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梨园深处景色新——宁陵县新农村建设走笔

2013/8/1 17:46:18 点击数: 【字体:


    登上宁陵万亩生态梨园景区观礼台,向南眺望,层层叠叠的楼阁与百年老梨园交相辉映,甚是壮观。拾级而下,走进村庄,粗大的梨树、林立的楼群、悦耳的鸟鸣、交错的油路,仿佛置身于一幅乡村油画之中,这就是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宁陵县石桥乡刘花桥村。据了解,1至11月份,该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00多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0多万元。接待游客35万人(次),酥梨总产1000万公斤,人均增收800多元。

  谈起宁陵县新农村建设,该县县委书记刘玉杰告诉记者,“早、高、好”是宁陵县新农村建设的三大显著特点。所谓“早”,就是起步早;“高”,群众热情高;“好”,建设成效好。带着这一话题,我们走访了该县刘楼乡胡举村,在那里,我们得到了验证。

  胡举村几年前居民院落布局混乱、街道狭窄不平、邻里宅基纠纷时有发生。村两委班子针对存在的问题,广泛发动群众,启动了以“空心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经过风风雨雨,该村群众舍小家为大家,从不认识到认识,从抵触到接受,硬是搬迁了470户群众,撤并了3个自然村,平整了270亩土地,节约耕地500亩。现在的胡举村,四季常绿的村内街道笔直平坦,户均4分的五排农舍整齐划一,列兵式的电线杆装上了路灯……花园式的学校、公寓式的敬老院、功能齐全的休闲广场,把该村装点得焕然一新。

  那么,宁陵县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就此,我们专访了宁陵县人民政府县长贾宏宇,他告诉我们:“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培育一个支柱产业,实施项目、政策两大倾斜,推进回乡创业、结对帮扶和农村党建三大工程,是宁陵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成为开启宁陵县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把钥匙

  早在1993年,宁陵县就提出了30万亩酥梨开发的号召,经过几届政府的努力,目前已发展到14个乡镇、216个行政村,总面积20万亩,总产2.6亿多公斤,创产值3.5亿多元。“要想富,种梨树”,梨树成为了宁陵农民的“摇钱树”。近年来,宁陵县坚持“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注重效益”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发展高效农业,着力构建“南菜北果”格局,努力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县已建成粮、棉、油、菜、果、白蜡(条)杆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带6个,石桥酥梨、乔楼小杂果、柳河秋番茄、华堡脱毒葡萄、程楼温棚黄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30个,扶持特色产业15个。时下,一根黄瓜一斤麦,名特优农产品为宁陵新农村建设“增砖添瓦”。农谚道:头伏萝卜、二伏芥、过了三伏种白菜。胡萝卜原本秋季种植,而新农村示范村柳河镇袁庄村“反弹琵琶”,大胆引进春胡萝卜并种植,亩收入近3000元,现已扩展到周边十余个村委会,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远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产品供不应求,胡萝卜“红”了袁庄人的生活。该县本着“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原则,积极引导新农村示范村确立主导产业,夯实发展后劲。目前已有20个示范村的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如李七庄村的煤球加工业、富堂村的皮毛加工业、张堂村的运输业、陈兑楼村的生猪饲养业......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

    实施项目、政策两大倾斜解决了新农村建设“钱”从何处来问题

  走进宁陵,一件件、一桩桩,都能亲切地感受到新农村跳动的脉搏。“项目多、政策好”,大量支农资金投向农村,使60万宁陵人民切切实实地得到了实惠。

  项目倾斜,加速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几年来,宁陵县集中项目优势,捆绑使用项目资金,先后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乡镇卫生院改造项目、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项目、小城镇建设项目、土地整理项目、万村千乡市场项目等等,年投向新农村的项目建设资金累计达9000多万元,使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宁陵大地。2006年11月7日,“省红旗渠精神杯”花落宁陵,连续“三连冠”的夺杯佳绩,使项目区呈现出“旱能浇、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林茂粮丰”的农村新气象。“村村通、百业兴”,宁陵县农村油路总里程已达1116公里,乡村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06.5公里,稳居全市首位,有50万宁陵农民群众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政策倾斜,增强了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力。宁陵县紧紧围绕“减负、解困、增收”做文章,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针,严格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惠民政策,2006年下发粮食直补和农业综合补贴资金1024万元,农机补贴资金40万元,玉米良种补贴资金150万元,为6221户农村困难家庭发放低保资金160万元,为12万多名农村中小学生发放“两免一补”资金2658万元。同时,宁陵县又从产业规划、金融信贷、劳务输出、信息服务、户籍管理、税费减免、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同领域,适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政策,最大限度地挖掘农村潜力。该县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实施了“阳光”、“雨露”农民工免费技能培训工程,使全县18.5万农民怀揣一技之长闯天下,每年为宁陵挣回新农村建设资金近8.5亿元。强力推进三大工程激活了宁陵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

