起来。
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每晚8时30分,由村里公认的剪纸“巧巧”(当地话,指村中的剪纸高手)给大家上课,授课内容从基本的绘画基础、剪纸入门,到剪纸技巧、点染技巧无所不有。据了解,这个学习班第一期已于3月13日结束,但是应村民们的强烈要求,第二天又重新开始了。
巧手“剪”出新天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南沟村的剪纸也曾一度衰微。目前,在当地各级政府挖掘、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下,又有300余人重新拿起了丢弃多年的剪刀,沉寂多年的南沟村剪纸艺术焕发了勃勃生机。
南沟剪纸的文化艺术魅力,唤醒了村民们将剪纸做成一种产业的意识,他们开始主动向人们展示和推介自己的剪纸产品。2005年,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民间艺术博览会上,南沟村的剪纸获得了金奖。借助每年一届的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南沟村人把自己的剪纸展示给国内外的客商。2006年3月20日,村里成立了河南省第一个村级剪纸协会——南沟村剪纸协会。前不久,经郑州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牵线搭桥,欧美客商看中了南沟村的剪纸,要求艺人们根据市场需求制作孔子、美女、爱情等剪纸。剪纸协会会员经过缜密构思,精心制作了100余个剪纸小样。当年4月中旬,30余位剪纸艺人应邀到洛阳,为该市每年一届的牡丹花会助兴。
谈到未来,信心十足的任根厚表示,南沟村的剪纸艺术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下一步他们要把民间的剪纸做成精美的工艺礼品和旅游产品,实现它的经济价值。另外,等时机成熟了,他们还将在郑州等地办学习班,将剪纸艺术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