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出少林,但少林功夫却源自安阳。少林二祖稠禅师从小在邺下(今安阳一带)寺院习武,之后将武术带到少林寺,才开创了少林寺习武之风。”中国武术学会少林拳法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安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授马爱民提出的观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7月10日,记者随马爱民来到安阳县善应镇小南海,踏寻古代佛学在当地留下的痕迹和少林二祖稠禅的影子。
当日上午,伴着淅沥小雨,记者一行来到小南海,在沿岸一溜“农家乐”招牌对面,找到了一个掩映在绿树下的不起眼的小寺门,寺门外的石刻上写有“小南海石窟” 几个大字,上方刻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
推门进入后,才发现这似乎是一个荒芜许久的院落,迎面一个方形的石窟显得格外突兀。走下高高的台阶,来到石窟前才发现门楣上雕有二龙戏珠和两只金翅鸟图案,门两侧各立有一尊护法神王雕像。石窟内三面窟壁上都雕有精美的浮雕,正面一尊主佛雕虽然头部不知何时被凿去,但其身后的石刻却清晰可见。在这尊佛雕的右下方,有一黑色为底白色线条勾勒的人物线雕像,近看发现该像为一老者,衣褶流丽,头顶的莲花帐生出层层瑞瓣,旁边题有“比丘僧稠供养”6个字。“这个线雕像刻的就是稠禅师,他是少林二祖,也是少林寺有文献可考的最早武僧。”马爱民指着线雕像上的老者介绍。
在该石窟外的门额上方和门西侧的岩石上刻有《方法师镂石板经记》一文,上面写道: “大齐天保元年(公元550 年),灵山寺僧方法师、故云阳公子林等,率诸邑人刊此岩窟,仿像真容,至六年中,国师大德稠禅师,重莹修成……暨乾明元年(公元560年)岁次庚辰,于云门帝寺奄从迁化,众等仰惟先师。”“根据考证,这是稠禅师81岁(虚岁)在云门寺死后,他的弟子们在这个石窟上刊刻的纪念题记,他们称稠禅为‘国师大德’,弟子比丘在此为稠禅雕像并供养,可见稠禅师当时的地位。”马爱民说,这是石刻题记中对稠禅师最早的记载,历经1450多年的风雨岁月仍然保存了下来,而且根据考证应该是与稠禅同时期生活的人所记,有很高的可信度。
“这里应该是一个石窟群,因为屡遭破坏只剩下这3座。因它们都是北齐时稠禅师的门徒为其所建,所以又称‘北齐石窟’。原来这个窟应该在善应村龟盖山上,后因开山取石才被切割下来挪到了这里。”在马爱民介绍下,记者得知这个刻有稠禅像的石窟是中窟,其东西两侧还各有一个石窟,规模、题材和风格与其相近。西窟门两侧各雕一守门人,守门人头顶上各雕一尊倒立的裸体虎头强梁,在国内同类石窟中十分罕见,窟门外左侧崖壁上刻有40尊成排的供养人像,他们像在聚精会神地听佛讲课,又似在等待佛的慈悲……
“北朝时期邺下佛教兴盛,寺院和僧人众多,当时建造的寺院有4千多所,出家僧尼近8万人。”马爱民说,经过他多年研究考证得知,邺下寺院是我国有文献可考的,在北朝有众多僧人习武活动的寺院,稠禅师就是这个时期的一个体弱瘦小的小沙弥。
那么稠禅师是怎样练成一位武功深厚的著名武僧,并成为少林寺建寺的第一个禅武双修的住持?稠禅师终极地“云门寺”现今究竟在哪里?
明天,记者将带您继续探寻稠禅师的踪迹,揭秘少林武术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