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大营社火――民间艺术的大荟萃

2013/9/13 10:45:33 点击数: 【字体:


    社火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群众的集体游艺活动,也被称为“中国人的狂欢节”。但在河南省西部的陕县大营村对社火有另一种解释:原来大营村全村有一万余口人,是全省乃至全国少有的大村之一。大营的村名源于唐时驻兵屯田的兵营,村民按居住地结社,逐步形成东、西、南、北四个社,春节元宵,四社兵民联欢,军士旌旗前导,战马结队助威,锣鼓齐奏《破阵曲》,民户扮演高跷、坠子等紧随其后,喜庆节日热闹非凡。后来村里统一分工北社出百马,西社踩高跷,南社扮平垛,东社演坠子,因此过去大营村把社火称为“社合”,由于村里统一组织,队伍雄壮,热闹红火,故又称为“社火”延续至今。虽然大营村人对社火的理解和通常的说法不一样,但也说明了大营社火历史悠久,大营社火文化底蕴深厚、民艺荟萃。三门峡市的市民在“双节”期间多次目睹了大营社火的风采,农民为市民送来了欢乐,城市的街道成为展示民间艺术的大舞台。

    大营社火规模巨大,气势磅礴,是集音乐、表演、器乐、杂技、绘画为一体的综合性、群众性民间艺术大游行,是民间艺术的大荟萃,足以显示大营村人多势众,英才辈出,财力雄厚的气势。在正式表演时,队伍排列顺序是:马队开道,数十匹骏马,全身披挂,骑手也打扮一新,沿社火活动路线来回奔跑。鞭声叭叭,铜铃当当,煞是威风,俗称“百马”。接着是彩旗迎风招展,锣鼓声声震天,加上三眼铳炮震耳欲聋,气势十分壮观。这些还是戏剧中的序幕,然后才是正式表演队伍。

    首先出场的是高跷队。一般跷高1.7---2.3米,有的高达3米以上。他们分别扮成戏剧人物,手持道具,缓步行走。椐《列子·说符》记载:“其技似双枝,长倍其身,并趋并驰。”可见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就有踩高跷者。接着平垛居中,又称芯子,是一种静态惊险的造型艺术。节目选定后,用铁芯锻制成剧情需要的造型,将4—8岁的儿童装扮成各种人物固定在铁芯上。象《三打白骨精》,一女孩化妆成女妖,手持双剑,以招架凌空劈来的金箍棒,一上一下,形象逼真,造型美观。有固定的垛子,还有能上下起落,左右旋转的垛子,每垛少则一二人,多达七八人。表演时将铁芯固定在特制的方桌上,用彩单装饰,四人一组抬行。这些艺术造型颇具匠心,巧夺天工,常使人难解其中奥妙,因而在表演中许多观众常常尾随观赏,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出场的是坠子,这是社火活动最热闹、最欢乐的“压轴”节目,常以幽默、诙谐、讽刺的手法,揭露社会弊端,被誉为“活的漫画”。它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活泼欢快,因其取材广泛,群众喜闻乐见,常常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尽兴围追,使社火表演达到高潮。

    大营社火在多年的活动中,涌现并形成一批又一批骨干分子,他们不断创新,使社火活动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现在用摩托车开道,替代百马,平垛改人抬为四轮拖拉机拉行,在不断提高造型艺术水平的基础上,增加了录音机,为节目配上歌曲、诗词、解说词,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和宣传效果。坠子由步行、坐牛车,改为坐拖拉机,同时把木偶戏、杂技、魔术搬到汽车上,边行走边表演,更具有吸引力,又方便群众观看。

    解放前,社火活动多是在丰收年景的春节元宵时表演,因天灾人祸频频发生,十年八载也难得闹上一次。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喜事一桩接一桩,加上文化部门的辅导,社火活动不仅春节闹,重大节日、特大喜事也闹,越闹次数越频繁,越闹越红火,越闹花样越新奇。每次社火活动都吸引秦、晋、豫数十万名群众前来观看,《河南画报》做了专题报道,河南省电视台拍摄了专题片《丰收乐》,向国内外播放。1984年灯节,全县民间社火会演,一百多个单位一万多人组成的表演队伍,表演了一千多个节目,观众达十余万人之多,可谓陕县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一次民间艺术大检阅,经过评比,大营村社火名列榜首,被誉为“社火村”当之无愧。

