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沙河边叶氏发家

2013/8/6 11:52:39 点击数: 【字体:

 

      “叶氏庄园三百年盛衰”系列1

     引子

    周口商水县,“厚重河南”少有涉足。听闻商水县有“叶氏庄园”,我去之前,并无强烈心理期待。

    站在沙河边那一大片青苍苍建筑前,我还是吃了一惊。一宅三院,保留下来的不足三分之一,依然有架势有气势。

    叶氏庄园,1986年被公布为“省保”,近年被收入河南省首批古代暨近代民居民间建筑名录,进入河南省文化遗产保护名单。兴建者叶氏,清康、乾至咸丰年间,在并不富裕的商水县,是最大的地主兼富商,但和巩义康百万家族相比,差距甚远。

    叶氏庄园始建于康乾时期,其后一百余年不断续建,至咸丰年间大略完备。最盛时,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有三十进院落、600余间房屋。现在所余,只有一号院三进院落、二号院三号院大门楼和极少建筑。被拆毁的大批建筑,有内宅、私塾、祠堂、作坊、酒窖、碾房、仓库、牛马房等。

    从残剩的叶氏庄园,依稀可见其最盛时的模样。整座庄园坐北朝南,门前是个大广场,建筑一进进自南向北延伸,宅院不设围墙,以楼代墙。宅院最后边,是清清沙河。沙河边,还曾有叶家专设码头。现在的沙河边,依然有三两条船停泊着,还有人划着玩具般的小船,用鱼鹰抓鱼。

    行走于叶氏庄园,凝固的历史仿佛复活了。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写道:“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叶氏庄园,是伦理学、民俗学、建筑学的历史缩影,凝固于时间之河的多重性艺术,见证了一个家族十余代人兴衰荣辱,记录下清代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的风雨沧桑。

    叶氏家族,是大地主也是大商人,他们以经营店铺起家,以收购土地兴家,以儒家文化传家,“袭中庸、积荫德、重家教”,将自己积累的财富,购买土地建起庞大庄园。当年的叶氏庄园,关起门来,可以自给自足、自产自销。

    叶氏所代表的豫商,是长期以来被人忽略的群体。明清十大商帮缺失“豫商”,中国“新五大商帮”中,也没豫商。这令“商道”精神,在中原大地无所依托。

    事实上,河南是中国商文化的发源地,我国最早有史书记载的商业活动,就是夏朝中期殷人“肇牵牛车而远贾”,居住于豫东商丘的商始祖王亥,就是最早的商人。

    而南阳范蠡和濮阳吕不韦当年都是最优秀的商业巨子。到了明清民国,河南巩义康百万创造了辉煌四百年的传奇。叶氏家族影响力远不及康氏家族,但他们身上,都体现了以河洛文化为中心,重乡土、恋家乡的豫商精神。

    这个家族,是如何发家的呢?

    “晋人”迁豫 开枝散叶成大族

    正像巩义康百万一样,叶氏家族,也是来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

    《叶氏族谱》中介绍:他们是“官派移民”,移居中原后经多次辗转,于明末清初迁移到西华县今叶埠口地界。

    “叶绍逸是最早来到商水县的,算是一代,到五代时,有兄弟六人移居到商水县邓城镇,六弟兄中六公人丁最旺,六公有二子,即叶和叶纯,今邓城叶氏大多为叶和叶纯的后人。”94岁的叶峻岭道。他是叶氏十二代,叶氏在商水已有十八代。

    邓城镇原名嘉禾,东汉及魏晋皆为屯兵之地。叶氏第五代兄弟六人迁入时,邓城仅为一露水集,天亮集市,日高而散,买卖者不过两三百人。为平衡交易机会,四个十字街口轮流集日,四天一轮。叶氏安居于此,经商为业。叶和之子叶方治中举后,叶氏逐渐有了地位。

    一个大家族定居于邓城镇,带动了一方经济和基础建设的发展。

    清咸丰九年(1859年),叶氏家族贡生叶含秀倡议并捐资修建邓城寨,积几年之功,修邓城土寨一座,寨墙高二丈、宽丈余,护城河宽二丈、深一丈二。

    工成后,四乡豪绅大户、百工匠人纷纷迁入,人口迅速达到三千多口,商业空前繁荣,一市八街,店铺林立,酿造、药铺、棉布、日杂等行业名气远播于省内外,每日赶集人数高达两三千人,辐射半径二十余里。邓城从一个露水小集,变成商水县第一重镇。

