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浏览信息

书为心画,印为心声——简述傅伟华的书法篆刻艺术

2014/9/10 9:17:34 点击数: 【字体:

  优秀的艺术作品给人带来的不仅是一种视觉的美感和心情上的欢愉,更是艺术家们要传达的生活感悟和创作灵感。而傅伟华在近期出版的一本《傅伟华书法篆刻集》,一是为了总结自己的前半生的创作感悟,二是把自己优秀的作品拿来与别人分享,就像王建国老师对他的评语一样:“这既是一种善举,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不仅快乐自己,同时也快乐他人。 ”

  《傅伟华书法篆刻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篆书书法作品,二是玉石篆刻作品。

书为心画,印为心声——简述傅伟华的书法篆刻艺术

  傅伟华认为书法创作是一个人品德、品行和品性的反映。他经常引用明代李士达《三驼图》上的一段题跋:“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赵驼拍手哈哈笑,世上原来无直人。”借以告诫自己,书法艺术的创作不能带有世俗的审美趣味,所创作的书法艺术作品在高雅和庸俗的取舍上要明确,走自己的艺术道路,不趋附,不逐利。关于人品修养对书法创作的影响,近代书论大家刘熙载也在《艺概·书概》中说道:“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这段话辩证了书法与人心的关系,讲求了“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重要性。

  书法作品是来源于心灵的艺术创作,他不仅需要书法家在笔墨线条上下功夫,还需要书法家在作品创作中用心去写入自己的喜怒哀乐,形成独具特色带有个人魅力的艺术作品,方做到“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这也是傅伟华在书法创作上追求的艺术境界。

书为心画,印为心声——简述傅伟华的书法篆刻艺术

  傅伟华在篆书书法的创作上,追求古拙而不失灵秀、苍浑而不失率真。由于书法作品是一个书法家内涵和修养的展现,所以在书法作品的创作中,笔墨线条最终表现的是人心中的一种流入。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中写道:“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讲述了书法艺术创作是书法家思想和情感世界的一种神秘表达也是书法家文化底蕴在笔墨之间的升华。 所以他的大篆书法字体紧凑,结体灵活,以墨的浓、淡、干、湿变化使其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表现了大篆饱经沧桑,古朴厚重的大雅之姿;而小篆书法则笔致圆婉,线条流畅婉转,节奏匀称自然,收笔而露锋,使作品远观则端庄而不失飘逸,近睹则秀润而绵里藏针。

  篆书,在三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中,所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一种文字的厚重感,还有它在方寸之间的金石韵味。篆书作为篆刻的主要依据,它不仅有高妙和变化自由的篆法,还有在玉石之间参差错落和巧妙结合的布局。一方印中,无论是字数的多少,笔画的繁简,印文的朱白都能气势贯通,构成了篆刻艺术的形式美,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的完美结合。

  唐代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序》中言:“展方寸之能,则千里在掌。”这句话就阐述了篆刻是展现在方寸之间的一种艺术,而篆刻家所要做的是以生动的刀法在方寸之间雕刻出篆书文字的拙朴有力和浓厚的金石韵味,方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傅伟华的篆刻作品多以汉印为主,方正平整、雄浑古穆,给人一种稳重、磅礴、气象万千的气势。傅伟华认为篆刻就是在玉石的方寸之间投入满腔的热情,在篆刻每一个字的线条穿插和粗重变化是都要独具匠心,这样篆刻的作品才能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

  傅伟华在谈到他的书法篆刻时,强调书法创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坚持读贴和临帖,然后在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悟,通过字的造型、墨法的使用和章法的布局,使书法作品在雅和俗之间找到共赏点,才能处理好欣赏者和创作者的审美关系。君子行健,笔耕不辍,这就是傅伟华在艺术追求上孜孜不倦的真实写照。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日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