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年的河南省新密市“新砦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了收获。考古学家初步确定,这是一座规模宏大、拥有内外三重城壕和大型建筑的夏代早期大型城址。遗址中首次发现了夏文化时期的城墙,这对于重新认识夏文化早期的聚落形态、确定夏文化的上限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发掘工作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春青说,新砦遗址是原始社会末期十分典型的民族聚落中心,在龙山时代和夏文化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考古学上称为“新砦期”。
“新砦遗址”总面积逾100万平方米,是一处设有外壕、城墙和内壕共三重防御设施、中心区建有大型建筑的大型城址。城址的东墙和北墙是利用一条河沟的内壁修整、填土夯筑而成的,西墙及其护城河系人工挖筑而成。在北城墙以外220米开外,是一条人工与自然冲沟相结合而成的壕沟,即外壕,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6-14米,深3-4米左右。城址的西南部地势较高,设有内壕,现存西、北和东三面,内壕圈起的地带为城址中心区。
在城址中心区初步探明了一座东西长50多米、南北宽14.5米的大型建筑基址。已经清理出部分夯筑墙体、柱洞、红烧土和活动面等重要遗迹,清理出铜容器残片、类似二里头文化青铜牌饰图案的器盖、刻有夔龙纹的陶器圈足等高规格遗物,显示出该区为贵族显要人物的住处。据介绍,“新砦遗址”发掘工作是中国“十五”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以阐明华夏文明的起源、形成及早期发展为核心,共设置了11个课题。其中之一是豫西晋南地区龙山时代至夏代早期聚落形态所反映的社会结构,河南省新密市的古城寨城址和新砦遗址、登封市王城岗遗址及山西省的陶寺遗址被国家专家组确定为解决这一课题的重要地区。(完)【原标题:河南“新砦遗址”首次发现夏代早期大型城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