绻遍珨㈤氭枃
鐢ㄦ埛鍚�  瀵嗙爜    娉ㄥ唽浼氬憳 鎵惧洖瀵嗙爜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民国洛阳城被称为“中国的巴比伦”

2015/10/14 10:06:05 点击数:155 【字体:


    在著名导演徐克执导的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中,神都洛阳的万千气象令人着迷。随着时光的推移,洛阳的古城风貌逐渐破败,可在《洛阳实习调查日记》中,孟光宇将民国洛阳城称为“中国的巴比伦”。

    1    中国的巴比伦――洛阳

    《调查日记》首篇题目即为《中国的巴比伦――洛阳》,孟光宇这样写道:“巴比伦是四千年前欧洲的一个古城,洛阳是三千年前中原文化的中心。一个挟着幼发拉底河的奔流建树了古代欧洲的伟大史绩,一个挹着黄河、洛水的精灵开创了古代中华的文物纪元,这历史上的两个古城,在前后一千年间对立在东西两半球,各有一段光辉的历史。”

    资料显示,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境内。在距今约5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因此此地又被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颁布了第一部法典,流传出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它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巴比伦城已沦入百尺深土以下,只剩些破碑断柱,还记忆着昔日的繁荣。洛阳城已经被近代的文明所摈斥,孤冷冷地撇在中原,无人过问。所以,我们可以说洛阳是中国的巴比伦城,它是同样地在历史上受过人们的颂扬,而后来才冷落荒芜了的。”孟光宇写道。

    2    孟光宇赴洛调查佃租制度

    孟光宇,系中央政治学校地政学院学生,此行是“到洛阳去调查佃租制度”。佃租,即佃户(旧时租地主地的农民――记者注)缴纳给地主的地租。

    1927年,中国国民党在南京创立中央党务学校,负责北伐期间与军政时期党政干部的教育训练,蒋介石担任校长。

    1929年,中央党务学校改组为中央政治学校。据《<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总序》记载,中央政治学校地政学院成立于1932年,1940年停办。该学院的办学宗旨是:“训练专才,解决中国土地问题。招考有志于研究土地问题的大学毕业生入院研究,于第一年基本学科研究完毕后,即派往各重要地区实习调查三个月,返回学院时须呈交调查实习报告。”

    《调查日记》显示,1936年7月14日,孟光宇从苏州动身赶赴洛阳,7月16日,“(到洛阳)下站,天又黑了,住大金台旅社”。

    大金台旅社位于�河回族区原东新安街西段,是当时洛阳高档旅社之一,在1932年国民政府迁洛期间迎来了不少党政要员。

    孟光宇抵洛第二天,就在洛阳县县长、河南省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盛士恒的协助下,搬到专员公署居住。

    1932年3月,国民政府在洛阳置河南省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署设专员一名。盛士恒为第二任专员,1935年到任。他是安徽人,保定军校毕业,1947年被国民政府授予中将军衔。

    3    洛阳作为军制改革试点建航校

    1936年7月21日,孟光宇“经周公庙到西工”,看到“这里有中央军官分校(即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记者注)、中央航空分校(即中央航空学校洛阳分校――记者注)军校教导总队数十架飞机在空中飞翔,数千位兵士在地上操演”,不禁感叹:“好一个武装之区呀!”

    1932年,国民政府迁都洛阳后,决定筹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同年在洛阳召开的国难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军制改革议案。其中,关于组建航空学校、壮大空军的若干议案,直接促成了中央航空学校洛阳分校的建立。

    1933年9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在西工兵营正式成立。1934年冬,中央航空学校在洛阳成立分校。

    4    民国金谷园和安乐窝,

    “佃农多而且苦”

    在当年的日记中,孟光宇详细记录了走访金谷园村和安乐窝村的见闻。与今日金谷园一带高楼林立的景象不同,1936年的金谷园村“在飞机场的后边,是个穷而多佃农的农村。在绿树荫浓的村边,又是赤日炎炎的傍午时分……他们(指佃农――记者注)在门外赤背午饭,且说且吃,有时小脚妇人也插上几句补充的话,或校正她丈夫的错误”。

    金谷园村的所见所闻引发了孟光宇的怀古情怀:“别金谷园,我偶想起杜牧的《咏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回忆石崇当年的豪华,不但遗踪一点儿没有,而且代替了一批佃农。”

    从金谷园村出来,孟光宇“过洛阳之天津桥,到邵康节故居(即邵雍故居――记者注)的安乐窝村,村中有邵夫子祠堂,有奇花异香”。

    带有考察任务的孟光宇却无心思去欣赏邵夫子祠堂里的奇花,因为他看到居洛阳正南的安乐窝村也和居洛阳正西(当时洛阳城区位于今老城区一带――记者注)的金谷园村一样,“佃农多而且苦”。

    5    珍贵手写日记

    见证昔日洛阳苦旱岁月

    值得一提的是,《调查日记》为手写本,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又译史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影印,1977年交由台湾成文出版社出版,系《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之一。

    《调查日记》还对洛阳的天气作了详细记录。从1936年7月16日抵洛,到8月12日离开,孟光宇在洛阳共计待了28天,只有“7月20日,晴,夜雨”,其他日子竟然都是晴天,这也与他7月25日的日记《就是怕旱!》中描述的“连月苦旱,禾黍焦悴”景象相吻合。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洛阳晚报(2014-01-1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
用户名: 注册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
缃戠珯棣栭〉鍏充簬鎴戜滑鑱旂郴鎴戜滑瀹㈡埛鏈嶅姟鏈嶅姟鏉℃浜烘墠鎷涜仒浼氬憳娉ㄥ唽绔欏唴鍏憡鍏嶈矗澹版槑鎰忚鍙嶉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鍦板潃锛� 娌冲崡鐪侀儜宸炲競閲戞按璺�305鍙� 閭紪锛�450008
鐢佃瘽锛�0371-86663763 浼犵湡锛�0371-86663763 鐢靛瓙閭欢锛歽xhenan163@163.com
璞獻CP澶�11032303鍙�
51La
视窗
loading...
视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