  回乡创业,用亲情凝聚力量。如果说,十年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还是农民的一种奢求,而如今“手机短信、上网聊天、婚纱摄影、旅游休闲”新一代宁陵农民用自己的思维定式,享受着城市人一样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变了、观念新了、节奏快了、步子大了,对家乡的亲情更浓了,一股“回乡归业、建造秀美家园”的热潮正在涌动。于国富,阳驿乡后陈村人,由于他和一批青年的回乡,使该村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2006年10月,在京经商的于国富得知家乡建设新农村时,第一个带头捐款就达5万元,修建了“后陈新村”门楼和“国富桥”。在他的影响下,该村先后有12名在外人员累计捐款20多万元,整修村内油路2公里,架设路灯73盏,拆除房屋20户,搬迁坟茔13座,建村民文化广场1处。

  为引导更多的能人回乡,宁陵县建立了在外宁陵籍人员档案,成立了老乡联谊会和派出机构,定期发布信息,主要领导亲赴驻地走访慰问,鼓励他们参与和支持家乡新农村建设。对于回乡创业人员,宁陵县政治上大胆使用,经济上大力支持,全县已有30余数名回乡创业能人走上村干部的岗位,66名成了农村合作组织或行业协会带头人,为新农村建设融资300多万元,发挥了很好的“领头雁”作用。

  结对帮扶,用爱心传递希望。采访中,正碰上该县农业局在新农村示范村程楼乡宋庄村举办沼气建设培训会,方圆几里的群众把整个会场围得水泄不通。当技术员讲到“今年在沼气建设上,每座扶持800元,县财政奖励300元”时,会场内掌声经久不息。该村支部书记姜长才说:“宋庄村沼气发展快,群众热情高,主要得益于驻村工作队和各级各部门的帮扶。”原来,宋庄村是省国家安全局联县驻村帮扶点,两年来,工作队多方协调资金,为该村改造校舍9间,铺修村庄街道5公里,架设路灯80盏,新打机井15眼。自去年以来,在县农业局的配合下,又在该村推行了“四位一体”农村沼气工程,发展沼气用户200余户。该村妇女诙谐地说,我们也“烧气”了。结对帮扶使宁陵新农村建设呈现了城乡互动的良好局面。今年初,宁陵县将27个市、县两级新农村示范村分包到38个职能部门,实行了“县领导包村、帮扶单位驻村”工作责任制,广泛开展了“四送四帮”活动。目前,各帮扶单位已完成了与乡村两级的对接,拟定新村各项发展规划37份,协调项目123个,落实帮扶资金100多万元。

  企业帮扶是宁陵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亮点。2004年,福润公司诞生于靓丽的西沙河畔,短短两年的时间,已快速成长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多人,月支付工资200多万元,今年又筹资1.9亿元投建了三期工程,运营后可新增就业岗位8000多个。在企业发展中,他们与乡村联姻,建立稳定的劳动力基地,为企业培养熟练技术工人1500名;发展“订单生产”,建立了甜玉米、西兰花、越冬包菜、生猪等12个农产品基地,为企业提供生产原料2万吨,为企业节约开支600多万元,形成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链条”效应。

  农村党建,用旗帜夺取胜利。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搞好农村党建工程,是宁陵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县针对农村党支部战斗力不强,村干部事业心不高的现象,提出了“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确立了45个基层组织集中建设示范村,推行了“三级联创”和“双强”党支部创建活动,把选好群众带头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省党代表张振建就是全县35个“双强”村党支部书记杰出代表,他所带领的城郊乡李七庄村先后荣获省“五好”党支部、省文明村、省敬老模范村等荣誉称号,成为全市乃至全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典范。(李军祥 本报通讯员 李诗伟 徐勇)【原标题:梨园深处景色新——宁陵县新农村建设走笔】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商丘报业网 2006-12-13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睢杞战役“十八勇士”将登荧屏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