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袁世凯旧居四年重修一波三折

2013/8/6 10:55:47 点击数: 【字体:


    核心提示

  河南省项城袁寨是袁世凯的出生地。在1986年,它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当地政府由于顾虑袁世凯的特殊身份,一直没有加以修缮,开发。

  2002年后,项城市政府将袁寨开发计划提上日程,因袁世凯身份而中途流产。

  今年,在“文物保护和历史人物评价无关”的观念下,项城市政府动员全市自愿募捐修缮,被有关部门执行为“强行捐款”,再次引发争议。

袁世凯旧居四年重修一波三折

项城市政府修缮袁氏旧居引发社会争议。

袁世凯当年就在这座堂楼里出生。本报记者孙勇杰摄


    每天下午,袁启姝会推着她脑瘫的丈夫,到袁氏旧居,看看熟悉的花木砖瓦。他们会一起重温最后的记忆。“他祖上是给我们家种菜的。”袁启姝指着丈夫说。

  袁启姝,73岁,其曾祖父是袁世凯的六弟。她是目前惟一生活在袁寨的袁氏后人。

  在她的童年记忆中,袁寨是个森严的地方,四面有10多米高的石墙,四角设炮楼。而现在,270亩的寨子是用土墙草草围住;东中西三院只留有西院,孤立在寨中。

  11月8日,袁启姝从电视上看到,河南项城市政府动员全体市民,捐款修缮袁氏故居。此举在社会上引发争议。

  “正是袁世凯的特殊身份,导致这个198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的单位,直到如今才修缮、开发。”市文化局副局长秦涛说,修缮袁氏故居经历了一波三折。

  袁启姝对老宅得到保护还是挺高兴的,“毕竟是自己家的老房子。”

  袁世凯出生地的价值

  袁启姝所生活的袁寨曾是袁世凯的出生地,这里保留了袁世凯当年的生活用具。

  “小时候,我从来没有走遍过这座寨子。”袁启姝所生活的袁寨,始建于1857年,当时处于清朝咸丰年间。由袁世凯的叔祖父袁甲三兴建。

  这个带有明清特色的大寨,宽400米,长500米,并有2座吊桥及3道护城河。

  寨内按中、东、西轴线布局,分为中东西3组纵深院落,各具古代典型的大门楼和前、中、后三节院,形成一个完整且风格独特的建筑群。

  袁启姝出生在西院的东厢房里,她听母亲说,“当年,袁世凯也在这院子里出生。”袁世凯跟家人在袁寨生活了10多年。袁启姝曾经听到的故事是,当年有军队进攻袁寨,袁寨15岁以上的青年,都登上城墙,鸣枪放炮御敌,家人让4岁的袁世凯登墙远望,“他略无惧色”。

  9岁,袁世凯便随嗣父袁保庆到南京读书,14岁时曾在家短期居住,后来再也没有回过袁寨居住。

  袁启姝说,现在,在旧居中,还存有当年袁世凯及袁世凯母亲刘氏曾用过的床榻等极少生活用具,以及袁世凯写给母亲的书信复印件。

  这个曾经声名显赫的家族,给袁氏旧居留下了众多文物遗产,仅道光、咸丰等清朝皇帝赐匾就有十几块,但经历多次破坏以后,袁寨原有文物被毁坏殆尽。

  目前,现存明、清两代共13栋曲形楼、瓦房等组成的四合院落,总共占地不到20亩,堂楼为二层楼房,上下共10间,东西厢房3间,都有东西两端各1间配房,其中的一座堂楼便是袁世凯的出生地。

  “在晚清历史上,袁寨是独一无二的防御性寨堡,同时也是典型的晚清地主庄园,具有相当高的观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项城博物馆馆长张金云曾多次来找袁启姝聊当年袁家的故事。

  袁家镏归乡再启旧居

  著名华裔美籍物理学家袁家镏1986年故地重游后,袁启姝母女得以重住旧宅。

  袁启姝在袁寨生活到14岁。1947年解放前夕,她和这间宅院的袁氏家族,都逃离到了漯河。“解放后,听说家里也没发生什么事,母亲就又带着我回到了袁寨。”袁启姝说,而其他人或在开封、郑州、香港定居,或远赴美国、日本、新加坡等世界各地。

