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李鸿章病死,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6月实授)。二十八年初,袁世凯兼任政务处参预政务大臣、练兵大臣,并在保定创立北洋军政司(后改北洋督练公所),自兼督办,开始编练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且抓住了清朝京畿的警权。此后,他又兼任督办商务大臣、电政大臣、铁路大臣等职,号称一人身兼八大臣,势力从军事急剧扩张到政治、经济等方面,形成“朝有大政,每由军机处向诸北洋”的局面。袁世凯的权势已远远超过当年的曾国藩、李鸿章。
在当时西方人眼中,李鸿章是“中国第一人”,是中国的改革之父。而袁世凯是李鸿章的最佳继承人,他“一直负责推动整个大清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少数可以左右李鸿章之后的政局、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政治人物。一位采访过袁世凯的美国记者说,袁世凯是清朝趋向改革和进步的高层官员中的“第一人”,他是“第一个认真学习国外军队的组织方法和战略战术的人,并且也是第一个极力鼓吹军队必须实现现代化的人”。他“虽然不是清国的改革之父,但他能让改革继续进行下去”。他“素质全面”,具有“异常才智”且“野心勃勃”。他善于利用政治时机并有能力把自己推上最高权力的宝座。他吸取了中日战争和义和团式反西方的教训,主张尽量寻求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支持和谅解,以便推动保守的渐进改革。
光绪二十七年三月,清廷成立推行“新政”的主持机关督办政务处,颁布了一系列新政法令。因有戊戌变法的前车之鉴,不少官员对此次新政持消极观望态度。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则以“急进改革者”的面目出现,立即于当月向朝廷条陈筹办新政办法10条,包括设立课官院和课吏馆,对官吏进行新政集训;命学生学习实用书籍和外国学术;各省设官报局,开启民智;派遣王公官员出国考察;设立商会,兴办商务等。并首先在山东身体力行,积极推进新政。开办了课吏馆、校士馆,成立了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前身),创办了商务总会,设立了银元局等。担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参预政务大臣等八大臣后,对各项新政,袁世凯更是事事率先倡办。论者以为,“清廷革创之政,几乎均出其手”。
此间,袁世凯除了通过实际把持“练兵处”控制全国练兵的用人、经费、军械制造、考察等权,“借清政府雷霆万钧之力”迅速完成编练北洋六镇外,在政治、经济、教育等各方面均有革创。
政治方面的改革,围绕整饬吏治展开。有提陋规、改公费;设官吏考验处、调查处;“开官智”,培养新政人才等。
“陋规”又称“规礼”,指年节时令下级向上级奉送“常例”的金钱和礼物。清代官员俸禄微薄,办公用度浩繁,不得不行此举。但长官为饱私囊,无不取之多多益善;属员为保禄位、谋肥缺,无不非分钻营、搜刮贡献。袁世凯认为吏治最大的问题“莫如收受陋规一事”。他采用的是提陋规、改公费的老办法:按各官向来所得多少,明定等级,酌给公费,多者月给一千两,少者一百两或五十两,不得私相授受,否则严加治罪,以养官之廉,止官之贪。在清末腐败的环境下,此举的效果可想而知。
设立官吏考验处、调查处,是袁世凯对新老官员进行考验、考核的改革措施。考验科目有5项:1。阅历;2。批判,如公牍文字等;3。律例,如新旧法律、各国宪法等;4。行止,如举动静躁,是否吸食鸦片等;5。口力,如对答是否详明、有无条理。调查分为平时与临时两种。平时主要了解官吏政绩、采访舆论;后者查办奏参要案、总督指交事件、各官互相禀讦事件、绅民控告官吏事件等。
“开官智”,培养新政人才的办法,主要有设课吏馆,不久改为直隶法政学堂,专招候补、候选官员学习。每年招120人(后增收山东等五省举贡100人),分预科(半年)、正科(一年半)。正科课程有:大清律例、大清会典、交涉约章、政治学、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国际公约、国际私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裁判所构成法、应用经济、财政学、警察学、监狱学、统计学、中外通商史、日语、演习裁判等,绝大部分由日本教员讲授。毕业后分优劣委派差缺。法政学堂附设幕僚学堂,专教幕僚。另外州、县新任官员就任前,先赴日本游历三个月,参观行政、司法、各官属及学校、实业,而后再赴新任。又有委派归国留学生到新政机构工作等举措。
