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浏览信息

一个老电影放映员的银幕人生

2013/5/21 9:59:14 点击数: 【字体:

一个老电影放映员的银幕人生

连德林保存的电影剧照

一个老电影放映员的银幕人生

1987年,连德林老人在报纸上宣传一些最近要上映的电影

一个老电影放映员的银幕人生
 

 连德林老人说,以前的电影放映员是一个让人非常羡慕的工作。
 

  偶尔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日子,73岁的连德林才将收集的资料拿出来细细品读,里面藏着他曾经的时光。那些发黄的记忆和电影有关,而他,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商报记者 宋晓珊 丁亚菲/文 杨东华/图

  最初的梦想

  要是能去电影院上班多好啊

  1952年,郑县十八里河,现在的郑州市十八里河。

  传来了放映机的“咔咔”声,一束明亮的白光照在了幕布上……

  16岁的连德林无比惊讶,一块大白布上的人竟会动,还发出美妙的声音,手里的香烟还会冒烟,真的太神奇了。可能是当时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47年后连德林还清晰地记得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南征北战》。

  连德林回忆,那一次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电影。早在1945年,9岁的连德林就看过一部日本人放的电影,画面上有飞机、大炮、军队、听不懂的日本话,后来他才知道那是一部宣传同化奴役的电影,“还好没留下什么印象。”

  时间转眼走进了1952年的冬天,此时连德林已经在郑县一中(郑州13中前身)就读。这一天,学校组织同学到铁路文化宫看电影,走廊里展示的照片显示,2个月前毛主席曾到这里视察。连德林有些激动,仿佛空气中还弥漫着毛主席的气息。恍惚中,苏联彩色电影《明朗的夏天》开始播放了,金黄色的稻谷,忙着收割的人群,连德林的心颤抖了一下,“要是以后我能来这里上班就好了。”

  当上放映员

  听孩子们喊“放电影的来了”,很快乐

  1956年,中学毕业的连德林应征入伍,他发现自己一下子“金贵”起来,在当年1000多名参军入伍的同龄人中仅有3个初中生,自己瞬间成为众人眼中的“文化人”。很快,连德林和四个战友一起被分配到电影队,也就是当上了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机关兵,他的生活、工作第一次与电影有了如此亲密的接触。

  经过3个多月电工知识、机械原理、胶片检查的学习,连德林的工作和放映机连在了一起,除了到自己所在军区放电影,还要经常到信阳等没有电影设备的军区放电影,所以连德林的生活不是在放电影的路上,就是在放电影。

  每当小孩子们跟在放置发电机和放映机的马车后大叫“放电影的来了”,连德林就觉得很快乐。看着从十里八村赶过来的人将自家的条凳、竹凳、高凳、矮凳搬到场上,齐齐排在银幕下边,已经熟悉播放流程的他仍然会莫名的紧张。

  天慢慢黑了下来,露天的电影院坐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嘈杂的声音犹如街头的集市。这时,离场不远的发电机响起了轰隆隆的声音,放映机旁的灯泡射出耀眼的光芒,而坐在旁边的连德林则被隐藏在暗淡中了。机器一阵吱呀,连德林缓慢摇动放映机把,白布上出现电影片头,喇叭里响起音乐,场下渐渐静了下来。

  那时的电影

  哪怕一天放映七八场,都场场爆满

  1959年3月,退伍后回到郑州的连德林成了郑州铁路电影队的一员,给铁路沿线的各个城市放电影。沿着铁路跑了三年之后,连德林再次回到了7年前他第一次看电影的地方——郑州铁路文化宫,这次他来这里工作。

  身为电影院员工的连德林,除了放映电影,还多了一个“任务”:电影宣传。这时的宣传,比起到处跑着放电影时讲究了很多。他不仅要负责布置、美化、更换铁路文化宫的16面橱窗,还要负责找人去街头或小区张贴电影海报。

  这时的“海报”,主要是电影上映时间、片名、票价、场次等内容。而到处张贴海报,也并不是为了跟其他几家电影院竞争,而只是为了传递信息,那时“根本不用竞争。”

  连德林笑言,在当时的郑州,看电影是个“可时尚的事”,哪怕一天放映七八场电影,电影院都场场爆满。在他写的电影大事记上清楚地记着,戏剧电影《红楼梦》上映时异常火爆,天未亮就排长队了,“那时很多都是单位包场看电影,个人即使想看,也很难买到票。”

  “文化大革命”时期,连德林迎来了他最清闲的光阴——几乎不再放电影了。连德林回忆,“几乎就放了几部纪录片和样板戏电影。市民很少来看,都是单位包场或者是关系票。”

  影评人时代

  偶尔回想起曾经的“黄金时代”

  1985年前后,郑州市电影公司成立影评协会,跟报社合作开设了专栏。喜欢电影,将电影视为“一生事业”的连德林,开始了他的“影评人时代”。

  用连德林的话说,每个时代总会有电影的狂热爱好者。

  注重电影宣传的连德林,不时地在报纸的专栏中征集电影评论稿件,进行电影知识问答活动,以此扩大电影宣传的效果。他还网罗了30余名热爱看电影的“粉丝”,免费为他们提供电影票,鼓动他们给报社投稿写影评。

  在连德林眼中,那时看电影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也正是电影院的“黄金时代”。

  上世纪80年代末期,连德林退休了,他也很久没去过电影院了,他说,自己并不是舍不得钱,而是好片太少了,“和以前相比,现在的电影太注重娱乐性,不怎么重视故事情节,特技倒是比以前多了很多,花里胡哨的。”

  更令连德林遗憾的是,自己退休后将一辈子收集的电影资料、海报交给了单位,但是由于宣传人员的频繁更迭,这些珍贵的图片、文字居然被当做废品处理了,自己百般寻找也只拿回其中一小部分。

  目前救回的资料被连德林小心翼翼地保存在地下室的柜子里,偶尔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才拿出来细细品读,那里面藏着他曾经的时光。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商报(2009年03月2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