  袁启姝跟母亲住进了政府分的房屋,靠种一亩多地生活。那时候的袁宅已被改作项城粮库,部分房屋被拆毁。

  直到1986年,袁家镏的到来让袁启姝得以重新搬入旧居。

  袁家镏是袁世凯的孙子,也是著名华裔美籍物理学家。“为了表示迎接,当地政府把我们母女安排回了旧居,一住就是11年。”袁启姝说,也就是这一年,袁氏旧居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在老宅的11年里,留给袁启姝的回忆是:荒芜的庭院、丛生的野草以及不敢开门的夜。

  “蛇太多了,我每次出门的时候,踏着没人的野草,都仰着脸走路,一低头就看见蛇。”袁启姝说,当年还出现过一条巨蟒,几个洞穴入口有脸盆大,每夜都会出来活动,在花坛上、草地上留下很深的印迹。当时甚至公安局都贴过告示,不许村民夜间到袁氏旧居附近活动。

  “其实当地领导对袁氏旧居还是很好奇的。”秦涛是项城市文化局副局长。他说,改革开放初期,有领导来视察工作,就会“偷偷地”参观一下袁氏旧居。由于担心袁世凯的历史问题,所以每次来都要求不对外张扬。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政府自然无力修缮和开发袁氏旧居了。”

  私人30万修护旧宅

  在政府未介入保护时,侯金亮投入自己的30多万对旧居修缮,开发旅游。

  在袁启姝的记忆里,侯金亮是第一个进入袁氏旧居,成为朋友的人,“那些年,在大宅子里住着,几乎就不见什么人。”侯金亮祖上是袁世彤(袁世凯六弟)家里的男佣。他自己曾先后在河南、山西、北京和东北做包工头,是最早不被那些历史观念束缚,而想挖掘其背后旅游价值的人。他52岁。

  1994年,侯金亮回来后,看到的袁寨就是一个垃圾场,仅剩的几间屋子被村民当了仓库,存着粮食、鞭炮。但他觉得这套废弃多年的庭院有被开发的价值。“毕竟这里的历史还是有人感兴趣的吧。”1995年,侯金亮跟项城当时的博物馆馆长签订了维护合同,由他负责整个旧居的维护,也由他获取旧居游览的门票、导游解说费用,合同期是十五年。

  然后,侯金亮领着4个女儿,开始清除院里的野草,“光清除杂草,就用了几年时间。”侯金亮说,“我最小的孩子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我干,钻进草丛里都看不见人。”现在,袁氏旧居通往各个房间的青灰砖路,都是侯金亮从草丛和浮土下面刨出以前拆屋毁房时留下的瓦砾,挑整块的铺成的。

  500多间老房子残留的瓦砾,侯金亮一直清理了十一年,直到项城博物馆收回管理权时,还没有完全清理完。

  四个女儿从小就跟着侯金亮清理袁氏旧居,后来中学毕业都成了旧居的义务管理员。

  侯金亮闯入这所故居,让生活在里面的袁启姝感到些人世的温暖,“那时,他每晚会来找我母亲聊天,听那些民国时大寨子里的故事。”袁启姝说。

  “我看管旧居的时候,这里已经是空房,这些桌椅、床以及些照片,都是我花钱从周围老百姓的家里买来的。”侯金亮说,前些年已经有文物贩子在这边搜罗跟袁世凯沾边的文物,一张据说是袁世凯睡过的床,是三年前,他追到项城县城,花了一万多元钱,从文物贩子的卡车上“强买”回来的。

  11年里,侯金亮把当初搞建筑攒下的30多万都投入到袁氏旧居的维护上。“一个是觉得这个事,对保护文物有利,应该干,另外,觉得这个投资是值得的,旅游开发投资是一次性的,觉得以后肯定会是赚的。”这是支持侯金亮十余年坚持投资的想法。

  侯金亮说,一开始,没什么人来参观。从2003年开始,来袁氏故居的游客愈来愈多。直到2005年侯金亮的管理权被政府收回,“那年来的人比往年都多。”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新京报 2006-12-0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土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