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虎岭也是河南汝阳恐龙化石群省级地质公园的一部分。生活于晚白垩纪早期(距今约1亿年至8500万年间)的汝阳恐龙动物群,是中国乃至世界晚白垩纪早期的一个重要恐龙物证,它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晚白垩纪早期恐龙研究上的空白,对研究大型蜥脚类和结节类恐龙的分布、迁徙、演化以及揭示恐龙生活习性、生存环境和最终的突然绝灭等具有重大价值。目前在汝阳县已发现恐龙化石点,是一处密集分布的恐龙化石群,多种恐龙存在,且多为新属种。2009年河南省新命名了五种恐龙,其中三种出土在汝阳县刘店乡。请看媒体郑州晚报的报道。汝阳县发现的“洛阳中原龙”是目前我国唯一发现的大型结节龙类甲龙,改写了中国无结节龙的说法。“汝阳黄河巨龙”属蜥脚类恐龙新物种,是迄今发现的亚洲最高、最重的恐龙。2009年命名的在汝阳县刘店乡洪岭村发现的“巨型汝阳龙”,为巨型蜥脚类恐龙,属于巨龙型类。单个背椎椎体直径达51厘米,比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还长1厘米。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粗壮、最重的恐龙。汝阳龙的发现显示在晚白垩世早期蜥脚类恐龙发生的分异程度要比以前想像的高得多,对世界大恐龙演化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点击打开中央电视台专题片《巨龙惊现》上集;点击打开中央电视台专题片《巨龙惊现》下集。
河南汝阳恐龙化石群地质公园位于汝阳县中南部地区,分为恐龙化石群、西泰山两大园区,恐龙化石群、大虎岭、玉马湖、炎黄峰、石龙沟等5个景区,总面积218km2,是一处以恐龙化石群为主,以花岗岩地貌景观、典型地层剖面和火山遗迹为辅,集生态、人文为一体的综合型地质公园。园区内地质遗迹众多,地貌景观奇特,水体风光、生态资源、人文景观等多姿多彩,是进行地质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汝阳县在西泰山汝阳恐龙化石群地质公园广场一侧建有“地质博物馆”;并于2009年在汝阳县刘店乡洪岭村开建了“恐龙遗址馆”。
在地质科学方面,汝阳恐龙化石群地质公园地学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大虎岭景区中心距刘店乡沙坪-洪岭发掘地30公里,距西泰山恐龙博物馆60公里。大虎岭及附近是地学地层名称“汝阳群”、“洛峪群”以及云梦山组、白草坪组、北大尖组、崔庄组、三教堂组及洛峪口组等2个群级层型剖面和6个组级层型剖面的创名地,近六十年来被学界广泛关注。其中的云梦山组因其为我省主要的成景地层之一,而被先期开发的地质公园广为宣传,“汝阳群”和“云梦山组”两个地学名称,也成为地学科普率较高的一组地学名词,远播海内外。大虎岭的砂页岩、石英砂岩为主体而构成的侵蚀地貌,景观特色十分明显。
这里的页岩主要是几种滨岸和浅海陆棚风暴沉积岩,与“海”有关。这要从这里的地质历史说起。在25亿年前的太古代,大虎岭以南、东南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在背孜---瓦屋---鲁山坡一线因为泥沙质、泥钙质沉积和后期大量的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最古老的一片陆地。 在17亿年前的中元古时期,古陆南部地面沉降,发生小面积海浸,形成狭长海槽。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熊耳群、西洋河群火山建造。后期,火山活动逐渐平息,洋壳抬升,露出水面。 在9亿年前的晚元古时期,东北部地区地壳剧烈下沉,发生最后一次大规模海浸。除背孜、瓦屋、观音寺、二郎庙及土门一带尚为陆地外,附近其它地区均没入海底。直至3亿年前后,东北部大部分地区,仍未摆脱浅海相的沉积环境。形成很厚的汝阳群泥沙碎屑岩和古生界碳酸岩。 在2.7亿年至2.2亿年间,气候温和潮湿,森林茂盛,形成良好的成煤环境,现在平顶山、汝州、鲁山、汝阳城西、城南现今均有相当的煤储量。2.7亿年至1.8亿年的印支运动,结束了海浸,使地质处于构造抬升阶段。1.8亿年至0.7亿年的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代地貌格架。
砂页岩的岩层结构使大虎岭林区出产磨刀石,李陈庄和白草坪的磨刀石质地优良,据说曾是昔日洛阳的宫廷供石。您在大虎岭的森林中穿行,没准就能拾到这样的磨石。另外,在距今2300万年前后,大虎岭北部发生刘家疙瘩一线的东西向(倾向北,倾角50°,向东至汝州市温泉镇出露)深大断裂活动,出现大规模的火山喷发,这是我省地质历史上距今最近的一次重大热事件,在此可以看到火山活动遗留的火山熔岩沿山坡流动的壮观场面。(原标题:汝阳地质公园大虎岭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