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浏览信息

陈军和他的通草浮雕

2013/3/23 12:28:31 点击数: 【字体:

陈军和他的通草浮雕
陈军的作品
      
    今年4月28日,上海世博会河南馆内,三幅白色质地,名为《报喜》《宁静致远》《松鹤同春》的通草浮雕作品吸引了众多过往游客的驻足。其实,这三幅作品均为我市民间艺术大师陈军所创作,也是我市唯一入选世博会河南馆藏宝室的工艺美术作品。近日,早报记者走近我市民间艺术大师陈军,探密——
      
    4月28日,上海世博会河南馆,人声鼎沸的场馆内,三幅白色质地的浮雕作品吸引了众多过往游客的驻足。三幅名为《报喜》《宁静致远》《松鹤同春》的通草浮雕,其松蜿蜒崎岖,其鹤神态各异,其鹰苍劲有力。作品中鸟的羽毛丰满清晰,骨骼凹凸有致,浮雕手法的立体造型技术成功。其实,这三幅作品均属我市民间艺术大师陈军所创作,也是我市唯一入选世博会河南馆藏宝室的工艺美术作品。众人在惊讶这花鸟枝叶逼真做工的同时,也在琢磨这三幅画所用的通草是一种什么材料,怎么会如象牙般洁白?
      
    你不曾耳闻,它却曾远销欧美
       
    通草,又名通脱木。作为一种中药材,属清热利水药,它因通气、利小便、催奶而得名;作为一种画纸用材,它因保存时间长达三千年而备受青睐;作为一种曾辉煌中外的文化载体,它的几乎绝迹引起各界知名人士的竞相关注。十九世纪,乾嘉盛世后作为清朝唯一对外通商口岸的广州,曾盛产一种用于外销的小型通草水彩画。因为通草纸是直接用通脱木茎髓中的海绵样组织剖削而成,限于切割的树茎尺寸,最大的纸张也只有两三个巴掌大小。通草纸玲珑剔透,据说,水彩颜料一运用到质感丰富的通草纸上,经过光的折射,能呈现出几近马赛克玻璃斑斓缤纷的效果。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通草画在二十世纪初已踪迹全无,各大博物馆也难寻其影。2001年,一位来自英国约克大学的博物学爱好者伊凡.威廉斯向广州博物馆捐赠60幅通草画,至此,中国大陆才结束了没有外销通草画收藏的历史。据历史记载,通草画外销的繁盛与外国人的需求息息相关。来到中国的外国水手、商人、军人、游客回国时喜欢带一些关于中国风土人情的纪念品,因为当时摄影技术尚未发达,那些绘有当地市井生活、风土人貌的通草水彩画恰好迎合了这种口味。如今再看这些玲珑小画,无法不使人感叹:当时的画匠所采用的西洋绘画手法,几乎再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清朝民生百态图卷。
      
    胡锦涛曾赴贵定县问寻通草画
      
    1985年12月11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专门赶往贵定县,向当地文化部门询问通草画的下落。可惜两百年前的辉煌场景已被历史的车轮碾成灰尘,由于清朝中期通草画主要为外销而做,在繁荣了一百年的时间以后,通草画又从历史的遗迹中着实消失了近一百年,就连当时通草画的盛产地广州,也很少在市面上或者个人收藏中见到这种外销通草画。
      
    寻找通草画的还有许多外国友人。他们的父辈都收藏有中国的通草画,美丽的通草画深深刻印在童年记忆中,使得他们一直不辞劳苦地在这个东方大国的土地上寻找记忆中美丽的身影。1998年,英国伊凡·威廉斯先生来到广州寻找通草画,却发现他在欧美许多博物馆、图书馆看到的被精心收藏的广州外销画,在广州各公藏机构里却连一幅原作品也没有!历史记载也难找到,原料、工艺更无从考证,文化部门甚至连这种画的材质何来都不甚明了。
       
    据广州省文化厅考证,十八、十九世纪通脱木遍生于广东、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但是随着城市扩展和自然环境的恶化,通草的数量逐渐减少,广东已基本见不到这种植物。为了重现通草画活色生香的魅力,经过长时间的寻找,2007年广州市部分文化部门干部终于在贵州省贵定县的深山中找到并移植出十三株通脱木种苗。幸运的是,在这个云贵高原东部小县城中他们找到一位会制作通草纸和通草小工艺品的老艺人,并亲眼目睹了通草纸的剪切方法,据当地人介绍:“贵定一直都有加工通草工艺品的传统,最盛时县城里有百来家小作坊,但是掌握片纸技术的人不多。”
      
    濮阳有一个掌握片纸技术的人

      
    濮阳有一个掌握片纸技术的人,他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世博会河南馆藏宝室通草浮雕的作者陈军。陈军在市人民路73号楼有一个专门制作通草浮雕的工作室。记者在这里看到,室内墙壁上悬挂有几十幅用红木和玻璃装裱的通草浮雕作品。十几个工作台上摆满了通草材料,如通草纸制作的松针、鹤爪、花瓣等等,还有一段段直径两厘米左右、雪白的通脱木茎髓被摆放在桌角。据陈军介绍,这些茎髓大部分来自贵州,量小的则直接在河南本省购买。记者问:“通草在河南也生长吗?”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
      
    近年来,陈军的作品多次斩获国内各大工艺美术奖项,其作品不仅畅销各沿海大中城市,而且部分作品亦被国外友人收藏。据陈军讲,通草浮雕所用的通草片都是他自己操刀片出的,因为其他人都片不出均匀透亮的通草纸,连他多年的老搭档、助手都无法达到通草浮雕片的要求。陈军说:“这是一门需要长时间练习的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1974年知识青年下乡,陈军被分到贵州省,因为贵州当地通草生长茂盛,利用通草加工药材或是工艺品,都需先把通草的茎髓剖片。在贵州下乡的日子里,陈军干得最多的活儿就是剖削通草片。
       
    通草纸究竟是如何剖出的?这百闻还是不如一见,采访中记者恰好见到了这一场景。只见陈军把通草段平放在桌面上,他用短木棒插入通草茎髓用作转轴,左手掌覆盖其上向右慢慢转动,右手持一把尺余长的刀,从下向上抵住左手,像削苹果皮一样将茎髓片出薄薄一层,渐渐拉长。陈军告诉记者:“双手的配合、刀工的均匀缺一不可,技术越好,则剖出的纸越宽越长,稍一不慎纸就断裂了。”
      
    陈军的通草浮雕作品《锦绣前程》于2009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通草浮雕”即是由他命名。通草画虽然传世不多,但是在我国南方一些城市,通草工艺品尚有一些老艺人坚持制作。有一次陈军去扬州参展,一位叫戴春福的老人在他的作品前留恋许久,泪流满面。老人用通草纸做的菊花在扬州很有名气,苦于找不到工艺的传承人,风烛残年之时老人心中常存遗憾。此次邂逅,两位把通草作为毕生挚爱的工艺美术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濮阳网 作者:季春玲 2010-1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