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西歧,黄飞虎大战汜水关
和虎牢关有关的战争,在当地百姓中流传的故事中,最早的是黄飞虎闯关,由于这个故事的来源和《封神演义》有关,所以整个故事便充满了神话色彩。
历史上,商朝的第一个开国皇帝成汤励精图治,身后留下许多如“桑林祷雨”等动人的故事。他曾对大臣伊尹说过:“人往水中看,可以照见自己的形象;而看人民的态度和倾向,则可知自己治理国家的好坏”。就是这么一位受人尊重的明君,怎么也不会想到,当他的王位传到纣王时,人民的态度却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商纣王不思治国,整日纵情于声色、女色,还广设酷刑,残害忠良,遂致中原大地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就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封神演义》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令人感愤的故事。
商朝时期的黄家,自成汤王始,世代为国冲锋陷阵,立下汗马功劳。到纣王时期,仍是力保殷商。令人气愤的是,即使对这么忠心耿耿的股肱之臣,荒淫的商纣王也没放过。他先是凌辱黄飞虎妻贾氏,贾氏为保清白被迫自尽;接着又把上殿找他理论的黄飞虎之妹(为商纣王妃)推坠楼下而死。突闻家中遭此变故,正在为商纣王服役的黄飞虎内心如焚,悲愤交加。其部下黄明、周纪等也个个义愤填膺。他们清醒的意识到黄飞虎眼下如涸泽之鱼,朝不保夕。于是力劝他投奔西歧以为全身避祸之计。情急之中,黄飞虎一狠心听从众议,率家小离开朝歌,直奔西歧而去。一路上,黄飞虎与部下各显神勇,连闯四关。到汜水关时,已是最后一道通往西歧的关卡。
黄飞虎一行尚未到达关前,早有探马报知守关者韩荣、余化。双方见面后话不投机,旋即展开一场恶战。论武功,余化根本不是黄飞虎的对手,怎奈他擅使妖术,反将黄飞虎一行人擒住。正在这危急时刻,哪吒现身,鼎力相助黄家父子大战韩荣、余化于汜水关下,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最终将其彻底打败。哪吒护送黄飞虎一行出关而别。
关于黄飞虎闯汜关的故事,更多的是出现在小说里和戏剧舞台上,深为百姓喜爱。而当地的老百姓是宁愿信其有的。毕竟,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热土上,他们热爱这片土地,也热爱与这片土地相关的故事。因为故事里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故事里寄予着他们的爱恨、他们的苦泪欢笑,也寄予着他们内心美好的希翼。
战吕布,刘关张虎牢关前显威名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独揽朝政,关东各州郡牧守、军事集团结成联军,推举袁绍为盟主,挺进虎牢关,讨伐董卓。董卓麾下华雄威武骁勇,先把孙坚打败,接着又连斩祖茂、俞涉、潘风三位大将。联军大惊。此时关云长挺身而出,温酒斩华雄,传为千古传话。
董卓闻听华雄被杀,大怒,即派吕布率5万大军奔赴虎牢关而来。只见那吕布跨下赤兔马飞走如风,手中画戟使的神出鬼没,他杀退方悦,又刺伤武安国,眼看着又要刺伤公孙瓒。危急时刻,张飞大吼一声跳将出来,手舞蛇矛枪直取吕布,两人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状,挥动青龙偃月刀,也杀入阵内,又战了30回合,仍不能战下吕布;这时刘玄德擎双股剑急来助战。“这三个人围住吕布,一场撕杀”。双方正杀的难分难解,张飞突然一撤身,丈八蛇矛直取吕布咽喉,吕布伏鞍低头,躲过矛头,却不料束法紫金冠被挑落汜水河中。他失魂落魄,仓皇败逃。
直到今天,据说每当星满晴空,当地人常见到汜水河上有熊熊火苗,熠熠发光。而发光处正在吕布头盔落水处,人们传说那红光乃蓝缨宝光的再现。
以上所述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它是集《三国演义》和当地民间传说为一体的版本。事实上,东汉末年“诸侯联军讨伐董卓”这一情节是于史有据的。并且,《三国志·蜀书〉中也明确记载刘备参与了这次活动:“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然刘关张在这次讨伐活动中的表现,史书中均未提及。是否因为刘关张当时地位卑微,仅仅是追随他人参与讨伐董卓呢?