此外,义和团事件后,《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不得在天津地区驻军,精明的袁世凯就训练3000名警察取代军队进驻天津,取代衙役管理社会治安,维护了主权。在袁世凯对地方自治运动的努力推动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天津举行了全国首次地方市政选举。
经济方面的改革主要是提倡实业。提倡实业的指导思想是辟利源而资生计,增财政而富国家,办实业而抗洋货。
工业方面,成立了负有指导任务的直隶工艺总局。工艺总局创办了初、高等工业学堂、劝工陈列所、教育品制造所、实习工场、劝业铁工厂、种植园、官纸厂、劝业会场、北京第一第二小学堂工场,附设有夜课补习所、仪器讲演会、工商研究所、工商演说会等。工艺总局通过多种方式劝导、推动工商业振兴;派工业学堂教员到街头讲演,劝工委员分赴各地调查各州、县出产及工业情况;劝导官绅合办工厂;号召各界人士“同心努力,急起直追,或独出资财创办工场,或纠合同志设立公司”,“推广工业,大辟利源”,并代为筹划“一切开办之法、保护之方”,举办展览会;试办工业售品所,出售所属工厂产品,办理本省寄售业务,但不代售洋货;考核鉴定厂矿企业,光绪三十一、二两年(1905年、1906年)评定模范工厂75家,颁发金奖牌38枚、银奖牌47枚;派人带工徒赴湖北学习织造麻织品,赴江西景德镇学习制瓷,赴日本考察造纸、织布方法;呈请农工商部批准给予轧豆榨油机、机器轮磨、折叠桌、黑胰发明者以专利权等。这些均使“实业”二字深入人心,“学界中人有工业教育之想,商工界人有工艺创造之思”,创办的企业有织染缝纫公司、造胰公司、牙粉公司、玻璃厂、机器造纸有限公司、万益有限公司(织造毡呢等物)、电灯有限公司、济安自来水有限公司、北洋劝业铁工厂、实业工艺厂、北洋烟草公司、唐山启新洋灰公司(启新洋灰公司资本100万元,年产水泥20余万桶,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等,光绪二十九至三十三年(1903年―1907年),直隶即开办工艺局、所、厂85处。
矿业方面,设立了滦州煤矿有限公司,主要目的是振兴商务和接济北洋官兵用煤。另外,有开平及临城矿权收回之争。八国联军入侵时,开平煤矿矿局督办张翼图谋私利,欺蒙清廷,同德国人德璀琳和英商墨林等人签订契约,将该矿改为开平矿务有限公司,中外合办,在英国注册,实为英国骗占矿权。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袁世凯发现该矿及所拥有之河道、口岸、土地等落入英国之手,立即同英国驻华公使交涉,并再三诘责张翼、德璀琳,同时上奏清廷,请饬外务部向英切实声明,断不承认所签私约,尤不能把口岸、河道、土地移交英国公司管理,开平矿权不属英国,如英人必欲合办,必须另订章程,以使“我之产地、利权不至凭空断送于外人之手”。清廷勒限张翼两个月收回,经半年仍无眉目,袁世凯又几次奏参张翼盗卖矿权,等等。临城煤矿亦系钮秉臣、龚照玛擅自与比利时人沙多私立草约,将该矿产业、房地统交沙多管理,名为合办,实同盗卖。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袁世凯奏请将原合同作废,派唐绍仪、梁敦彦先后与沙多重新订立中外合办章程,最后议定借款300万法郎(合银九十二万多两)合办,将矿产主权收回。
交通方面,修筑了京张铁路。京张铁路是袁世凯督修、中国自筹资金、自行设计、独立修筑的第一条官办铁路。袁世凯委任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兼会办路务,奏准所用钢轨、枕木、机器、车辆等材料免纳厘税。京张铁路路长170余公里,经居庸关、八达岭,层峦叠嶂、地形复杂,工程浩大艰巨。洋人曾轻蔑断言,中国修筑这样的铁路的工程师尚未出世。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京张铁路开工,历时四年全线通车,振奋了民族精神,对于抵制侵略、维护中国权益也有裨益。中国人至今仍热情传颂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功绩,但多不记得或不了解这条铁路的决策、资金筹措,包括决定用中国人和中国资金修建等主要是袁世凯的作为。一位美籍华人史学家说:“它(京张铁路)是由袁发起、提出和取得的惊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