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古战场系列之虎牢关(上)

2013/7/11 18:18:02 点击数: 【字体:


    在电脑上输入“虎牢关”三字,搜出的内容多数与三国演义有关,其他内容却很少。这一点电脑的反应和人脑竟出奇的一致。记者曾问过多个土生土长的荥阳人,提起“虎牢关”,在他们的头脑中首先出现的也是三英战吕布的壮烈场面,很容易想到张飞的丈八蛇矛枪和吕布的画杆方天戟。

    其实三英战吕布只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情节,《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书上的内容并不能代表历史,直到现在历史学家们还没有找到刘关张在虎牢关一带大战吕布的历史资料或实物上的证据。

  三英战吕布故事的真实性却丝毫不会影响虎牢关悠久的历史。虎牢关位于荥阳市市区西北13公里处,关南是连绵的群山,北临黄河,绝岸峻崖,西扼洛阳,东控开封,虎牢关失则两京震摇,古有得虎牢者得天下之说。由于地势重要,从公元前11世纪开始设关到建国前,在这里发生的战争就多达30多起,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留下过战马嘶鸣和战士的喊杀声。

  三英战吕布只是个传说

  在去虎牢关之前,记者曾多次想象过它的雄壮,有高大陡峭的城墙和宽大的城门,有耸立的大山和城内古老的建筑。但当记者一行驱车到达虎牢关后却有些失望。

  从荥阳市汜水镇向西北沿柏油路而行,不一会儿就看到了西面和北面连绵的土山,山上看不到有城墙的痕迹,只是走到土山上,才可看到虎牢关城的夯土层。

  虎牢关所在连绵的土山前是一条河,在河的附近立着一块石碑,此碑高2米,宽0.7米,碑的上部已经断裂,上面用楷书写着“虎牢关”三个大字。据介绍这座碑是公元前1731年,也就是雍正九年立的。

  如果不是荥阳市文化局副局长陈万卿引导,记者根本就找不到虎牢关的位置,山坡上种植着树木,山顶是绿油油的庄稼。虎牢关在西周、汉、三国等朝代都有修建,虎牢关城和成皋城的位置还相互交错。

  陈万卿说,其实历代的虎牢关几乎都不在同一位置,由于黄河的南移,最初的虎牢关和成皋城大部分都已被冲刷进黄河的河道之中,现在依然保存有夯土层虎牢关位置是近代的遗存。

  虽然三英战吕布的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在虎牢关内许多地名都与刘关张或吕布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吕布城、跑马台、点将台、梳妆台、三义庙等。

  在一些正史中找不到刘关张大战吕布的历史资料,为什么在虎牢关这个地方有那么多的三国故事呢?这仅仅是《三国演义》的功劳吗?但在《三国演义》中有些故事也是无法找到的,这又作何解释?

  在荥阳当地有一种解释说,这些故事里蕴涵了许多当地人民对和平向往的感情。荥阳位居中原地带,土壤肥沃,在夏商周,包括东汉时期,都处于全国统治的中心,经济相对繁荣和发达,但到了东汉末年,中原成了诸侯争夺的中心,常年战乱不断,昔日繁华的都市成为瓦砾,肥沃的土地也变成了荒野,军阀们为了打仗,有时甚至将人肉腌制了来充作军粮。虎牢关一带和整个中原一样,一片“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景象。一种绝望的情绪在中原大地上蔓延。在历史资料中还有记载说,董卓曾率领军队包围了位于今天登封市告成镇一带的阳城,当时正是庙会,董卓就把赶庙会的百姓全部关了起来,男的砍头,女的全部做奴隶,而董卓却向皇帝报告说这些百姓全部是匪贼。 当时的人民恨透了董卓,就盼望着有人来消灭他,但等了不知道多少个日夜,都没有等来讨伐董卓的军队。

  于是人民就幻想着有人来打败董卓,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达到的愿望郁结在心,生发出来,就要在文学作品、在民间传说中得到实现,于是,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就出现了,被人们冠以仁义礼智信之名的三英就承载了人们对和平、对清明政治的向往,英姿飒爽地挺立在人们的记忆中,并把一些故事和一些地点结合起来,甚至后代还建设了庙宇。

  在这些遗迹中,三义庙是很特别的一个,庙的名字和庙里所塑造的塑像有些不符。现存的三义庙是很小的一个庙宇,庙里只有关羽、关兴和周仓的塑像,和其他关公庙没有什么不同。据说最早的三义庙里也只有关羽和张飞,庙里根本就不曾有过刘备的塑像。

  “虎牢关”名缘何处?

