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王陵区遗址
2013/7/19 10:58:21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殷墟王陵区,位于洹河北岸侯家庄西北冈、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与宫殿区隔河而望。这里是殷商王朝的王陵地与祭祀场所,被国际专家学者誉为世界“第二个古埃及”,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和陶器等,举世闻名的司母戊鼎就出土于此。殷墟王陵区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开创了中国帝王陵寝制度的先河。它的发现,对确立殷墟的王都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对研究商代社会的阶级状况、等级关系、亲族制度、埋葬习俗、人种特征等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成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
殷墟王陵区东西长450米、南北宽250米,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区。自1934年起,这里共发掘13座王陵大墓(包括1座未完成大墓)和2000余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其中西区有8座大墓分成四排一南一北分列东区有5座大墓,其中四条墓道大墓一座,两条墓道大墓三座,一条墓道大墓一座。这些大型墓葬均为南北向墓形呈”亚”字形、“中”字形、“甲”字形,被学者认定为殷商后期的王陵。在王陵区大墓中,最具代表性的有M1001、M1217、M260和著名的50WGKM1(武官大墓)。M1001大墓被认为是商王武丁的陵墓,墓室平面呈“亚”字形,有4条墓道,墓内出土了青铜礼器、玉石器、白陶及金叶等大量制作极为精美的随葬品;M1217大墓总面积达1803平方米,是王陵区规模最大、墓道最长的;50WGKM1(武官大墓)出土的虎纹石磬是目前殷墟出土乐器中最大的一件,长84厘米,厚2.5厘米,正面雕刻卧虎纹,是中国古代乐器宝库中难得的精品。M260位于王陵区东区南部,“国之重器”司母戊鼎就出自该墓。在王陵区遗址还分布着2000余座小墓葬,除少数为陪葬墓外,大多是祭祀坑,是商王祭祀先祖的遗迹。
自2001年4月以来,安阳市政府投资1754万元,先后完成了M260大墓揭示展示和保护房工程、12座王陵大墓的植被标示以及480余座祭祀坑、兽祭坑展示工程,殷陵馆改造,文物陈列展示,遗址绿化和道路建设等工作。目前,殷墟王陵遗址已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集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大型遗址公园。
1.祭祀坑和陪葬墓。共发掘殷代祭祀坑、陪葬墓2000余座。这些墓葬除少数陪葬墓外,大多是祭祀坑。这些祭祀坑集中而又有规律地排列,墓坑呈长方形、方形等。方形坑组成片状分布在长方形的中间。祭祀坑内的埋葬,可分为人坑、动物坑、器物坑三类。人坑内埋葬有数千具祭祀人牲的遗骸,这些人牲大部分被砍杀,多为青壮年,还有女性和未成年儿童,每坑8-10人不等。仅1976年发掘清理的91座祭祀坑就发现祭祀人牲1178人。动物坑内,或单埋动物,或与人共埋。祭祀动物有象、马、猴、羊、鸟等,而以马坑最多。其中1934年、1935年、1978年发掘的3座象坑,引人注目。西北冈东区是商王室用于祭祀其先祖的一个公共祭祀场所,采用地下封存、个别复原展示。
2.M260大墓位于王陵区东区。此墓是1959年春钻探时发现的,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1939年就出土于此墓中。
此墓北距解放前发掘的M1400大墓约40米, 东北距武官大墓80余米,是一座带墓道的甲字形大墓。墓室呈长方形,口大底小,墓口长9.6米、宽8.1米,墓底长6.35米、宽5米,深8.1米。墓室南部有一条墓道,口大底小,墓道上口长24米,南端宽4.1米,北端宽4.4米,底部北端宽3.15米。墓道南半部为斜坡状,坡长20米,其下为一长3.9米、宽3.3米、深0.6米的方形殉葬坑。墓室底部有椁室,南北长5.4米,东西宽4.1米,高2米,四壁各用9根直径23厘米左右的圆木构成,四角交接处用榫头卯合。椁底系用14块宽22厘米、厚8厘米的木板东西向铺成,椁盖已被古代盗墓破坏。椁四壁及底部髹红漆,墓底铺一层朱砂。椁室内有棺,发现有散乱的红漆、彩绘朽木。在墓室西南角有一片黄漆彩绘织物残迹。在墓底中部,有一方形腰坑,埋一男性成年殉葬人。在殉葬人下面埋一狗,狗骨架下埋一大型玉戈,贝三枚。
