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浏览信息

从街头小画匠到玉雕大师

2013/3/28 12:27:56 点击数: 【字体:

从街头小画匠到玉雕大师
从街头小画匠到玉雕大师



 
    吴元全,1948年生于河南南阳,从事玉雕几十年。他主持的《宝石加工新工艺研究》等科研项目,解决了许多长期束缚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十多次获得河南省和南阳市科技进步奖。《玉雕深孔加工及玉笛产品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工艺品实用化,日用品工艺化”。《实用玉制编钟和编磬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受到广泛关注。
      
    吴元全脸上始终挂着谦和的微笑。谈起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他像是在拉家常,平实的语言犹如他手中那杯飘着清香的绿茶般从容淡定。
      
    他是玉雕行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但他更愿意谈走过的路而不愿多谈成就。也许是经历过太多艰难曲折,他把跌宕起伏的人生也讲得平平淡淡————
      
    街头来了个小画匠
      
    1948年,吴元全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只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初中课程的他,见考学读书的路走不通,不灰心也不抱怨,而是将出路寄托在自己的手艺上————他能书会画善篆刻。
      
    他完全靠自己用心揣摩、用手苦练,掌握了素描、水彩、水粉、油画等基本的绘画技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单位都需要画宣传画,可当时的农村,能写会画的人并不多,吴元全的“手艺”派上了用场。
      
    吴元全的画在当地出了名。
      
    1968年春节前夕,出门在外的人都要回家过年了,吴元全却背起行李来到人地两生的邓县,邓县是个人口过百万的大县,他想,那里需要宣传画的单位和人自然更多。
      
    在邓县,别人需要什么他就画什么,百货公司、面粉厂、供销社、机械厂的墙壁几乎都被他画上了画。很多单位慕名前来请他作画,文化馆、电影院、中小学的美术老师也纷纷前来结识他。一时间,年轻的吴元全在邓县声名鹊起,人们都知道邓县街头来了个乡下小画匠,他的业务量迅速增加,经常忙碌得一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
      
    吴元全依然勤奋有加,丝毫不敢怠慢。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先帮借宿单位打扫半个小时的卫生,之后出门一边跑步,一边背诵唐诗宋词或其他文学作品。晚上回来,还经常找来借宿单位的职工给他们画像练素描。”日复一日,在他住过的地方墙壁上都贴满素描画像……
      
    5年画下来,当时的邓县县城里所有县直单位的宣传画都出自勤奋的吴元全之手,很多人都知道他这个走街串巷的“小画匠”。
      
    漂泊不定的艰难生活,让他养成了居安思危和超前思维的习惯,为了生存,他需要不停地寻找“干活儿”的机会,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常常是“吃一、拿二、眼观三”。直到今天,他仍然要求自己时刻把眼光看得更远一些,不断地寻找和抓住一切商机。
     
     “邓县对我有养育之恩,我对那片热土充满感激,和淳朴的邓县人结下了深厚的情意。邓县给了我闯荡社会的本领,是我人生的第一站。没有在邓县的历练就没有我后来的人生。”
      
    吴元全把邓县看作自己人生和事业的起点,至今对那里仍深怀感恩之情。
      
    在邓县谋生的吴元全不但快速提高着自己的书画技能,还在作画卖画的过程中学会了了解市场、寻找商机和经营自己,邓县也磨炼了他坚强执著的意志。
      
    修鞋社来了个临时工

      
    离开邓县后,吴元全来到南阳谋生,经朋友介绍在南阳市修鞋社当了一名临时工。
      
    20世纪70年代,修鞋社基本没有修鞋业务了,被改成生产热合塑料袋、塑料包装品的门市部,吴元全的工作是在塑料袋上设计商标图案并印刷。
      
    吴元全并不满足于此,他发现当时彩色风景玻璃匾在市场上很走俏,而当地又无厂家生产,产品都是从东北长途运输购进的,于是就把印刷塑料包装的丝网漏印技术应用到印制这种玻璃匾上。产品送到地区百货公司后,被对方以每块出厂价3.4元的价格接受,还签订了长年供货合同。修鞋社有了成立以来第一个正规产品,企业因此有了经济效益。随后几年间,他的眼光紧跟着市场转:镀银镜子受欢迎、磨花玻璃镜热销、立体磨纹彩色铝面板有市场,他都很快研发并掌握技术,然后投入批量生产……接二连三开发生产出来的工艺美术新产品,出人意料地为小小修鞋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主管部门干脆把“修鞋社”改成了日用工艺厂。
      
    日用工艺品厂,让吴元全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他更加潜心地研究开发新的工艺美术产品。
      