  公元前11世纪,一天,天高云淡,空气清新,西周穆王率臣子到郑州圃田狩猎。突然,他们遇到一只猛虎,只见那虎生的皮毛发亮,斑斓多姿,于威猛中透出一股可爱之气。勇士“高奔戎生擒虎而献之”。穆王大喜,命将老虎关养于东虞(虎牢前名),始称虎牢。

  到了秦朝,开始在此地设关,始称“虎牢关”。汉中平元年(184年),汉灵帝感觉此地地理位置重要,遂设“旋门关”。此后的封建王朝无不在此设防。唐朝时期,李渊祖名讳虎,唐因而讳虎,遂改虎牢为“武牢”。宋代时,“虎牢关”又名“行庆关”,至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宋太祖认为虎牢关乃“盖万古要塞之地,群雄角逐之区”,遂将“行庆关”易名为“古崤关”。历史上,此关还有一度名为“汜水关”、“成皋关”。

  至于后来此关名为何又恢复为“虎牢关”,史书上并无明确的记载。而生活在虎牢关附近的居民,却流传着一个唐寅(伯虎)的美丽传说。相传,一日唐寅游经虎牢关,放眼巍巍青山,滔滔黄河,不禁画兴徒起,于是欣然操画笔绘斑斓大虎于山壁。不料此后竟有大虎在此地为害,且来无影去无踪。当地人十分害怕,甚至谈虎色变。日后唐寅复经此地,闻听有虎,甚为奇怪,乃直奔山间有虎处,果见大虎拦路。然虎见寅大惊,既而寅进虎退,直退到山壁前画虎处不见。唐寅遂擦去虎画,于壁上书“虎牢”二字,从此虎患绝迹。于是“虎牢关”就稳稳当当的叫了起来,直到今天。

  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

  打开荥阳市政区图,虎牢关的战略位置便清晰地呈现在记者眼前。它东控开封,西扼洛阳,南连嵩岳,北临滔滔黄河,真可谓“控东西之咽喉,挟南北之桥梁”,“致黄河无用武之地,望雄关而彷徨。草萋萋,天苍苍,蕞尔崤关固金汤”。正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山川之险,虎牢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据荥阳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统计,自西周设关至清末,这里曾经历战争30余场。

  虽然虎牢关经历了那么多战争,却并没有留下多少痕迹。现在的虎牢关也早已失去了“控东西之咽喉,挟南北之桥梁”的天险地位,310国道和陇海铁路从附近经过,连霍高速在身边延伸。但从那一座座土山和一条条沟壑中,人们仍能感受到虎牢关的雄壮,站在这块无数英雄曾为之浴血奋战的土地上,耳边似乎又听到了当年战鼓雷动、万马齐鸣的沸腾,一幅幅壮烈的战争画卷仿佛在我们面前展开……

  由于战争的频繁发生,虎牢关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名声很大的地方,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他们想领略当年的战争场面,据不完全统计,来这里的游客已达数万人。但因为人们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虎牢关的重要意义,当地政府对虎牢关也还没有进行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几乎没有投入过资金。游客来这里后能看到的只有绿油油的庄稼地,和一座座的土山,不免有些失望。

  荥阳市旅游局目前也在极力地改变这种现实。就在去年,荥阳市旅游局向上级有关部门作了《关于开发“虎牢关古战场文化苑”项目的请示报告》,郑州市计委随即向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了《关于呈报荥阳黄河古战场文化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的请示》,今年1月19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了批复,同意荥阳黄河古战场文化生态旅游区项目建设。在这个项目里,昔日的关墙将依原样修建起来,昔日的城楼也要依原样修建起来,但它再也不是用于战争的防守,而是旅游。(张锡磊  冯源  陈平生)【原标题:古战场系列之虎牢关(上)】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郑州晚报 2004-08-04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古战场系列之虎牢关(下)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