因此墓多次遭到盗掘,墓内所埋人和动物骨架大部分已被扰乱。在墓道中部,墓道口下约35厘米处,埋人头骨22个。在深约7米的墓室填土中,埋有约6个骨架,无头骨。在墓道底部的方形坑中,埋有全躯的人骨架4具,在椁壁附近, 埋有人骨架5个。总计墓中所发现的人牲和人殉个体38具左右。在墓道底部和墓道两侧还发现祭祀坑3座。
从墓中出土的器物,除腰坑中的一把玉戈和三枚贝外,还有灰陶、白陶、青铜器、金叶、石器、玉器、骨器、角器、蚌、牙器及木器等。器物较小而破碎,完整的极少。从物探大队取土样化验说明,此墓内曾随葬有大量青铜器,可惜先后曾6次遭到盗掘而不存。
M260大墓,墓室面积78平方米,在王陵区东区小于M1400大墓和武官大墓。内有大型椁室,面积22平方米,有较多的殉葬人、动物和器物,说明墓主人为殷王室的重要成员。司母戊大方鼎出土于此墓,因此可以推断该墓主人为母戊,而墓中的大型玉戈和妇好墓中出土的最大的玉戈相近,司母戊大方鼎和妇好墓中出土的司母辛大方鼎相似,其铭文书法亦相近,由此可以推断母戊可能是武丁第一个法定配偶妣戊,而母辛则是武丁第二个法定配偶妣辛。
M1001位与王陵区西区东部,有四条墓道。墓室平面呈“亚”字形,南北宽18.9米,墓口至墓底深10.5米。四条墓道呈坡状,其东西南北分别长14.3米、11米、30.7米、19.5米。墓底由92块长2-4米的巨型柏木板铺底。四壁由巨型木板筑成,最大者长达6米。这些巨型木板皆涂朱,雕刻花纹,镶嵌兽牙,奢华考究。墓内外的殉人及人牲多达225人,并出土了青铜礼器、玉石器、白陶及金叶等大量制作极为精美的随葬品。M1001墓是殷墟王陵区中时代较早的墓葬,被认为是商王武丁的陵墓。
50WGKM1武官大墓 位于王陵区东北,有2条墓道。墓室南北长14米,东西宽12米,墓口至墓底深7.2米。椁室南北长6.3米,东西宽5.2米,高2.5米。椁底由30根巨型原木筑成。武官大墓位于王陵区东区,是1950年春发掘的。这座大墓因为只有南北两条墓道,所以呈“中”字形状。椁室也是长方形,距地表4.7米。椁用整木叠成。椁的四周与墓壁中间,用夯土填平。椁下中心有腰坑,自地表至坑底共深8.4米。此墓墓顶有拱卫,腰坑下面有埋伏,一边有侍从,一边有姬妾,前后有警卫,有犬马,中间土周于椁,椁周于棺,棺周于衣,衣周于身,珠玉珍宝,充塞其间。
此墓多次被盗,且有焚烧痕迹,棺木和墓主的骨骼已损坏无余。椁的外边,满铺着送殉的仪仗,用竹木皮革做成,雕花涂朱,可惜已经朽烂,成了花土。这一大墓共掘出的殉人和殉牲有:与墓主人同穴者的人头骨34个,身首完全的人骨架45副,犬、猴、鹿等各种动物骨架59架。发掘的遗物有石器、绿松石、玉制品、白陶碎片、骨器、骨镞、兽面磬、铜戈、铜斧、铜刀、铜镞、铜爵、铜鼎、铜觚、蚌、贝、木制品等。
这里发掘的重要文物有虎纹大石磬,由一块青白色的大理石琢成,长84厘米、宽42厘米、厚2.5厘米,上面雕刻一个雄健有力的猛虎,作张口欲吞状,线条刚劲而柔和。悬挂起来,微微敲击,音韵悠扬清越,近于铜声,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件古乐器。另外,还有一碧玉刻刀,精美异常,全长9.1厘米,刀刃部分长3.3厘米,颜色碧绿,玉质晶莹,形状类似现代的钢笔,可以佩带。它是仿照当时刻契的刀笔制造的,上半扁圆,刻有竹节纹,刀刃与扁长方向一致,尖端自然向前,颇为巧思,也是古代一件精美文物。
武官大墓发掘成果公布于世后,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关注,尤其是殷代杀殉奴隶祭祀的事实公布,更引起了历史学界热烈讨论,解决了殷商奴隶社会性质的问题。中小学课本都将此墓发掘报告作为课文,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殷墟王陵保护管理措施
王陵区西部展示以植物标示展示为主要手段,地下封存,地表则以植草皮和灌木表现各陵墓的范围。M1004和M1217在技术可行条件下,可采用揭露的方法展示。
东部在技术可行条件下选择揭露展示M260、50WKGM1和M1400大墓。其他墓葬及祭祀坑和陪葬墓用地下封存、地表植被标示其范围。 (本报见习记者 李文静)【原标题:殷墟王陵区遗址】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广电报 2008-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