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牡丹使者
牡丹文化是中国古老文化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中国牡丹也伴随中国文化早在公元8世纪传入日本。到了18世纪传入英国,种在邱园,以后又从上海引去30多个品种。以后,法国传教士把野生在我国云南的黄牡丹、紫牡丹先后引去法国。到了1936年,英国又引去了我国西藏野生的大花黄牡丹。美国也于19世纪从我国甘肃南部卓尼得到了紫斑牡丹。就这样,英法、美和日本利用中国原产的这些野生种与栽培种进行种间反复杂交,先后培育出了各自国家的牡丹品种系列。现今美国已有400多种,法国与日本也皆在200种以上。这些品种或杂交系列,考其根源均来自中国。有人常说“在近代月季花的生命中,流着中国月季的一半血液”、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在当今世界上所有牡丹的机体中,全部流淌着中国牡丹的血液。
2、牡丹的谱类纪实
牡丹为中国传统名花,历代文人为之作谱、立传记事的专著和传记不下二三十种。以牡丹为题材的神话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其中有深远影响的有北宋时代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花木记》;南宋时陆游的《天彭牡丹谱》;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薛凤翔的《毫州牡丹史》以及《牡丹八书》;到了清代,还有陈子的《花镜》、汪灏撰的《广群芳谱》,以及吴其著《植物名实图考》等等,这些论著都是中国牡丹花史中最辉煌的文化财富,它积累了育种、栽培以及应用方面的丰富经验;同时也记载了中国牡丹的起源、发展以及人力可以“夺天功”的信念和事实。其中有关培育新品种方面的事例,还被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写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所引用。
3、牡丹的诗词书画
自然界里感人的事物很多,其中“花”是主要的一种,何况牡丹又是“国色天香,秀韵多姿”,所以历代诗人、画家、艺术家都钟情于牡丹,以牡丹为题材的诗词书画广为流传。以牡丹命名产品、商标以及各种生活用具上的牡丹装饰图案更是不胜枚举。历来吟牡丹、画牡丹、唱牡丹的作品最多。在杨茂兰主编的《历代咏牡丹诗词四百首》中,唐五代就有125首,宋代167首,金元27首,明代37首,清代67首,共计419首,作者共203人。其内容从各个方面反映了牡丹对当时社会引起的风情和爱好。
以牡丹为题材的画家,远在南北朝时代(550-577)就有杨子华画牡丹的记载,到了唐代,画牡丹的画家就多了。据董首《广川画跋》记载:唐代画家“边鸾所画牡丹,妙得生意,不失润泽。”五代南唐时(923-936年)徐熙画的《牡丹图》用笔清秀,意趣生动,堪称一绝。到了明代,徐渭用泼墨法画牡丹,泼辣豪放,是一创举。清代恽寿平画牡丹,润秀清雅,自成一体。到了近代,著名画家王雪涛曾画了大量的牡丹画,幅幅神态各异,生机勃勃。绘画大师齐白石画的牡丹画,用笔简练,常中是聊聊数笔,却生机盎然。大画家关山月说:“中国一因作画之前要求全面掌握对象的内在规律,如画牡丹,要把牡丹与芍药不同的地方找出来,分辨出它特有的特征来。要对它的生长规律、组织结构等自然属性有充分的了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要懂“画理”。
以牡丹为图案装饰的瓷器古今皆有。如宋代烧制的“牡丹梅花瓶”,明代的“牡丹双鹤盘”,以及清代的“雄鸡牡丹瓶”和近代瓷都景德镇生产的“牡丹孔雀凤凰盘”、“青花牡丹孔雀盘”、“青花牡丹凤凰盘”、“青龙牡丹唐草盘”、“剔红牡丹孔雀盘”,以及烧制成的各种生活用品,也是珍贵的艺术品。置于室内案头几上,一年四季不分春夏秋冬,欣赏它的丰姿秀色,国色天香,图个吉祥如意。
4、牡丹的民俗爱好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的风谷习惯虽有不同,但对牡丹的爱好却是一致的,种牡丹、欣赏牡丹、唱牡丹、牡丹花会已成为各自的风俗民情。如湖北、贵州的土家族,云南的白族,以及甘肃、青海、宁夏少数民族家中庭院内,都种不同数量的牡丹花,少者三五株,多者上百株,用来象征吉祥富贵。其他如甘肃陇西的浪山观牡丹,云南大理的“赶山”观牡丹,安徽巢湖的朝拜神牡丹,甘肃临夏回族的“花儿”唱牡丹,以及洛阳、菏泽、北京、杭州、四川彭县、安徽铀陵各地举办的牡丹花会和灯会,皆具有丰富的民间特色。
“花儿”是流行于青海、宁夏一带的民歌,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民歌词曲中,牡丹是美的化身、爱的象征。人们把聚集歌唱“花儿会”季节叫做“牡丹月”或“浪牡丹会”。“花儿”曲牌中有《白牡丹令》、《绿牡丹令》、《十朵牡丹九朵开》等等,许多歌词皆以花喻人,语言真挚,生动感人。如“四月里,四月八,牡丹开花刺底下,想要不摘爱惜她,想要折去刺儿扎。我早起害怕霜杀下,我晚上害怕羊糟踏,买个蒲篮扣一下,看她开花不开花”。其他如河南民歌《编花篮》,当代电影《红牡丹》插曲《牡丹之歌》,都是热情歌颂牡丹的。
