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浏览信息

当代“奇 才”—记中国民间艺术大师、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河南省民间中医师薛明智

2013/3/26 10:19:51 点击数: 【字体:

当代“奇 才”—记中国民间艺术大师、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河南省民间中医师薛明智
薛明智近照   
 

    薛明智,男,汉族,1949年生,河南禹州人,字:涵夫,雅号:“泥人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协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大师,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河南省民间中医师,河南省高级民间艺术师,吴道子国画院雕塑师,禹州民间工艺厂厂长。
    
    薛明智2000年参加文化部、中国文联、人民画报社联合举办的世界华人艺术展,被授予“世界华人艺术人才”称号;2003年参加“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艺术展,获铜牌;同年,诗词入编《千古绝唱·中华当代诗词名家名句选集》;2006年作为全国唯一泥塑代表,受邀参加中国文联举办的“百花迎春”春节大联欢,现场展演并被中央电视台直播;200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高级民间艺术师”称号;2010年参加由中华诗词研究会、中华诗词学术研究会等4家联合举办的诗词评选活动,获“特等奖”;入编《中华诗词著作家典藏》,授予“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称号;同年,诗作入选诗词名家霍松林主编的《当代百家绝句精选》和《当代百家律诗精选》;同年,受毛泽东文学院、中国文化学会、文化人物杂志社联合邀请,参加“感动中国文化人物”评选活动。其诗、塑、画作品被多家博物馆、艺术馆和国内外知名人士收藏,被许多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作为授课的样本使用。《许昌日报》记者称其为“泥人薛”。其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多家地方台报道。
    
    薛明智获得的荣誉枚不胜举,他的成就蜚声中外。他14岁学医、46岁作诗、50岁学雕塑、61岁涉足画坛。他行医手到病除,作诗信手拈来,雕塑随手而得,绘画挥手而就,样样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建树,事事都有很好的口碑。
     
    14岁立志学医 医德高尚 
      
    薛明智出生在贫苦家庭,9岁时,母亲和妹妹离开人世,与爷爷、父亲相依为命,和那个时期的同龄人一样挖野菜、吃树皮、捋树叶。因为没了母亲,他比其他人要倍加艰辛,到了上学的年龄,还没鞋穿,整年赤脚。10岁时,父亲借了一篮萝卜顶了5毛钱的学费,才开始上学。女教师张玉钦,看他天寒地冻还赤脚,就给他做了一双鞋,他才真正体会到鞋的温暖。尽管上着学,他还要给搞建筑、做木工活的父亲、多病的爷爷做饭。
       
    13岁时,爷爷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生活不能自理,他去请村医,医生架子大,开始还来两次,后来就不再来了,他不得不辍学,在家照顾爷爷。看着病床上爷爷痛苦呻吟的样子,他发誓,将来一定要做一名医生,并且是医德高尚的医生。
       
    14岁那年,爷爷去世,父亲的身体也慢慢出现了问题。一次,他顶替父亲去拉煤,勉强拉动400斤,挣了5毛钱。看着这5毛钱,立志学医的决心,促使他毫不犹豫地、莽莽撞撞地去买了一本《针灸基础》医学书。小学四年级的程度根本读不懂,就去问,哪个医生也不愿教他。于是,他白天跟父亲搞建筑做木工活,晚上学,管他懂不懂,只管记,走路的时间、吃饭的时间、干活休息的时间都利用上,不会的字就查字典,读得多了,慢慢懂了一些,于是精神更足,不管夏天蚊子的叮咬,冬天的寒冷,只要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没完成,决不罢休,有时晚上实在困得不行,就掐自己的大腿根儿来提醒。
      
