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二七纪念塔建造背后的故事

2012/3/16 14:37:14 点击数: 【字体:

 
    为纪念二七大罢工和“二七”烈士而建造的二七纪念塔,郑州人称“二七塔”。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人在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由于遭到封建军阀的阻挠和破坏,大会决定在2月4日举行全线总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肖耀南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对郑州、江岸、长辛店的罢工工人进行了残酷镇压。在这场斗争中,共产党员、工人领袖林祥谦、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在江岸被害,300多人负伤起了全国工人大罢工的革命怒潮。这就是著名的“二七大罢工”。
         
    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罢工运动和“二七”烈士,1951年,在原“长春桥”旧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广场。
      
    1951年郑州在二七广场举行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大会组织者修建了一座高15米苏式风格的多面体木塔,是个临时性建筑,老百姓以为那是政府建的二七纪念塔,“二七塔”也就在百姓口中叫开了。1971年夏天,屹立了20年的木塔在一场风雨过后轰然倒地。
        
    木塔倒塌了,群众自发要求建立新塔,后来成为全郑州市民的呼声。当时,在河南省工人文化宫担任副主任的禹化兴老人介绍说:“其实,当时郑州市领导非常重视建新塔,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列入议事日程,派我们几个人去全国各地考察,同时还在全国范围内面向大专院校和设计单位进行了一次‘二七塔’的设计方案征集工作,应征的有70多个方案,这些方案还进行了公开的展览,征求群众的意见。后来因为‘文革’,建塔的事儿就被搁置了起来,这些塔的设计模型也下落不明了,非常可惜。”
        
    20世纪70年代,开始着手建二七纪念塔。当时在郑州市二七区政府文教科工作的王勋业老人回忆说:“开始设计的‘二七塔’是双塔并联,但只有7层。‘二七塔’模型做出来后,才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塔显得有点矮。”
       
    当时的郑州市委书记、“二七塔”建设总指挥王辉,把在荥阳下放劳动、后任建设部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的林乐义请了出来,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塔身由7层再增加3层,塔身下建3层高大的基座,再加上地下室,就形成了目前所见的14层的二七纪念塔。 
     
      “二七塔”从1971年7月1日动工兴建,到9月28日建成,仅用了89天。
      
    谈到“二七塔”建设的具体过程,当时担任“二七塔”建设工地总指挥的赵云三老人介绍说:“在整个‘二七塔’工程建设期间,我只回过家两次,就是换换衣服,绝大部分时间都吃住在工地,工人们都是三班倒,24小时不停工,我每天睡觉最多也就3小时。当时的施工我叫它‘土法施工半机械化’,全省仅有的三部轮胎吊车都在‘二七塔’工地上,卷扬机的马力有限,高层的钢筋、水泥等运不上去时,就用吊车往上送,再加上工人们积极性都很高,‘二七塔’的建设速度很快。但质量没问题,比如塔的地基,当时挖得很深,具体有多深我记不清了,应该不少于3米,保证地上建筑三四百年不成问题。” 
       
     “二七塔”的建筑用材,从钢筋、琉璃瓦到电梯、塔钟等,都是郑州人自己生产的。不管什么只要说是建塔用的,没有人拒绝,充分体现了郑州人的奉献精神。王勋业老人说:“比如琉璃瓦,当时是由中原区一个耐火材料厂担任琉璃瓦烧制任务的,琉璃瓦非常不好烧,当时召集了搪瓷厂、窑场等单位联合攻关,刚开始怎么也出不来翠绿色,后来试验成功了,但烧造时间太短,为了赶工期,琉璃瓦出窑时冷却时间都没有,工人们就穿着棉衣浇上水,冒着高温进入窑炉取货。还有,塔顶的六面钟很复杂,预算也不多,几个厂分工负责制造。我们考察了上***滩的那个大钟,但那是打击钟,咱们做不了。后来到北京电报大楼,那儿的是子母钟。我们把人家修改后的图纸拿过来用了,子钟在上面,母钟在地下室,上面不准了,就到地下室去摇。‘二七塔’上的红色五角星更是费了不少劲儿。当时的要求是晚上有灯的时候要红,白天无灯的时候也不能黑。于是找到了做琉璃瓶子的厂,开始时做不成,向外地厂要配方人家也不给。后来还是自己弄的,弄出来后薄厚不均,全部是靠人工磨出来的。” “二七塔”现在是郑州市的地标性建筑,现名为“郑州二七纪念馆”。 (原标题:“二七塔”建造背后的故事)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杨宝章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