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官庄烈士陵园。 本报记者 秦培林摄
松柏郁郁,浅草青青,繁花片片,凉风习习。一走进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立刻就被她内在的那种肃穆、庄严、清幽的氛围所感染,当面对迎门而立的有周恩来总理亲笔题词——“淮海英雄永垂千古”的高耸的烈士纪念碑时,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
纪念碑后面是新建的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纪念馆,馆的正立面上镶装着一个对角6.6米长的红五角星。陪同参观的陵园管委会党支部书记张伟说:“新馆是由被建筑设计界称为‘南齐北梁’的建筑教育家齐康教授设计的,这个五角星意为‘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建筑整体两端起翘如鲲鹏展翅,蕴含着鲲鹏展翅飞,直上九重天之意。这里面蕴含着对英灵不屈不挠斗志的崇敬,也隐含着对英烈们的深深缅怀与祝福。”
新纪念馆建筑面积9162平方米,包括二层展厅和一个240度全景画馆等,展厅内布置了600余幅历史图片、200余件文物、20组场景、50幅油画国画、80个雕像蜡像等,并配备声光电设施,是全国一流的战争题材纪念馆。
馆内有一组《战地之歌》让人看后特别难忘,如《狠狠地打》:三个兵团挤一团,妄想逃过长江南,有个老二叫李弥,那个老大叫邱清泉,孙元良数老三,他们慌慌张张把路赶……中国的反动派快完蛋,中国的人民心喜欢!假如它不肯投降,困死它,坚决地打!假如它不肯缴枪,揍死它,狠狠地打!
置身逼真的场景,读着这豪迈的诗句,让人不由得想起那场惨烈的战斗——
时间是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黄维兵团在双堆集地区陷入人民解放军包围后,蒋介石为保存其嫡系主力,决定放弃徐州,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避开华东野战军在徐州以南的正面防御,绕经萧县、永城,先解救黄维兵团,然后一齐南撤;令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到蚌埠,指挥李延年兵团、刘汝明兵团再次北进,接应杜聿明集团和配合黄维兵团的突围。
华东野战军展开追击。1949年1月4日,将杜聿明集团合围在徐州西南65公里的陈官庄。6日,华东野战军发起总攻。7日,李弥兵团向西撤入邱清泉兵团防区,华东野战军各纵队乘机发动进攻,又攻占青龙集等据点23处。华东野战军于9日黄昏全线猛攻,多路突入,分割围歼,激战至10日16时,全歼杜聿明集团,俘虏杜聿明,击毙邱清泉。
馆内还有一位“新战士”(从国民党那边投诚过来的士兵)写的诗:哎,今年过年真是好,解放同志来得巧,我们这里吃猪肉,敌人那边啃麦苗。
李达在《忆淮海战役》中有过这样的描述:在一眼望不到头的浩浩荡荡的支前人流里,经常可以碰到有着各种打扮、讲着各种乡音的人们,有豫西的、陕南的,有冀鲁豫的、鲁南的,还有从老区太行山来的,他们推着小车,驾着牛车,赶着毛驴奔赴前线。所以陈毅后来感慨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因为兵民同心。作为淮海战役最后阶段的主战场,陈官庄战役歼敌26.8万余人,几乎占整个淮海战役歼敌55.5万余人的50%。
在新馆后面是烈士墓地,这里安葬着651位烈士。在烈士墓地北部是新建成的烈士公墓,烈士公墓标志碑正面镶装着毛泽东手书“为国牺牲,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标志碑后面的花岗岩烈士名录墙上记有地方部队和部分支前民工共7291名烈士的英名。
陵园目前已颇具规模,但后续工程仍然很大,记者在2010年3月17日制定的《陈官庄陵园改扩建后续工程预计需要投资金额及完成时间一览表》中发现,包括战场复原区、生态园林区建设等要到2012年才能全部竣工,预算投资还需1.9亿元。张伟说:“陵园北500米的杜聿明指挥部等战争遗迹到时都将与陵园连接起来,工程全部竣工后,将会成为再现淮海战役的活教材。”
陈官庄烈士陵园的发展不但提高了永城市陈官庄乡的知名度,而且也必将随着后续工程的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该乡制定了强农、固工、活流通的富乡富民思路,使全乡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如今该乡已经成为豫东最大的羽绒加工基地,拥有大大小小的羽绒加工企业40多家。(侯国胜)【原标题:淮海战役收官之战——陈官庄歼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