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漯河市郾城区的刘氏正骨

2013/9/6 10:21:13 点击数: 【字体:


    刘氏正骨起源于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坡刘村,提起“刘氏正骨”还得从老辈人刘东成说起。据一九九七年《郾城县志》记载:“刘东城(1903年-1983年)字子勋。生于郾城县裴城镇坡刘村一个小康之家。

    东成学医始于1926年。其族叔刘迎喜,是祖传三代远近闻名的中医骨科医生,医术精湛,被群众誉为“老捏先儿”。老捏先在世,每逢大症患者,总是找东成当助手,东成更是虚心求教。对老师的正骨方法,细心观察,反复琢磨,苦练基本功。常用布袋装麻杆,用不同的力量折断或砸碎,再手法复位,然后去布袋验证效果,逐步掌握并发展了“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接骨方法。

    1933年刘迎喜病故,东成继承其叔你的医德医术,为患者治病。不久,一外地肩关节脱位患者慕名前来救治,他精心地用手在患者的肩部推、拉、按摩,骨骼即刻复位,五日后复查,病人已康复。还有一次,东成的三叔胳膊摔断,经东成整复,很快复了原位。自此,东成开始了独立行医的生涯。

    东成是民间医生,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对患者不分贫富、尊卑、远近、亲疏,一视同仁。在家行医20余年,对患者一律免费治疗,不取分文,就连治疗用的竹木夹板、敷料、外用药膏等,也是免费供应。有时还为远路贫苦患者提供食宿。

    东成的名望不胫而走,远播他乡,除邻近数县(镇)的患者前来治疗外,新疆、安徽、湖北等外地患者,也纷纷慕名前来,每天接洽数十人,多者上百人。偏僻的坡刘村,天天人来人往,附近还专门开了几家饭店,供远道患者及其亲属食宿。

    1950年土改时,郾城县人民政府根据东成的表现及群众的意见,批准东成家为“开明地主”,他本人定为“开明绅士”,并当选为郾城县第二、三、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东成被吸收到郾城县卫生院(县人民医院前身),筹组了“整骨门诊部”,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不分白天黑夜,患者随到随治。

    为了使东成的医德医术后继有人,郾城县人民医院先后为他配了四名助手,目前他的四名徒弟李德周、廉文凯、徐心敬、田克马在郾城成为骨科的骨干,有的还担任医院和科室领导,他们不仅能开展一般的骨科手术,还能开展脊椎、四畸形矫正、人工肩关节、人工全骨宽关节置换等复杂手术,并能采取中医结合治疗骨科多种疑难病症。医院骨科也享誉附近数县。骨科主任李德周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刘老师的创始基础,郾城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整骨水平”。

    东成由于年事已高,加之多年辛苦劳累,晚年患上高血压、心绞痛,有时竟昏倒在门诊室。鉴于此,1980年8月,组织上批准他退休。但他仅在家十天,就又被县医院派车接了回来,担任医院骨科顾问。

    1983年6月,东成身患高血压偏瘫,在返家途中去世,终年八十一岁。”

    刘氏正骨至第四代传人刘东成时,整复技术及影响最盛,传至现在,除传统整复的方法外,也配以手术治疗。

    刘氏正骨手法称为传统医药的精髓,对研究我区民间医学发展有一定的参考,其手法复位并配以重要治疗,形成自己独门绝技,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文明的传播,我国传统的医学也受到西医技术的强烈冲击,中医推拿手法的生存陷入萎缩的困境。中药传统炮制技术也被现代制剂方法取而代之,面临流失的危险,许多传统的医药配方和医学急需整理,保存文字和音像资料,刘氏正骨这一传统医药的传播途径和效果需要扩大和保障。

    如今“刘氏正骨”已传六代,分别是:刘迎喜、刘丰庚、刘圣全、刘东成、刘孝、刘豪(刘彦浩)。【原标题:漯河市郾城区的刘氏正骨】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河南文化网 2013-04-2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