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裴李岗遗址位于新郑县城西北约8公里的裴李岗村西,面积2万平方米。1977年至1979年先后4次发掘,揭露面积2700多平方米。发掘墓葬114座、陶窑l座、灰坑10多个,还有几处残破的穴居房基。出土各种器物400多件。其中石器有石铲、石斧、石镰、石磨盘、石磨棒及少量的细石器和燧石等;陶器有壶、钵、罐、碗、勺和鼎等;骨器有骨针、骨锥;还有一些猪、羊骨酪和陶纺轮、陶塑猪头、羊头等原始艺术品以及弹丸、酸枣核、核桃等。房基周围有一些炭化腐朽了的粟粒。
遗址东半部为村落遗址,文化层厚1至2米,内含遗物极少。西半部为氏族墓地。基地埋葬密集,死者头向南偏西,绝大多数为单人仰身直肢葬。有一座墓较大,基坑里两具人骨,好似合葬墓。大多数墓里的人骨已腐朽无存,少数墓里的人骨已料礓石化。墓坑呈长方形,边缘不整齐。随葬品主要是石器和陶器。少者l件,多者20件以上,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放置无一定规律。
石器有磨制的或琢磨兼施的。其中典型器物有锯齿石镰、两端有刃的条型石铲、石磨盘、石磨棒。陶器均为手制。多为素面,少数带有蓖点纹、压印点纹,个别表面有乳钉纹饰;原料为泥质或泥质夹砂;颜色多呈红色或褐红色,无彩陶:代表性器物是陶壶三足陶钵、筒形罐。出土的木炭标本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碳--14测定,距今约8000年,绝对年代早于仰韶文化1000多年。该遗址出土的器物有独具一格的文化面貌,被考古学界命名为"裴李岗文化"。它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证明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先民们已开始定居,从事以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氏族经济生产活动。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该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仰韶文化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位于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发现这个遗址,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最厚达4米。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发现这里有四层文化层相叠压,自下而上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中期。由于以彩绘陶器为特征的文化现象首先在仰韶村现,故命名为“仰韶文化”,从而使仰韶村遗址闻名中外。1961年3月国务院将仰韶文化遗址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位。1994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组织中国和美、英、日等国的考古专家进行国际田野文物考察,在仰韶村附近的班村,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数十斤5000年前的米,说明中国农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
大河村遗址
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北12公里处。1964年秋发现,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72-1980年郑州市博特馆曾进行11次发掘,发现大量墓葬、灰坑、房基等遗迹和遗物。
从发掘资料看,是一处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文化层深厚达4-7米。最引人注目的是居住房屋的留存。目前已发掘出房基30多座,建筑方式各异,有着明显的进代特征。其中一号房基的墙壁高达1米,为目前国内该时期房基所仅有。据碳同位素测定.距今已约5000年,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
出土的文物主要有红陶黑彩、白衣彩陶。彩陶片上描有各种天文图象如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日珥纹等。这一发现,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农业和古代天文学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原标题:[中原文明]裴李岗遗址、仰韶文化、大河村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