    1982年,吴元全研发的立体磨纹彩色铝面板荣获南阳地区科研成果二等奖。凭着这个奖项,他的全家人办成了“农转非”。也是在这一年,吴元全这个农村来的临时工被职工直接推选为日用工艺厂的厂长。他上任后,日用工艺厂扩大了场区,新建了厂房,业务快速发展。
       
     玉雕厂来了个“新手”
      
    1985年,对于苦苦求学不止的吴元全来说,是一次迟到的人生机遇:西安美术学院在全国统一招收成人高考生。一直为自己没有受到正规高等美术教育而遗憾的吴元全,凭着日积月累不断学习的文化知识和绘画基本功底,考进西安美术学院。
      
    在西安美术学院,吴元全利用一切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苦练美术、书法。自身的刻苦,加上受到刘文西、刘保申等名家指导,吴元全的绘画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对美术理论也有了更加系统深刻的理解。回到家乡后,他又得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著名工笔花鸟画家王少卿的言传身教。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南阳市玉器厂工作————学习与努力为他开启了一扇更加精彩的人生之门。
      
    吴元全玉雕创作初露锋芒的作品是《彩玉十二生肖》。当时的玉雕创作还停留在传统的人物、动物、花鸟、瓶素四大品种,厂里的设计也是从以师带徒的传统模式中成长起来的。多数人对吴元全这个初来乍到的“学院派”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当得知他要把自己设计的新理念运用到创作“彩玉十二生肖”时,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和讽刺,被认为是“胡整”,设计的东西肯定卖不出去。但吴元全坚信,创新是艺术的生命,自己的创作只要符合艺术规律,符合大众审美情趣,创新就没有错,应该坚持下去。压力之下,他给厂里立下军令状:“如果自己设计的东西卖不出去,我自己买下。”
      
    以他当时的收入水平,要“买下”这块玉几乎需要他半生的工资。所以,他这个军令状既让人看到了他的决心,也让厂领导有了信心。
      
    经过精心设计,一套造型夸张独特、内涵活泼传神的十二生肖问世了,并被送去参加当年举行的行业最高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评比。评委们对这套作品的评价是:“如一缕清风,为沉闷的传统的玉雕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今后的玉雕创作意义深远。”最终这套作品获得了创作设计新产品一等奖,成为众多外贸出口企业抢购的对象,并被天津外贸机构高价收购。由此,吴元全成为厂里的设计台柱子。
      
    在这一时期,吴元全的创作风格非常明显地“烙”在了他的作品上。移景构式,疏密聚散,对比统一,知白守黑,点、面、线等艺术规律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运用,加之俏色巧雕,使作品充满了来自大自然的美。如《红楼梦》、《玉树临风》等作品都成为行业称道的典范。不过,对吴元全来说,他投入精力最多,同时感到最满意的作品莫过于1999年河南省赠送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礼品————南阳玉雕《九龙晷》。
      
    这一年春节刚过,一件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降临到了吴元全身上。南阳市玉器厂承担了河南省赠送澳门特别行政区礼品————南阳玉雕《九龙晷》的设计和制作任务,礼品的全部设计制作工作由吴元全担任。
      
    虽然已有多件作品问世,这项工作还是令吴元全感到非同寻常:“这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产品设计,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在此后的9个月时间里,他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全身心地投入到《九龙晷》的设计制作工作中。他和同事们不仅找到了历代龙的造型,而且还仔细研究,把握领会“九龙绕柱”、“九龙盘砚”、“九龙壁”等艺术作品中龙的结构、动态、神情,并大大小小捏了30多个泥塑稿,对设计方案结合玉料上分布的各种颜色,进行再创作,从白描到泥塑,再到玉石小样雕刻,一步一改进,又请了南阳著名美术家帮助提意见,以达到完美的效果。
      
    南阳独山玉是我国四大名玉之一。但其珍贵质地只有在加工后才为人所识,要在众多矿石中挑选出最佳玉料并非易事。为了挑选最合适的玉料,吴元全和其他参与创作的同志一起冒着初春逼人的寒气,来到南阳独山玉矿,从矿井到料库,从山上到山下,对着冰冷的石头擦、摸、翻、看,反复筛选,优中选优,终于选到了满意的玉料。
     
