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河南三门峡:社火活动简介

2013/9/13 10:44:06 点击数: 【字体:


    三门峡市各县(市)、区均有社火活动,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娱乐性强。社火是一项集声乐、器乐、舞蹈、杂技、滑稽小品为一体的群众性综合艺术活动,内有高跷、芯子(或叫垛子)、旱船、海螺、锣鼓等。一般在元宵节前后大闹3天,俗称“耍社火”、“出社火”。出社火前,3至5名青壮年扮作骑士,骑头系红绸马,沿社火路线往返跑三次,俗称“摆青”。摆青后,正式出耍,队形是马队(有地方称“百马”)前面开道,三眼铳两面助威,锣鼓彩旗方队之后是社火节目,高跷队在前,中间是草垛(芯子),最后是坠子。香案、海螺、旱船队伍少则几百人,多达上千人。
  
    (一)灵宝芯子 流传于灵宝阳平乡一带。灵宝芯子分制竿与捏竿两步。

  (二)陕县芯子 称垛子,又称背台。陕县芯子是豫西地区民间舞蹈中比较古老的一种娱乐活动。每年正月十五,“芯子”以惊险的造型、优美的艺姿在社火队的表演中别具特色。

  (三)大营芯子 流行于陕县大营乡故而得名。坠子是在民间社火中最热闹、最欢快而又最滑稽的压轴节目。不但能正面教育观众,还可以用幽默诙谐、讽刺的手法揭露社会上各种弊端,被誉为“活的漫画”。
  (四)陕县跑马舞 因流传于陕县一带故而得名。该舞多于春节、元宵节喜庆时在广场、街头同狮子舞、坠子、旱船等节目一起表演。

  (五)鹤蚌舞 起源于寓言“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在湖滨区等地广为流传,已有百多年的历史。

  (六)三门峡秧歌 流传于三门峡市各县(市)、区,是豫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一种是新兴的民间舞,另一种是传统秧歌舞。1991至2000年,三门峡市各县(市)、区兴起了新民间舞,它以民间舞蹈风格为基调,融入交谊舞、健美操、时装舞、迪斯科等。1995年全市举办的“保险杯”老年秧歌舞比赛,各县共12个代表队参加决赛,人数近千人。

  (七)卢氏社火 卢氏社火在演出时,队形威严、整齐、形式壮观。一般在演出前必有探马。后面是旗队,有旗牌和彩条旗,旗队后面是四根一米多长的长铜号,其后是锣鼓乐队,再后就是:狮子、龙灯、旱船、背台、花鼓、竹马、鹤蚌等节目同时表演,表演伴奏多为弦乐和打击乐。卢氏社火从类型上可分“文社火”和“武社火”。卢氏社火最常见的民间舞蹈是:狮子、龙灯、旱船、竹马、十二象、背台、鹤蚌、抬垛等。

  (八)灵宝社火 灵宝社火包括:高跷、芯子、锣鼓、倒骑驴、旱船、海螺、狮子、龙灯、推小车、大头娃、探马、后垂子、秧歌等。其中高跷又分高(五尺)、低(三尺)两种。灵宝市每个乡、(镇)都有社火队,最具特点的是阳平乡东常村和西常村的挑社火、骂社火,通过挑斗、嬉骂等各种形式来达到娱乐教育的目的。

  (九)陕县社火 陕县社火是三门峡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民间游艺活动。其队伍编排大致是:马队开道,规模最大的马队近百匹,人称“百马”;三眼铳放炮,震耳欲聋;旌旗先导,锣鼓喧天,气氛热烈。接下来是社火节目:高跷队在先,平垛队居中,坠子队殿后,再后就是表演的各类节目,有:旱船、花棍舞、跑马舞、小车舞、九莲灯等十余个。

  (十)义马社火 义马市社火的特点,是以工矿单位为主出社火表演。每年元宵节,义马市组织有6个煤矿、3个大队参加的规模宏大的社火队,表演者一千多人,节目以狮子舞为主。

    (十一)湖滨区社火 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附近崖底乡、交口乡、会兴乡都要进城耍社火。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各乡耍社火的人数逐年增多,规模越来越大,节目形式和内容有了新发展。除了传统的民间舞蹈如旱船、龙灯、狮子、骑驴、鹤蚌舞、秧歌舞等节目外,崖底乡向阳村的大型民间舞蹈“百佛顶灯”更是驰名中外,在国际民间舞蹈比赛中曾取得优异成绩,被誉为“中华一绝”。【原标题:河南三门峡:社火活动简介】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新浪旅游 2010-02-0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