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运之象文峰塔
2012/4/11 16:33:03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东汉时,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带来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塔。塔,原称窣屠婆(梵文音译),也叫塔婆、浮屠、浮图等等。塔即“塔婆”的省音字。塔,本来是高僧圆寂后埋藏佛骨舍利子的,其形象最初是状似馒头的半球体,顶上安一塔刹。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塔很快在全国遍地开花,并与中国传统的建筑与文化结合起来,式样千变万化,楼阁式、密檐式、喇嘛式、金刚宝座式等等,不一而足;其用材则木、石、砖、琉璃、铜铁等等,丰富多彩。而14世纪开始,随着风水学说的盛行,塔进一步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作用与价值被大大延伸,全国各地大建一种名为文峰塔的风水塔,以致几乎遍及每一个城、乡,在佛塔之外别开一枝,成为文化与建筑史上的一道独特景观。
文峰塔别名甚多,亦称文笔塔、文英塔、文成塔、文光塔、文星塔、文风塔、文通塔、兴文塔、崇文塔、起元塔、三元塔、聚星塔等,大多带一“文”字,即使不带“文”字,其意思也都和“文”有关。它的建造,目的也是一个“文”字,即兴文运、昌科举,以为文运之象。而文运之所以不兴,人们又往往归于当地风水的缺陷。而塔,则被认为可填补当地在风水上的空缺,谓之补地气。因此文峰塔的选址,便与风水学说紧密相关。据《相宅经纂》卷二《文笔高塔方位》云:“凡都、省、府、州、县、乡、村,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可于甲、巽、丙、丁四方位上择其吉地,立一文笔尖峰,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或于山上立文笔,或于平地建高塔,皆为文笔峰。” 所以,文峰塔的建造方位常在城市或村镇的东偏北、东南、南偏东、南偏西,亦即甲、巽、丙、丁等四个方向上。而文峰塔建得最多的,还是巽位,即东南方向,诚如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所说:“遂几成为每一县城东南方所必有之点缀矣。”之所以选择巽位,是因为堪舆家认为巽位是最吉利的方向,宜文笔(宜造文笔峰),主文运。《易传》云:“巽为风”,“风既相随,无物不顺”。而且巽位处于东方震位与南方离位之间,即雷与火之间,自然寓含着兴旺之意。例如浙江建德新叶村的祖先自认为文运不佳,就选择在村的东南巽位洼地上建造了一座名为“博云”的文峰塔,以求村中叶氏族人多中科举进入仕途。
文峰塔的建造位置,则依据城镇周围情况、四周形势而定。或矗立在平地,或挺秀于山巅,或依偎在海滨,或镇守于江畔,如倚天之剑,直刺云霄,为天地增辉,为山川添色,成一邑之标志。南北大地,遂在在可见文峰塔的身影。文峰塔的分布,以南方为主,北方次之,东北及西北地区数量最少。建文峰塔以江苏、江西、云南、贵州、河南、安徽、福建、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山东、山西等地为多,其中又以前四省为最多。
文峰塔的造型,亦是多姿多彩,楼阁式、密檐式、喇嘛式……再加上每个地方都变化出自己的特色,真是百花齐放,春兰秋菊,各擅胜场了。当然,百花园里也有主角,那就是楼阁式塔。由于佛塔在中国有很长的建造历史,文峰塔常模仿佛塔的式样建造。塔的平面形式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尤以六角形、八角形为多。塔的层数取单数,从3层到13层不等。因为塔的层数不同,高低也不同,低的仅8米左右,高的可达80余米。塔的内部结构有空筒式、壁内折上式、壁边折上式等。此外,由于明清时期制砖业鼎盛,而砖材又操作方便、运用灵活,可随意砌出各仿木部件,还可做出各种花饰,且价格便宜,坚固耐久,因此文峰塔又以砖塔为多。
文峰塔台基常用石作,特别是南方。因南方潮湿多雨,做石台基可防雨水侵入塔身。因塔以楼阁式为主,每层塔身也就多仿楼阁而作。梁、枋、柱、斗栱、门窗、出檐平座等,皆模仿木构建筑,而且模仿得非常精致细腻,还出现了挂落、垂莲柱等结构,装饰花纹也特别多。以浙江省温岭市新河文笔塔为例。新河文笔塔为楼阁式砖塔,五层六角形,中空,高约12.5米,塔身宽度由下而上逐层递减,全塔轮廓,飒爽玲珑。台基为石质须弥座。底层塔径约1.5米。台基与底层塔身之间开塔门,塔门拱形,高1.37米,宽0.55米。其他各层每层每面开券门一扇,第五层北向有匾额一方,题“天开文运”4字,楷书,黄底黑字。塔身各层以菱角牙子叠涩出檐。塔顶六角攒尖,飞檐翘角,如凤翥龙翔。覆筒瓦,以葫芦覆钵结顶。塔的装饰基本上模仿木建筑,非常逼真。除底层外,塔的每一层都做出额枋、倚柱、栏杆。枋下饰精细的雀替。倚柱柱头施斗栱,圆栌斗上则出纤瘦花俏的象鼻昂作装饰。
