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苏家作“龙凤灯”

2014/12/22 10:47:30 点击数: 【字体:

苏家作“龙凤灯”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苏家作龙灯都要到市里、县里表演一番,引来万人瞩目。

  苏家作龙灯分红、绿两条,红色称“火龙”,绿色称“青龙”。每条龙体长20余米,由九节八灯组成,需27个舞龙人。舞龙全凭手上功夫,一托一举、一收一回皆有章法和技巧,在他们的默契配合下,随着家伙鼓点,龙灯在人群中一会儿如游龙过江,一会儿如蛟龙入海,一会儿又如脱缰的骏马飞奔驰骋,一会儿又似霹雳闪电横划长空。龙的风骨,龙的性格,龙的气质,龙的精神被舞龙人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家作龙灯源于该村的农历二月十九灯会,创始人是民间艺人毋黑蛋。据说,有一年村里的老财们为了省钱,把农历正月十五的大戏停了,穷杆子不愿意,就闹腾着起灯会,先是有人在村东贴一张告示(类似现在的海报):“二月十九,在村东耍火龙。”村西积极响应,也贴出告示:“二月十九,在村西耍青龙。”村里的老财们怕花钱,夜里就偷偷地将告示揭去。穷杆子就接云梯把告示贴在村东村西的寨门楼上,并糊了一个无头乌龟,一群穷哥们提着它穿街过巷,一边打锣一边喊:“缩头乌龟,看你出头不出头。”老财们被“敲打”的心疼了,只好纷纷出钱出粮,随起二月十九灯会。

  灯会这天,三五十里的人都赶来观灯,家家户户都住满了亲戚,有的外乡人没有亲戚投靠,便提上10根“麻糖”(油条)随意往哪家门鼻上一挂,便算认做了亲戚,主家便殷勤招待管吃管住。乡人们早早吃罢晚饭,穿戴整齐,只等有人喊“起灯”,便纷纷挑出自家做的花灯。花灯各种各样,品种多达几百种,观灯的人山人海。村东的火龙、村西的青龙由铜锣开道穿街过巷,会合在约定好的一块儿宽阔的空地上,然后敲锣打鼓,且走且舞,那时舞龙讲究的是真功夫,一招一式都较着劲儿,数九寒天,他们赤裸着上身,舞的满身大汗,热气腾腾,一场下来流在脊梁上的蜡油有铜钱厚。观灯的人如潮如涌,龙走人亦走,龙停人亦停,热闹的场面甚是壮观,这样闹腾了一夜,直到天近拂晓方才落灯。有一年沁阳一老妇为了一睹龙灯风采,专程步行到苏家作观灯,晚上站在高凳上观灯,因被人拥挤摔下跌昏,她醒过来第一句话就是“一辈子能看上苏家作龙灯,就是跌死也不枉。”十几年前我到村中采访,据89岁的毋传喜老人回忆:“那时的人精神头特大,也不讲啥报酬,只要村里二指大的小贴送到家,就有钱出钱,有人出人。衣裳口袋里揣上个窝窝头就进城去表演,而且还觉得特荣耀。”

  苏家作龙灯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完善,融合了南北特色,身子骨架做得细腻典雅,既有南方风情,又不失北方豪气,特别是近年来现代科技的运用,加上了彩绘、亮片、灯光,增加了时尚的元素,更是美轮美奂。目前最长的龙单条有40米,最长能接到80米,有龙王、大龙、小龙。表演艺术上也不断推陈出新,由原来单纯的“舞龙”,发展为“龙凤呈祥”“百鸟朝凤”,兼以秧歌、烟花和其他表演,很是热闹。苏家作“龙凤灯”传人毋启富笑言:“万人的大村这样和谐发展,可能也因为空中有凤、海中有龙吧。”

  2008年苏家作“龙凤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人毋黑蛋被认定为创始人,毋启富等三人被认定为传承人。

    2012年在焦作市委宣传部、博爱县委和中央电视台的共同策划组织下,苏家作“龙凤灯”舞进了央视新闻直播《寻找中国龙》节目中。伴着强劲激昂的鼓点,先是两条龙腾云驾雾、戏耍宝珠,接着,一只大凤凰也伴着彩霞而临,龙凤齐飞,一派祥和,鼓点渐趋舒缓。喜鹊、鸳鸯、八哥等40只各样小鸟在两只小凤凰的引领下,前来朝拜“鸟中之王”,同时,另外大小10条龙也悉数登场。他们表演的“龙凤呈祥”“双龙戏珠”“龙奔云走”“二龙相缠”“二龙相斗”“里外盘旋”“龙跳坝”等让人叹为观止,但更让人惊叹的是舞龙人那泼天的豪气和宏大的气魄,展现了中国人——龙的传人的精气神。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焦作日报(2014-03-13)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磨头镇 “老怀梆”传唱婚育新风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