    寒来暑往,凭着这种精神,12年中,硬是读、记下了《针灸基础》《针灸大成》《中医基础》《中医内科学讲义》《医综金鉴》中的《伤寒论》《金柜要略》以及《药性赋》《汤头歌》《黄帝内经》。18岁时,他开始在自己的身上练习针法,针找穴位的准确位置,练习进针不疼的手法、练习得气的感觉、练习补泄的捻针经验。在他的身上凡是手能触到的穴位,都反复多次地练。连续多月,徒步30多里到当时禹县“河南省中医分院”观察老中医的诊治方法,遇见不懂的问题,就虚心请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业余自学12年,终于获得成功。在自学的后期,他边学习边义务治病,到后来他的医术日臻成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被人们称为“神医”“华佗再世”。1993年获得了河南省卫生厅颁发的“民间中医师”资格证。
       
    小时候的经历烙在心间,行医期间凡是孤寡贫困者,药费减收或免收。2004年,禹州市古城镇李黄村患者卢亚军,患严重的类风湿多年,卧床不起,家贫如洗,许昌晨报呼吁爱心大夫伸手援助,薛明智看到后,往返10多次,每次120多里,主动配药、送药,自贴费用3000多元,治好了卢亚军的病。现在他已康复,不但生活自理,还能做家务。
       
    有时,他甚至在外出差,遇见危急病人,也出手相救。1979年,他到山东联系业务回来路过临清县,在汽车站侯车时,发现一中年男子,怀抱一14岁奄奄一息的少年,准备扔掉,一女子在旁边痛哭,围观的许多人都束手无策。薛明智看到后,询问得知孩子患的是脑炎,留下后遗症,在省人民医院住了半年,也没有希望,刚才的情况是不得已而为。薛明智弄清情况后,顺手给写了个药方,让回家试试。谁知1990年,两个操山东口音的男子,在禹州辗转4天找到了他,说是要感谢救命恩人,待问明情况后,才知道是十几年前的事。
       
    这几年,他搞雕塑,行医方面的精力放的少了些,但是,他无论走到哪里,就把中医传播到哪里。2009年,到马来西亚进行文化交流,在饭店吃饭时,饭店老板问他们中间有没有懂中医的。原来,饭店厨师长身上出了很多脓疱,多家医院都治不好,听说中医很神奇,想试一下。薛明智为他诊断为脾脏湿毒,开了几副药,服用后痊愈。厨师长痊愈后,老板说他夫人患心脏病多年,也想让薛明智给诊治诊治,薛明智就满口答应,为她诊断为心脏阳气虚弱,给她开了药服用。几个月的文化交流结束准备回国时,饭店老板设盛宴款待了他,说夫人的病情日见好转,所在地沙巴州亚庇市前市长林愿意亲自作陪,感谢他,并挽留他在马来西亚行医,一切手续由他们负责办理,薛明智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
      
    46岁学诗 名惊诗坛
       
    写诗纯粹是薛明智的业余爱好,他在行医和雕塑期间开始写诗,不经意间成了诗人。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更何况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来写诗,薛明智却不信这个邪。
 佳肴一分利∕亲热值钱多∕腰包有鼓扁∕味口各自乐。这是他1985年到云南做生意时,在昆明一家饭店所作的题为《小饭馆》的古风诗,也是第一次作诗,当时,他还不认为自己写的是诗,老板看后大为欣喜,装裱后挂在饭店。
       
    夜宿半岛海角楼∕错恨窗外涛浪吼∕谁知更深无眠意∕只为千里人正愁。这是1991年春节期间出差青岛时所作的题为《夜思》的诗,回来到长葛联系业务时,在旅馆,一年轻人看到这首诗,把他引荐给河南大学教授,教授对他大为欣赏并加以指点。这时薛明智才意识到他会写诗,他有这方面的才能,才有意识地向诗词这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写诗要有天赋,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薛明智除了医学书籍,还博览其他群书,尤其喜爱唐诗。他记古诗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而是细品诗的意境、韵味,理解作者的巧妙构思,弄懂作者使用的是什么手法,如何使夸张、比物、拟人、修辞、造句几方面浑然一体。他写诗不拘地点,只要灵感来,烟盒、墙地、其它纸片都可随手操弄。有的诗写后随手丢掉了,现已保存下了的约有400多首。他具备诗人的才气和灵气,作品也见水平和功夫,诗作光芒四射,顺手拈来,没有雕琢的痕迹。2002年,禹州市要举办第一届药交会,他为禹州中华药城作了一首长诗,其中几句:春温荆芥防风草/夏热栀子二花类/秋燥百合加玉竹/冬寒附子配肉桂/若有长夏湿热疾/多进防己和薏仁。诗中各种药物搭配恰到好处、顺理成章,可见他的才气,也见他对各种中药药物性能掌握的娴熟和具备的扎实文学功底。试看下面的几首诗:
     
