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三门峡市成为国家“小三线”建设的重点,先后建成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使三门峡形成以煤炭、冶金、纺织、机械、电力为主支柱行业的工业格局,这对三门峡市经济发展乃至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这些传统的产业大都开始衰落。三门峡市发改委能源局王伟科长告诉记者,三门峡市的发展主要靠能源,但是三门峡的能源业在走下坡路,传统的“黄黑白”发展模式无法继续,“黄黑白”是指灵宝市的黄金、义马的煤炭和陕县的铝矾土资源。
现在,三门峡的煤炭资源即将枯竭,曾经发展起来的一批小火电厂纷纷关闭。而由于周边河流水位下降、断流小水电也都关停了,只剩大唐这样的大型电厂为保民生而支撑着。
至于三门峡大坝的发电效益,马仰峡告诉记者,三门峡大坝低水位运行,年发电量只有12亿~14亿千瓦时,在三门峡市的电力行业中分量很轻,这只相当于大唐三门峡发电厂半个季度的发电量,王伟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
随着为服务三门峡工程而布局的工业以及“小三线”建设布局的一大批工业产业的没落,这座城市与三门峡水利枢纽的联系在不断弱化。
无论从三门峡市的水利发展、工业发展还是城市发展等各个方面来看,这座因三门峡大坝而兴的城市无不在努力消除这座大坝带给自己的影响。
在2007年三门峡市的水利“十一五”规划中,可以看到为了摆脱三门峡库区影响,而做的打算。其中提到,三门峡市水利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首要的就是“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三门峡水库降低水位运行,水资源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因三门峡水库降低水位运行造成沿黄水利工程设施报废或将面临报废”。
马仰峡多次向记者强调,三门峡市的发展不是依靠黄河,而是依靠地区间的合作交流。三门峡市“十二五”发展的目标任务中提到,三门峡市要“为打造中原经济区重要支撑、区域合作示范城市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三门峡市的“三大战略定位”就是建设中原经济区重要支撑、区域合作示范城市、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
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虽然三门峡市在努力摆脱大坝的影响,但是,因三门峡水库蓄水而产生的巨大人工湖,给这里带来不少发展的机会。
从三门峡市区到大坝,沿路随处可见农家乐的大字招牌和广告,让这段起伏不平的山路多了一份热闹和生机。而三门峡大坝风景区更是依托大坝,成为人工与自然结合的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临近暑期,一些中学生三五成群来这里游玩,景区一家商店的老板告诉记者,最近来旅游的人不如平时多。
虽然三门峡市是一座工业城市,但是,“十一五”期间旅游业每年为全市GDP能做出7%以上的贡献,而且尚有潜力可挖。
在三门峡市旅游“十二五”规划中,大坝风景区是重点投资的旅游精品项目,排在28个建设项目之首,“十二五”计划投资15亿元,将这里打造成为5A级风景区。从这里到市区天鹅湖景区,是三门峡市重点打造的旅游“一核四区”中的核心--“三门峡市区旅游极核”,也是沿黄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的重点。
天鹅湖景区也是因三门峡水库而产生的,每年冬天这片湿地生态区都会吸引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从西伯利亚飞来栖息越冬。三门峡市因此被称为“天鹅之城”,白天鹅成为这座城市的象征,在其政府网站的LOGO中就有一只飞翔的天鹅。可以想象,一旦三门峡水库全年敞泄运行,或者炸掉大坝,这片天鹅湖将难以留存,这也是反对炸坝和降低水位的人经常拿来反驳的有力例证。
在以黄委会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名义发的《关于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的认识与建议》一文中提到,如果继续降低水位运行,库区多年来形成的生态平衡将被打破,湿地面积大幅减少将会影响天鹅湖。此外,低水位下新增滩地也会被开发成为耕地和居住点,一旦水库投入防洪运用,这些返库群众的生命财产将遭受巨大损失。
除了三门峡大坝周边的三门峡市、平陆县和芮城县,还有一家机构也被认为是因大坝而受益,这就是黄河水利委员会。
三门峡大坝二次改建之后,陆续加装了5台总装机容量25万千瓦的低水头发电机组,上世纪90年代又加装了2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41万千瓦,年发电量12~14亿千瓦时。(原标题:三门峡大坝争议再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