    “玉料虽然找到了,但‘神仙难断寸玉’啊!”回忆当时的情景,吴元全至今记忆犹新。看着那块精美的石头,玉石加工的复杂性使吴元全的心一次次提起来:万一加工到里面出现暗纹裂缝怎么办?即使玉料没有问题,完工后万一在运输途中出现意外怎么办?澳门回归庆典日子已定,是具有重大政治、历史意义的大事,祝贺礼品完成的时间是绝对不能后拖的,更不允许有“万一”。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吴元全决定:挑选最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把一块巨型优质独山玉一分为二,两个《九龙晷》同时制作!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吴元全一直坚守在一线。烈日炎炎,酷暑难当的盛夏,他顶着蚊叮虫咬,连熬通宵,带领雕刻工人采取浮雕、透雕、镂空、线刻等多种表现手法,大到整体造型,小到一个鳞爪都严格要求,力争做到尽善尽美。
      
    春去冬来,寒暑更替。1999年11月16日,二件稀世珍宝————南阳玉雕《九龙晷》同时完工。11月28日,当一件安放在仓库里,另一件装上彩车,在全厂职工敲锣打鼓,列队欢送运往郑州时,吴元全终于松了一口气。在庆祝澳门回归大会上,《九龙晷》恢宏的气势,丰富的内涵,独特的艺术魅力令嘉宾大加赞赏。
      
    传统玉雕的切、割、磨等技法使大量的边角小料无法利用,当他看到一片片、一块块玉石被当作废料、废渣丢弃时,吴元全常会产生淡淡的伤感:“玉是上天对人类的恩赐,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这样对待玉石,愧对大自然。”为此,他苦苦探索玉边角小料的利用途径,寻找赋予它们以新的生命的创作方法。
      
    2006年,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会议在山西五台山召开。当吴元全登高望远,一览美丽的千峰万壑之时,满目的层峦叠翠让他茅塞顿开:玉本来自大自然,用五彩缤纷的玉石小料来组合表现美丽的祖国山川,从自然到自然,这不是玉的生命的再现吗?
      
    他回厂后马上行动,把七碎八散的小玉块搜集起来,擦洗、抛光,一一展现其美丽的本质。山涛的“收遍奇峰打草稿”,刘海粟大师“十上黄山,胸有丘壑”,都成了他创作的源泉和灵感。他把各地的美丽风光、人文景观按各种彩玉边角小料的自然色彩巧妙搭配、组合,设计开发出《清明上河图》、《洛阳龙门石窟》、《黄河母亲》等系列彩玉组合玉雕作品。
      
    看着被人废弃的玉有了新的归宿,心爱的玉有了新的生命,吴元全如释负重,无比惬意。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刘长秀说:“宝玉组合浮雕作品的创作成功,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用玉美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此类作品引起业内人士高度评价,获得了南阳市科技成果进步一等奖。
      
    追求艺术办好企业两不误
      
    南阳市玉器厂在计划经济时期主要生产外销产品。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走上企业领导岗位的吴元全敏锐地意识到,改革开放将使百姓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玉器产品的国内市场将会活跃起来,玉雕行业必然会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为了使玉器厂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吴元全锐意改革。多年来,无论市场形势如何变化,南阳玉器厂的产品销售率始终稳定在98%以上。2004年,完成改制的玉器厂成为南阳市拓宝玉器有限公司,企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处于全国玉雕行业领先地位,被誉为玉雕行业的“常青树”。
      
    企业管理与品牌经营并没让吴元全放松对艺术的追求。他几十年来,不管是在邓县街头风餐露宿艰难谋生,还是位居企业领导,他从未改变过的一个习惯是:每天作画,笔耕不辍。“为百虫写照,为百鸟张神”。在他的案头,堆积的练习稿就有千余幅。他笔下的虾“师古而不泥古”,鲜活灵秀,富有质感,动态十足,生机勃勃,得到了国内外名家的高度评价,1989年在“张衡、张仲景杯”国际诗书画影比赛中获优秀奖;《情趣图》连续多届被作为河南省花鸟画观摩作品,并被银川美术馆收藏;2000年,他的国画《富贵图》在世界华人画展中展出;他的《拓荒牛》深得汉画像石的精髓,被人高价收藏……
      
    辛勤的付出为吴元全赢得了很多荣誉。2006年,吴元全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和他领导的团队精心打造的“拓宝”牌玉器,也获得了“中国名牌”称号。 
      
    做艺术与做企业何以做到两不误?吴元全说,他靠四个字:“勤、恒、活、实。勤,就是干什么事勤勤快快,勤勤恳恳;恒,就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不能朝三暮四,要执著地不断追求;活,就是学知识要灵活,活学活用;实,就是待人要诚恳,学习和工作要踏实。”吴元全在西安美院学习的时候,刻了一枚书画压角印章,上面刻的就是“勤、恒、活、实”。从那时到现在,他画的每一幅国画上都落有这枚印章。【原标题:从街头小画匠到玉雕大师】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党涤寰 2008-7-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