    邓城镇中,叶氏地位举足轻重。此时,它已完成了创业、原始积累到发展、鼎盛的全过程,叶氏庄园的全部建筑,也都在康、乾到咸丰的百余年间完成。而叶氏家族,在邓城镇也已繁衍数代,无高官显宦,也无大奸大恶,安居乐业,善与人同,成为商水县的大族。

    数代经营 叶氏家族成大富

    叶氏家族如何掘得“第一桶金”?传说中和“晋人”有关。

    沙河发源鲁山县,至漯河郾城与汝水汇合,至周家口与颍水汇合,东南流入淮河。沙河东西流向,西去可抵平顶山郏县等,东南经淮河可抵江南、上海等地,明清时航运便利繁忙。

    相传叶绍逸夫妇在沙河边开一小茶馆维持生计,临近岁末的一天,一山西客商歇息饮茶,将所带褡裢包忘在了茶馆,里面有金银各五十锭,还有账本契约等。

    叶氏夫妇等了一宿零半天,失主才匆忙回来寻找。叶氏夫妇原物奉还。失主是山西平遥巨富水家某字号的二掌柜,所失金银是替东家收的账。他欲酬谢“老表”,叶绍逸谢绝了。

    “到了麦收时节,有几艘大船从沙河上游来了,船上载着木材、石磙、石臼、牛槽等,船到邓城码头靠岸,船主声称东西都是叶绍逸的。这正是山西商人酬谢‘老表’的一种方式。”叶峻岭道。

    这是叶家“第一桶金”的由来。这个传说,堂而皇之地记载在《叶氏族谱》里。

    至六代叶纯叶和时,叶氏家境变得富足,乐善行事。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商水知县刘世栋号召捐募置地收葬贫民。叶和叶纯热心倡导,在县城西置地十五亩,设义冢。又协助县衙开办济贫院,捐款千余两纹银,收养城乡孤残及孤寡贫者200余人。邑令感动,赠送“好善襄助”木制匾额一方。

    从《叶氏族谱》看,叶家人并不热衷仕途,叶家家境富足后未出过高官显宦,出了两任知府,也没上任。到叶氏七代时,叶方科叶方盈叶方谷叶方治等人都长于经商,完成了由小康到大富的创业过程。

    叶家经营,还善抓商机。桑皮纸产业在商水历史悠久,商水县西北邓城镇范楼范氏家族精通桑皮纸制造。

    “范家桑皮纸纸张柔软,结实耐磨,数年存放不潮湿不虫蛀,远销山东安徽湖北等省。桑皮纸常用于裱糊荆条编的酒篓油篓内壁,酒与油可长时间储存不变质。桑皮纸又是传统中医制造膏药的良好敷料。叶方盈之妻范淑华,带着范家桑皮纸制作秘方嫁入叶家,使得叶方盈经营的桑皮纸作坊,生意兴隆。同一时期,叶方治经营的石料、皮革、粮油、百货等行业,叶方谷经管的二千顷良田,都很兴盛。”商水县政协文史研究员杨冠华在《叶氏庄园》一书中写道。

    到八代叶敷梓时,叶氏商业王国,已成气候,门面已有三十几处。到九代叶含文叶含明兄弟时,他们一方面在邓城镇设了许多门面,更重要的,他们开始在周家口大量置产,开设了钱庄、酒馆,开设贸易行,经营毡毛擀制、烟丝刮制(即制作纰丝烟,供水烟袋旱烟袋用)和纸张、烛马、彩线、绸缎等。

    周家口是河南四大名镇之一,明朝已兴起,清代康乾时,周家口发展成舟车辐辏、北通燕赵、南达江楚、西连秦晋、东连泗河的繁荣商埠。叶家人通过沙河,把生意做到周家口,无疑是家族经商史上的一个飞跃,家族门面迅速发展到近七十处。

    叶含文临终交代其子叶奉先(十代),仕途有风险,经商较保险,必要时弃学从商,把铺面发展到一百处,达到“日进一宝(元宝)”的赢利,并把生意按“泉”字居中排定字号,在淮阳、郾城等地广设分号。

    “但叶奉先是个散淡的人,什么都不热,一生仅把生意做到七十七处,四十岁时便说:我老了,生意到此为止吧。接着他坚辞不就一个甲等县教谕职务,回家闭门读书教子,叶家重要的商业活动偃旗息鼓了。”商水县文管所所长王天星道。【原标题:沙河边叶氏发家】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12-01-13 作者:盛夏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