文峰塔作为当时当地社会最为关注的一种建筑,在装饰上亦颇为用心。石台基是装饰的重点部位。装饰手法多样,或线刻,或浅浮雕,或高浮雕,或半圆雕,或圆雕,层次分明,精美工致。其内容不仅包括佛像、金刚、力士、护法天王等宗教题材,也出现了长寿鹿、灵芝草、腾龙飞凤、走狮麒麟、鱼跃龙门、八仙过海、状元及第、魁星点斗等民间传统祈福题材。塔门、塔窗等也常镂以各种精细的花纹。
门龛之内,常有浮雕人像。塔门、塔窗的形象则或方或弧 ,或如圭角,或如火焰,使塔的立面更加美观,富于变化。檐角下又悬风铃,风起时,铃声清越,余音缭绕,更是情致盎然了。
文字也是塔上的重要装饰,主要有塔匾、横额与对联。塔匾通常写有塔名,横额与对联则写吉祥或歌颂的词句。如湖北五峰兴文塔,塔门上镌“兴文塔”三字,门左右刻“云梯直上欣题雁,天阙遥开稳步鳌”联。广东潮阳文光塔塔门上书“文光塔”三字,两旁联日:“千秋文笔振金石,百丈光芒贯斗牛”。 横额则或“彩笔生花”,或“文笔耸秀”,或“天开文运”,或“贵相腾祥”……把乞求文运昌盛的心愿细细道来。匾额与对联往往请名家书写,字体或端庄或妩媚,或浑厚深沉,或潇洒灵动,如塔之明眸,顾盼有情。
文峰塔的兴废是事关地方文风的大事,必然引起地方官员与士绅的关注和重视。塔的兴建,往往由地方官员士绅发起和完成。如上述之新河文笔塔,就由当地的抗倭名将张元勋所建。张元勋,《明史》有传,以都督致仕。他虽是武将,但颇有儒将风范,雅好读书,15岁中秀才,致仕后种竹养鱼,自号逍遥道人,于万历年间创建此塔。文笔塔如今位于新河中学校园内,在学子朗朗书声中追古思今,令人感慨。而县官、知府作为一县一州之父母,通显一邦、彰扬一邑,是其必不可少的职责。修建培风脉、纪地灵、壮人文、正风俗的文峰塔,自然便被看作为民办事、为地方造福的德政。文峰塔的修建,就往往由县官、知府促成,如海南万宁东山塔、浙江平阳文塔、浙江临海巾山双塔、河南许昌文峰塔等等。
伴随着文峰塔的,常有种种美丽的民间传说,平添许多世俗人情之味。广东海康古为雷州,传说明万历年间,雷州有位官员认为府城需建塔兴文风,发展地方文化,于是便动员力量兴建。挖掘地基时,挖出三只蛇胆,认为是“三元”,有“三元及第”的祥瑞之兆,就高高兴兴地把塔命名为“三元启秀”。而河南宝丰文峰塔,则有金鸡的传说。人说文峰塔是一座宝塔,内有金鸡娃和金母鸡。如果用小石头轻轻敲击塔身,贴着耳朵听,就能听到金鸡娃和金母鸡的叫声。此事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有些好逸恶劳之徒就打上了金鸡的主意,梦想捉住金鸡发横财,但捉了多年,都捉不到。后来,有个叫姬发财的人,利用住在塔附近的有利条件,每到傍晚、早晨和中午金鸡出来玩耍之时,便手持长鞭出现在塔身前后,伺机下手。一天早晨,他果然遇到金母鸡带着一群金鸡娃在塔边玩耍,便悄悄接近鸡群,抽死了一只金鸡娃。可他的腿也被愤怒的金母鸡啄伤了,回家后,伤口渐渐成了毒疮,久治不愈。直到他把卖金鸡的钱全花光了,才治好了毒疮。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打金鸡的主意了。
耸拔挺秀的文峰塔,以漂亮的竖直线打破了横平的城镇传统建筑格局,如平地波澜,丰富了城镇天际轮廓线。文峰塔本身就富于艺术的美感,又往往与自然山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修景、造景、添景,弥补山川形势之不足,遂从建造那一天起,就成为一地之标志性景观和游览胜地。
城镇景观中,常可见以“塔”为名的。如“平林塔影”、“文峰插云”、“宝塔云烟”、“塔光夕照”等等。远观宝塔,凌云摩霄,指星画斗,装点河山。登临宝塔,则或峰峦起伏,云烟缭绕;或千里绿畴,平林漠漠;或街市繁华,无数人家;或船帆点点,海天一色;或塔影倒映,如笔蘸墨;或日出云蒸,日落霞蔚……异地异域,四时四季,景色变幻。如诗如画的风景也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留下许多名句佳作,为人文添色,如“鸦攒双塔暮,枫冷一江秋”,“碧浪湖心塔影长,道场山脚野花香”, “四面烟云空依傍,一城楼廓认高低”,“峰前塔影凌秋汉,山外钟声隔暮云”等等。
如今,历史烟云渐渐散去,伴随科举制度与风水思想而生的文峰塔,当年的渊源已被淡忘。人们更多地把它当做家乡的标志,游观的景点。且让我们重新启读,以作备忘吧。(原标题:文运之象文峰塔)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