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距离不在远近,景区不在大小。来到商丘古城景区,你花10元钱购买一张门票,就可以到张巡祠一游,亲身感受那唐朝平乱的激情岁月。
张巡祠坐落于商丘古城南门外,是为纪念唐朝“安史之乱”中为保卫睢阳而殉难的张巡、许远等人所建。千余年来,张巡等英烈一直受到海内外人民的无限崇拜和敬仰,文人墨客也多有吟咏。文学家、爱国诗人文天祥曾留下“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诗句,更是传诵千古。
在唐朝,睢阳是通往江淮的交通要道。公元757年,“安史之乱”判军为了打通睢阳南下江淮,派大将尹子奇率兵13万夺取睢阳。当时,睢阳太守许远求助于雍丘(今宁陵)防御史张巡,张巡立即带兵3000进驻睢阳,与许远守军3800人合兵抗战。张巡善谋略、精兵法,此前已多次以少胜多,抗击了安史叛军。许远自知军事上不如张巡,战守事宜全由张巡指挥。
张巡率众抵抗,坚守了10个月,大小战斗400多次,杀敌12万多人。其间,城中的战马、麻雀、老鼠、树皮等能吃之物全部吃光,兵士仅余400人,终因饥饿、疲惫至极,无力再战,城池沦陷。张巡、许远及南霁云等将土被俘后骂敌不绝,英勇殉国。
张巡等众将士虽战死殉国,但睢阳之战以少胜多,阻住了安史叛军的南下,保全了江淮,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大功。
为满足海内外人士怀念、祭祀张巡的心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990年重建了张巡祠。新祠占地4.07万平米,包括广场区、建筑区和墓葬园林区三部分。整个祠堂宏伟壮观,庄严肃穆,是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站在张巡祠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幅楹联。外面上联为:大节照汗青靖乱为国忠熠熠;下联为:碧血活睢土鏖兵罗雀烈铮铮。中间上联为:率军镇守睢阳纵孤城局面难支生前终不为胡将;下联为:挥剑斩杀叛贼与许远英名并峙死后依然是汉臣。这两幅对联,朗声诵读,令人激情满怀,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战火燃烧的现场。
进入祠堂,正对大门的是为张巡建造的忠烈大殿。大殿正门上方是一块蓝底金字的竖匾,是舒同题写的“功昭日月”四个大字,下方还有一块“忠烈千秋”的横匾。
跨过高高的门槛,进入大殿内,张巡的彩色塑像赫然在目,形象逼真。只见张巡正襟危坐,戒装佩剑,表情严肃,再加上头顶上方一块写有“乾坤正气”的横匾,一股威严之气顿生,令人肃然起敬。战事虽已千年,却能感觉到张巡的名将风范,犹如他正在对将士发号施令,大有“不破叛军誓不休”的英勇气势。
环顾大殿两厢,十八幅彩色壁画依次排开,下面有中英文的历史典故注释,都是张巡守望睢阳城的故事,有睢阳救援、大义让贤、张巡锄奸、箭射尹贼、智取军粮等多个画面,让游客可以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张巡坚守睢阳期间发生的故事。
在张巡塑像之后,有一块巨大的屏风,屏风背面有张巡自己作的诗《守睢阳》: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战斗的艰苦和他坚贞不屈的精神。
游览时,正巧碰到两位来自福建的游人。据商丘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建祠以来,前来张巡祠祭拜最多的就是闽南人和台湾人,他们拜张巡为文武尊王、双忠宗祖。资料显示,现在台湾崇拜张巡者达1000多万人,有张巡庙宇2000多座。多年来,台湾已多次组团来商丘祭祀张巡等人,用他们的话说,“如果没有张王爷守睢阳,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曾有人如此评价张巡、许远战守睢阳,“无睢阳即无江淮,无睢阳即无大唐”。此话虽有些夸大其词,但足以可见张巡、许远坚守睢阳的战略意义。
步出大殿北门,正对着的是张巡墓。张巡圆形的墓冢直径20米、高5米,周边用青石围砌,上覆黄土,墓前有巨型墓碑,翔实的文字资料可以让你了解张巡的生平。
此时,正值炎夏,万物生发的好时节,张巡墓所在园林区内郁郁葱葱。这勃勃生机,正象征着后人对张巡等众将士爱国爱民精神的传承,将生生不息,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