我国各地也非常重视运用牡丹图案和绘画来装饰建筑物、寺院、名胜古迹和居室住处。如云南大理的“木雕”福奸惠安的“石雕”,甘肃临夏的“砖雕”,以及江西景德镇的“瓷雕”,无不飘溢着牡丹的芳香,既有实用性,又有欣赏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牡丹与歌曲
在我国众多的古老民歌和现代歌曲中,以“牡丹为素材的不乏其作。这些牡丹歌曲(民歌)委婉、清新、优美,听其歌使人焕发出对生活的热爱,得到美的精神享受。
在我国最古老的《诗经》中就有以牡丹、芍药为爱情信物的歌词:“赠之于芍药。”这芍药不单指芍药,亦指牡丹。因为牡丹初无名,最初统称“芍药”。
唐代歌唱牡丹的诗词很多,其中以李白为杨贵妃填写的新词《清平调》三首为最佳。其唱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这种将音乐与诗结合而成为歌唱的形式,已达到了较为完美的地步。
在中外文化史上享有盛名的宋词,是在晚唐、五代曲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的文人、官僚无不以填唱词曲为风雅、高尚之举,而以牡丹题材填词在社会上更是风靡一时,被人广为流传。
在近代和现代的许多民歌中,以青海、甘肃一带的“花儿”和河南民歌《编花蓝》最为流行。河南民歌《编花蓝》通过优美的曲调将一群上山采牡丹姑娘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听其歌,似到了风光迷人的田园山乡。歌中唱道:“编、编、编花蓝,编个花蓝上南山,南山开遍了红牡丹,朵朵花儿开得艳”。
在甘肃省临夏一带洽谈会的传统民歌“花儿”也极有特色。“花儿”是一种流传民间的口头演唱形式,它将当地的风土人情揉和在一起,表现人们对故乡的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听还是唱,表演者、观众均如痴如狂。其中有首歌唱道:“四月里,四月八,牡丹开者刺底下,想要不摘爱惜她,想要折去刺儿扎。我早起害怕霜杀下,我晚上害怕羊糟蹋,买个蒲篮扣一下,看她开花不开花”。
现代歌曲赞美牡丹的也不少,其中流传最广的当推电影《红牡丹》插曲《牡丹之歌》。歌曲赞颂了牡丹的品格,叙述了牡丹的经历,经人以蓬勃向上的激情。
6、牡丹之最
最早记载牡丹的著作是《神农本草经》(公元2世纪)
最早栽种牡丹的皇家园林是洛阳“西苑”(公元6世纪)
最早的牡丹专著是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北宋)
最早以牡丹“甲天下”的古都是洛阳(唐末至宋代)
最早的牡丹专家是宋单父(唐)
最早的牡丹传说是“武则天贬牡丹”(明)
最喜欢牡丹的皇后(帝)有三位:一是唐代的杨贵妃,二是唐代的武则天,三是清代的慈禧
花瓣最多的牡丹是“魏紫”(约六七百片)
花径早小的牡丹是“野生黄牡丹”(直径3-5厘米)
最绿的牡丹是“豆绿”(近与叶绿)
最黑的牡丹是“冠世墨玉”(深紫发黑)
最红的牡丹是“火炼金丹”(国旗红)
最白的牡丹是“夜光白”(白里透光)
最蓝的牡丹是“蓝田玉”(粉里透蓝)
最黄的牡丹是“野黄牡丹”(与金同色)
最奇特的牡丹是“娇容三变”(花色可变化)
最相似牡丹的花卉是“芍药”(与牡丹同属)
最能以假乱真的“牡丹”是“荷包牡丹”(叶似牡丹而非牡丹)
最佳的间色牡丹是“二乔”(一朵花上两种颜色)
现存最古老的牡丹品种是“枯枝牡丹”(宋代栽种至今)
最大的商品牡丹基地是山东菏泽(面积、数量、销售量均居全国首位)
最大的观赏牡丹胜地是河南洛阳(每年牡丹花会期间接待游客百万人次以上)
最大的山间牡丹观赏地是四川彭县丹景山(一架山尽为牡丹)
最大的牡丹销售地是广东(包括港澳,每年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商品牡丹都销售于此)
最早研究中国牡丹的外国人是达尔文(在他的著作中论述了中国牡丹)
赋牡丹诗最多的古代诗人是韩琦(30余首)
最早画牡丹的人是杨子华(北齐人)
中国最北的牡丹是哈尔滨牡丹
中国最南的牡丹是台湾牡丹
中国最东的牡丹是牡丹江牡丹
中国最西的牡丹乌鲁木齐牡丹
海拔最高的牡丹是西藏大花黄牡丹(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
海拔最低的牡丹是福建霞浦牡丹(平均海拔在100-200米)
最耐涝的牡丹是宁国南极牡丹(在洪水中浸泡月余而安然无恙)
产药量最高的牡丹是“凤丹”
植株最高的牡丹是峨嵋山万年寺内的一株牡丹(高3.1米)
冠幅最大的牡丹是陇西县印刷厂的一株牡丹(冠幅4米有余)
最大的牡丹籽是大花黄牡丹的籽(最大直径达1厘米,比一般牡丹籽大3-5倍)
叶最窄的牡丹是四川窄叶牡丹(似罗汉松叶)
最大的牡丹园是曹州牡丹园(占地千亩)
中国牡丹外销最多的国家是日本
中国牡丹外销最远的国家是英国
中国牡丹最早对外传播的路中丝绸之路
中国牡丹外传的第一个国家是波斯
(原标题::牡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