不过,有趣的是,在宋元以来的通俗文艺里,如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和元杂剧《虎牢关三战吕布》均把刘关张塑造成战功卓著、最引人注目的英雄;并且在明代以后的咏虎牢关诗篇中,出现了泳“三义庙”的篇章。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宋元以来,刘关张已经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对他们进行吟咏、传说,在当时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由此也可以推导出罗贯中正是吸纳了这一思路,在结合史实的基础上,虚构了一些如“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等故事情节,将刘关张塑造成从此名扬天下的英雄。
然而,不论史实也好,传说也罢,这些在今天看来已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他们把最美好的情感、最真挚的尊崇都献给了“兄弟姓三,骨肉体一”的英雄。无怪乎明代著名的“后七子”诗人李攀龙在虎牢关拜遏三义庙时发出的慨叹:“曹 用尽图王策,万古人心只重刘”。
纳良言,李世民虎牢关前建功勋
唐朝初年,秦王李世民为统一天下,率兵包围洛阳,攻打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者王世充。接到王世充的求援信,窦建德乃由山东率大军30万救援王世充,窦军来势凶猛,一举攻下管州、荥阳、阳翟,同时水陆并进,直抵成皋东原。
李世民急忙召集部下商议对敌之策。多数将领认为窦军勇猛,唐军未必能抵挡住,主张退兵。这时只有薛收和郭孝恪主战。李世民敏锐的觉察到了占据战略要地的至关重要,于是他决定采纳薛、郭二人意见,果断地说:“现在王世充兵疲食尽,上下离心,不必立攻,可以坐克。建德新破孟海公,将骄卒堕,我据武牢,扼其咽喉,他若冒险来战,我很容易就可以擒住他,他若狐疑不战一日之内,王世充就自行灭亡,等洛阳城破,我兵强气盛,一举两克,在此一战。我军若不东进,待贼如武牢,必不能守,两贼合力,其势必强,那就无隙可乘了,我计已决。”说罢乃亲率3000雄兵进占战略要地虎牢关,阻挡窦建德西进。
唐武德四年(621年)五月二日,双方在武牢进行决战。窦建德命令全军出动,从板诸到牛口峪摆开阵势,北临黄河,西连汜水,雀山,连绵20余里,李世民用李密之计,决定以逸待劳,他对众将说:“我们按兵不动,他们勇气自衰,时间一长,士卒饥饿,自然撤军,那时我们追击,一战可胜。和大家约定,过午破敌。”
果然,中午时分,窦军士卒饥饿疲倦,纷纷坐在地上休息、喝水,这时李世民派兵探知窦兵无意战斗,乃说:“可以打了!”于是自率轻骑先行,大军后继,东渡汜水河,直逼敌营而来,窦军还没有明白过来,唐大军已到,加上疲饿交加,不多时便阵势大乱。李世民率程咬金,秦叔宝等卷旗杀入敌军背后,展开唐军大旗,高插山顶。建德将士见唐军已占中营,无心恋战,大溃奔逃。唐军趁势追赶30余里,杀死3000多人,生擒窦建德于牛口峪,俘获敌军10万多人。
武牢大捷不久,王世充出城投降。
武牢之战,是唐初统一天下的关键之战。这次决战,李世民一箭双雕,为唐朝的统一扫清了障碍。
如今,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武牢之战的英烈所修建的等慈寺,已毁于日军侵华战火。记载这次决战的《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和《大唐记功讼碑》,也仅留残块保存于郑州市博物馆。历史已成云烟,留下的是人们心中的怀念,是后世之人墨客凭吊,怀古时所发的感叹:“可知阅历沧桑久,多少丰碑没野蒿”。(张锡磊 陈平生)【原标题·:古战场系列之虎牢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