   《早春游莲花山风雨隔宿》(新韵)
      
    冷雨啸风雾塞天,桃花呶嘴恨春寒。
      
    松涛吼夜飞檐闹,摇落铃声几百篮。
            
    《没登黄鹤楼》(七绝)
      
    富丽华妆影满楼,喧声更愧自贫忧。
       
    黄鹤回怨门票贵,也向江边看江流。
                
    《赞鄢陵》(古律)
      
    天下苏杭好风景,四季奇观数鄢陵。
      
    春风爱杏伴桃笑,夏雨洗荷衬芙蓉。
      
    秋露润枝挂果大,冬雪盖地现梅红。
      
    天女散花迷人处,万家田园尽花厅。
           
   《暴雨丢句拾吟》(新韵)
      
    龙兵抬海驾呜风,开路闪鞭霹雳惊。
        
    怵看雨帘倾玉柱,呆观湖院铆银钉。
       
    楼帘挤望漫街水,荷蕾挣扎浊浪坑。
       
    欢乐蛤蟆说唱队,最烦捣蛋小顽童。
       
    这些诗起承转合自然,格律平仄恰到好处,读了使人回味无穷,许多诗词在全国诗词大奖赛中获奖。2003年,他的诗入编《千古绝唱·中华当代诗词名家名句选集》和《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典藏》;2009年录入诗学名家霍松林主编的《当代百家绝句精选》和《当代百家律诗精选》;同年,在中国艺术工作者协会举办的诗评活动中,诗作被评为“特等奖”,薛明智被授予“当代格律诗大师”;2010年,参加由中华诗词研究会、中华诗词学术研究会等4家单位联合举办的诗词评选活动,他的诗从全国800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特等奖”, 薛明智入编《中华诗词著作家典藏》,被授予“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称号,全国共52名,他是其中之一。北京诗词界专家的评语是:“薛明智的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首尾连贯,一气哈成,排比对仗和修辞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
       
    诗词界泰斗刘章老师在给薛明智诗序中说:“很多人非旅游不能诗,明智则不然,他随时随地就可诗,特别是田园诗,他的云巾抹雨与唐朝秦观的山抹微云一样妙。”2008年,全国第二届中华诗词年会,刘章老师在大会上大声宣布:我只看薛明智的诗,其他人的诗找薛明智修改。那次年会,投稿的19000多份,前200名入围,前100名有资格去北京参加年会,薛明智在这100名内。会后刘章老师鼓励薛明智说:你的诗写得很好,很有个性,很有风格,自成一体,以后按这个风格写下去,会成大家的。并单独邀请薛明智和他一起两个人乘坐小车,其他人乘坐大巴游览北京。
      
    50岁从事雕塑 誉满海内外
       
    薛明智家乡有做戏装的传统,他成立了禹州市民间工艺厂,自任厂长,经营戏装。为了生意,他经常外出,接触了许多雕塑作品,当他看到一些滥竽充数、不负责任、不精益求精,只为挣钱的雕塑时,非常气愤,民间的文化艺术被糟蹋得不成样子,决心拯救这个传统民间艺术。他搞过建筑,在垂直、重心、支撑点方面有好眼力,他做过戏装生意,对古代服饰心中有数,更何况懂医学,对人体骨骼了如指掌,加上写诗的丰富想象力,他具备了搞雕塑的基本条件,决定一试身手。
       
