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台位于淮阳县城外西南隅水静如练的南坛湖中。这里红莲映日,碧荷接天,风景优美,景色宜人。
弦歌台,又称厄台、绝粮祠,是纪念当年孔子厄于陈蔡绝粮7日弦歌不止而建造。这里原是东汉时期的“弩台”。《元和郡县图志》载:“后汉陈敬王曾孙宠善弩射,十发皆同处。常于此台教弩,”所以得名。汉灵帝时黄巾军起,各县郡守望风而逃,惟独陈王刘宠凭强弩千张固守此台,为陈国保全,终于扼住黄巾义军,所以又改称“扼台”。
据《太平环宇记》云,有陈王弩台,唐朝开元年间,孔庙迁于其上。孔子在陈弦歌之地,后人在台上建庙祭祀之。明成化六年(1470年)知州戴听建庙设木主,名“厄台祠”。明弘治七年(1497年)知州倪浩重建塑圣像,列十哲。嘉靖七年(1528年)巡案御使谭缵增拓正殿7间,门二座,题曰“绝粮祠”。二十一年(1542年)巡案御使赵纪本改曰“弦歌台”。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睢道徐郎登增其门曰:“美富之门”。清康熙三年(1664年)诏奉陈祀一人,二十一年(1682年)知州萧国弼重修饰十哲像。二十九年(1690年)知州王清彦重修。五十二年(1713年)都御史揆叙重修大殿七楹,覆盖绿瓦,改竖立形石柱,重塑孔子及十哲像。乾隆十九年(1754年)知府李振翥、知县刘广澍又多加修葺。从上述记载看,弦歌台乃后汉陈王刘宠之弩台遗址,后建孔庙于其上,名称屡易。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闻孔子在陈蔡之间,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於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后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韩非子外传》、《孔子家语》、《孔子集注》、《搜神记》等书都有关于孔子在陈绝粮的记载。孔子在陈三年,又做过陈国的官。历代文人学士对孔子推崇备至,宋代文学家王禹偁在陈州《厄台碑》中,把孔子厄陈比作“天地厄于晦明,日月厄于薄蚀,帝舜厄于历山,大禹厄于洪水,成汤厄于夏台,文王厄于羑里”。淮阳是孔子教泽所及之地,加之孔子在陈绝粮,数千年来,世人共知。所以历代陈人建祠纪念,教化后人不忘儒家老祖宗一生的困苦与艰辛。现存弦歌台,为清乾隆四十八年重修。现存建筑有门二进,大门上有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立的“弦歌台”三字石匾额。周围群房72间,主体建筑正殿7间,进深5间。单檐歇山式,飞檐斗拱,绿琉璃瓦盖顶,周有回廊,以24根方形石柱擎托。正门两侧石雕有对联一幅,上联:“堂上弦歌七日不能容大道”;下联:“庭前俎豆 犹自仰高山。”这里四周碧水环绕,环境清幽。夏秋之际,垂柳裹翠,荷香袭人。水清见底,鱼跃蒲草。鸟鸣蝉叫,别有一番风味。台东有一羊肠小道,游人徒步登台,有“顾台四面平湖水,水面平台台欲低”之感,为古陈州七台八景之一。2006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标题:弦歌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