    大营闹社火历来讲究一闹富,二闹智,三闹文。闹富就是比服装、道具、场面,以此夸耀自己村子富有。闹智就是比智慧、斗窍眼,编排的节目既通俗易懂,又奥妙雅致,耐人寻味。闹文就是在社火活动出牌子上大有学问。每天都有总牌,各个队伍有分牌,每个节目有小牌,每个表演人员,要达到这个标准实在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情。为此,各场都集中了一批文化水平较高的文艺爱好者,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力求完美,以显示大营村人的聪明才智,为社火活动增光添彩,如农历虎年,闹社火时总牌是《虎威崤涵》,高跷牌为《虎步龙骧》、平垛牌为《虎踞龙盘》、坠子牌为《虎跃龙腾》。所有节目、人物围绕这一总题目异彩分呈,各有千秋,反映了“人入虎年增虎气,地增春色发春晖”的喜人景象。过去村子内一些有文化的老学究,善于咬文嚼字,看社火专门品评牌子,如有不妥之处,理应受到他们的指责。所以人们常说:看社火会看了看门道,不会看了凑热闹。看门道,就是指这种高品质的欣赏,牌子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看到了这些牌子,他们也连连称道而无可挑剔。

社火活动的规模和气势是任何一种民间文化活动所无法比拟的,免不了耗资巨大,没有领导的重视,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无法开展和难以想象的。大营村闹社火,村民自觉参与,不讲任何报酬,都能把为社火活动做一点贡献而引以为荣,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只要村党总支决定春节闹社火,全村立即就会出现了爷教孙子学,母扶儿女练,夫帮妻子踩,兄妹父子同登场的生动活泼喜人场面。
    在编排节目时,各社片要多次召开“诸葛亮会”,让能工巧匠出谋献策,又由新老骨干结合组成小组,象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每组分包二三个节目,明争暗赛,既提高了艺术水平,有培养了一批活动骨干,有的骨干还邀请到外省外县传授技艺,辅导社火活动。

    闹社火一般为三天,光上平垛就得一二百个儿童,服装道具自备,还得用十余米的白布把小孩缚在专制的铁芯上长打三四个小时。这些小孩到哪里去找?大营村历来有个好风气,谁家孩子能上平垛被认为是机灵聪慧,长得排场秀气,长大了也好找对象。所以,村民都争先恐后为孩子报名,争的人多了,只好象专业文艺团体招收演员一样,自愿报名,择优录取。一旦被选中,就成为一家人之幸事,购置租借服装道具,忙得不亦乐乎,花钱再多,也在所不惜。一些不参加表演的村民,自觉到各个场地帮忙,拿出自家的服装、道具、床单、桌椅等,有的还将自己过节准备的好吃收集起来,让上演节目和夜里加班编排节目的人员享用。活动所有车辆,全是义务,一些富裕户还捐款献物,真是有钱掏钱,有力出力,有智献智,有物送物,人人争先恐后,真正体现了“群众文化群众办”。人们在繁忙中享受到人生乐趣,忘却忧愁和烦恼,丢掉悲伤与不幸,连平时磕磕碰碰闹点矛盾的人家,在这样祥和的氛围中也尽释前嫌,握手言和,以愉悦的心情迎接美好的明天,难怪村民都把闹社火称为他们最盛大的节日,为搞好而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社火活动是大营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大游行、大展示、大检阅,在这个“龙头”的带动下,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使其久有“黄河之滨文化村”的盛名。现在村文化中心占地27610平方米,有17个活动组织250多名活动骨干,村建有4000个座位的影剧院和体育活动中心。村民常年可免费看到电影和精彩的文艺演出;图书阅览室藏书万余册,订阅报刊200余种3000余份,常年免费为村民开放;还有周总理视察纪念馆、展览大厅、老年活动室、游艺室、国家级的儿童文化园。1995年“六一”前夕,村儿童文化园的两个节目,还进京为中央领导和首都观众汇报演出。大营民间剪纸艺术源渊流长,人才辈出,数百幅作品在省地市展出或报刊上发表,有的作品被专家和国际友人收藏。村文化中心1992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工作先进集体”,村儿童文化园1995年受到文化部的表彰并奖给价值50余万元的进口中型轿车一部。1995年9月,在大营召开了全国第三届农村蒲公英儿童文化工作研讨会。文化工作数十次受到国家、省的表彰和奖励。继1958年周总理视察之后,文化部、国家体委、广播电视部的领导也亲临大营视察,知道工作,还接待了新西兰、法国、美国、德国、日本、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友好人士的参观访问。

    在大营村的良田沃土上,勤劳智慧的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取得了辉煌夺目的文化成就,特别是大营社火更是我国民间艺术这个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是大营人民用心血和智慧辛勤浇灌,才使它艳丽多彩、长盛不衰,大营社火现已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民间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我们深信,在今后的岁月里,大营人民将会以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民间社火以更多更新的内容和形式,使这朵艺术奇葩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姿的光彩!(员更厚  刘安璋)【原标题:大营社火――民间艺术的大荟萃】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三门峡市群众艺术馆 2007-04-13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河南三门峡:社火活动简介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