    开始时,先在附近村庄新盖的小庙里塑了几尊菩萨像、九龙母、九龙爷。塑出来的像很有灵气,韵味十足,算是小试牛刀。
       
    机遇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1999年春,他来到画圣吴道子故里—禹州市山底吴村,看到热闹非凡,他们正在全国招标,准备为吴道子塑金身,参加投标的有北京雕塑学院、山西雕塑学院、安徽雕塑学院等国内知名学府。他想试试,负责人问他要证件他没有,就给他了个小样儿,让他回家做。小样儿做成后,负责审定的时任禹州市副市长赵学仁认为可以,但还在犹豫他没有证件,又让他现场制作。就在现场制作接近完成时,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前来参观,人们把他冷落在一旁,陪六小龄童去了。当六小龄童参观到薛明智正在制作的吴道子像小样儿前时,不由赞叹:“太好了,太好了,是哪位老师塑的?”并和薛明智握了手。六小龄童的称赞和赏识,成全了薛明智的事业,开辟了薛明智雕塑艺术的新天地,标志着薛明智走上雕塑艺术道路的开始。
       
    接着他又为郏县莲花山塑了两个水泥浮雕《凤凰戏牡丹》和《仙童献寿》,这两件作品代表河南省参加在福建泉州举办的全国艺术展,引起轰动,被编入《禹州市志》。
       
    薛明智的雕塑作品富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把传统的民间艺术和现代的审美意识结合了起来,把南方雕风的细腻和北方的粗犷结合了起来,将中西文化结合了起来,博采众长,以诗词意境,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形成了以“历史人物、农村生活、名句典故、古代传说”为主的四个系列方面的特色。200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给予薛明智艺术生涯以充分的肯定,授予“高级民间艺术师”称号。《许昌日报》记者郭雯采访后,称其为“泥人薛”。
        
    泥塑作品《祖国母亲》,国母宋庆龄一手怀抱一儿童、一手扶一儿童,昂首挺胸站立在长城和天安门组图前。昂首挺胸意指祖国日益强大;怀抱一儿童,意指澳门,手扶一小学生,意指香港;国母双目远眺,满眼泪花:三个孩子回来了两个,还有一个台湾没有回来。这件作品在全国第二届民间工艺博览会艺术展上一展出,引起了轰动,围观的人水泄不通,被组委会评为“精品奖”。
        
    2007年,为了迎接奥运会,创作了《鼎世中华》,作品中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富强起来的中国要承办奥运会。作品下面的圆盘意指盘古至今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中间是地球,代表世界;巨龙执奥运会会旗,地球周围围站着五个福娃,意指开放的中国欢迎世界各国各民族朋友;10只和平鸽放飞了9只,还有一只在中国,祈愿世界和平,中国永远和平。整个作品寓意深刻,在北京民博会上,被中国民协副主席白庚胜发现,倍加称赞,并合影留念。 
       
    泥塑《咋会差一天》,两位老人,老夫怀抱铺盖,仰望着大儿子家大门楼,老妇掩面悲伤。一年中大月31天,小月30天,一天之差,这一天大儿不赡养,小儿不来接。作品讽刺了不孝儿子的不道德行为,也寓意着多子并不多福的道理。
       
    这些作品,人物造型憨态可掬,朴实又不失夸张,意境深远,小中见大,使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因此,经常受邀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2009年,薛明智作为民间艺术家代表,应邀赴马来西亚开展文化艺术交流。在马来西亚期间,进行了作品展和现场制作活动,围观的市民不断伸出大拇指给予赞赏,所在地沙巴州总领事谢福根和中华大会堂都要求收藏他的作品,又邀请他给当地学校进行了讲课、现场表演,受到师生们的欢迎。沙巴州亚庇市前市长林愿意亲自赋诗:“泥人真技绝,作品价无涯。明智声名大,堪称艺苑家。”亚庇市书协主席刘文辉亲自执笔,书写了此诗,赠送给薛明智留作纪念。
       
    2010年3月,安徽绩溪要塑胡氏家祖金身。当时,投标的有全国各地7个著名雕塑艺术家,组委会对他们的作品都不理想,网上查到薛明智,给他打电话,让他去试一下。薛明智接到电话后,不敢怠慢,因为要塑的是胡锦涛总书记先代的金身,他和儿子薛宏君—河南省民间艺术家一同前往。组委会看了他的证件和以前的作品照片后,非常满意,确定由他负责制作。胡氏家祖金身安放在《胡宗宪故居》内。《胡宗宪故居》以前是胡氏家族居住的地方,也是胡氏家族祭拜祖先的场所,由多位历史名人组成,院内古建筑很多。绩溪人要塑的是明朝兵部尚书胡宗宪、清朝大茶商胡永源和清末大学士胡炳衡三位。胡宗宪大义秉然,不怒自威,一身正气,忧国忧民;胡永源热情机灵,是一个大商贾;胡炳衡文质彬彬,是一个有志之士。要从一尊塑像上表现出他们各自的特点,况且年代久远,仅凭自己的想象和老人们的回忆来完成,可想难度之大。薛明智从上山选土到打泥,费尽周折,人物造型几易其稿。几个月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在8月份,一气呵成。完成后的胡氏金身塑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很多艺术家都拍案叫绝,专家们评论说:还是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只有薛明智能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
      
    61岁初涉画坛 出手不凡
      
    61岁,也就是2010年,他才涉足画坛。他从小就很喜欢绘画,但一直没有机会修练,只能处处留心,时时观察世间百态,用心反复记忆,甚至连吃饭时也在观察鸡、狗、猪、牛的动作,所以,他的出手不是偶然的。
       
    2010年10月份,他又接到《胡宗宪故居》修缮领导小组打来的电话,让他去绘三个影避墙。实地考察后,薛明智心中虽有所胆怯,因为以前没有专攻过绘画,但是,艺术是相通的,凭着自己平时时时处处的留心观察、丰富的想象力和雕塑时手法轻重的艺术功底,他就大胆的胸有成竹地接了下来。
      
    这三个影壁墙绘画可不简单。第一个是位于绩溪龙川太极湖村,是明朝的,由于年久失修,现已剥落殆尽。据老年人描述,传说影壁墙绘画有“贪吞日月”“百代福禄”和“松鹤延年”三组含义,长15.5米,高5.5米,可算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影壁墙,要恢复原貌,难度可想而知。在绘制过程中,薛明智脑子的丝弦始终绷得紧紧的。他废寝忘食地工作了26天,终于完成了最后一笔。第二、第三幅是《胡宗宪故居》大门外影壁墙的正、反面,画幅长5.6米,高3.2米。有了第一幅作铺垫,这两幅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三幅影壁墙绘画,画风清新,行笔流畅,着墨合意,专家验收组一致通过,给出的评语是“山水气势磅礴,动物活灵活现。”南京理工大学艺术系的教授把它作为教材,带领学生前来临摹。
 初涉画坛作品就被专家称赞和认可,不能不叹为观止,也增添了薛明智今后在绘画方面成为大家的信心。
       
    品味薛明智的作品,无论是诗作、雕塑还是绘画,可以感知天地之苍茫、山水之秀美,让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吸引人欲进入作品所描述的意境中。他的艺术成就辉煌,样样光鲜照人。一个人在某一个行业做出成就,就是一个成功的人,而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薛明智,在这几个行当中,靠自学,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不能不算是一个集大成者,不能不算是一个“奇才”。
       
    薛明智有一个夙愿,就是举毕生精力办一个《农家艺苑》,艺苑里用雕塑的形式,把过去劳动人民的缺衣少食、地主逼债、兵荒马乱、日寇蹂躏,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幸福生活的各种各样场景,真实、形象地记录下来,以警世人,教育后代。我们衷心地祝愿他早日实现这个愿望!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许昌人物系列丛书——当代奇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